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近三十多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对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气温变化特征方面来看,昌都市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3℃/10a、0.41℃/10a、0.5℃/10a。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呈增温趋势,增辐最大均为冬季,增幅最小为夏季;冬季温度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从降水变化特征看,昌都市降水量呈现出波动性增加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9.4015mm/10a,降水偏少时段为1980-1984年及2005-2007年,降水偏少期为1998-2004年。昌都市降水量大体呈北多南少分布(除芒康站),北部丁青站以及类乌齐站为多雨中心,南部八宿站降水最少。
简介:摘要本文是利用成都市2004年—2012年逐时太阳辐射资料,对太阳辐射进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包括年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总结归纳成都市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成都市2004年—2012年太阳辐射逐时年平均值为60.58W/m2,且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15时和16时的下降幅度是最大。2成都市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值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呈下降的趋势,但在冬季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春季下降的幅度是最大的,斜率为-1.39,秋季下降的幅度最小,斜率为-0.22,而冬季增长幅度的斜率为0.03。3成都市太阳辐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形势,春夏季的最大值出现13点,而秋冬季的最大值出现12点。
简介:摘要细颗粒物浓度是决定大气能见度的关键因子,利用2013年11月1日~2014年3月31日期间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逐时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监测数据以及温江站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大气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成都市能见度水平整体较低,2000m以下和2000m-3000m的样本数分别为1335、542,共占有效样本数的71%;(2)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大气能见度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利用Mie散射理论,构建了大气能见度与PM2.5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基于幂函数分别在RH<70%、70%≤RH<80%以及80%≤RH<90%三种相对湿度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拟合研究,对应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1、-0.47、-0.52。
简介:以复杂巨系统为对象的研究领域,是当代最前沿的科学阵地.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从两个方向上对它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果:一个方向是在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先后出现了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超循环论等新的自然科学理论;另一个方向是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进行有关人类的命运与前途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先后出现了《增长的极限》(梅多斯D等).《人类处在转折点》(米萨诺维克M与帕斯托尔E)、《小的是美好的》《舒马赫EF》、《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布朗LR等)等新的社会科学思潮.如果说,前一个方向是对自然历史观的冲击,那么,后一个方向则是对社会历史观的冲击.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场新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时代的浪潮激荡下,一位中年科学工作者,独树一帜,从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复杂巨系统中,选取“天地人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综合现代科学研究的上述两个方向的成果,写出了一部思想新颖的著作,这种独立地走自己的路的开拓精神,十分值得赞许.读了刘波同志的这部著作,我高兴地看到,它在理论上确实是有所创见的,其中闪烁着不少新思想的火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第一,试图通过‘天地人巨系统’的研究,为系统地探索五大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