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代壁画壁画创作在多种尝试与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学科交叉的广泛性使壁画创作风格的多元化探索具有创新和自觉的意义。壁画与建筑的对应关系是几代壁画家都在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壁画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当代壁画创作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本文的要点是:对壁画装饰手法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上运用的概括,对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基本上呈现出的几种对应方式的归纳,对那些受建筑结构制约而产生出来的墙面,本文认为壁画的设计必须因势利导地顺应各种具体结构形态,与建筑实体表面相吻合,同建筑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内在的联系。对当代壁画创作中如何与建筑环境的协调提出策略性的思考。
简介: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简介:<正>《民俗研究》创刊十周年了,我向十年来为杂志的出版辛勤工作的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十年来关心、支持杂志发展的学术界前辈、民俗学界同仁和各界朋友致以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历来以文史见长,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学术阵地的建设。早在五十年代,山东大学创办了蜚声中外的《文史哲》杂志,近十几年来,山东大学又涌现出一些特色鲜明、立足于全国学林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这些期刊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均起到了推动学科发展、带动学术繁荣的作用,《民俗研究》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创办十年来,《民俗研究》已由当初的一棵嫩芽,成长为现今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虽然还不够粗壮,但它已给全国民俗学界的同仁们带来了一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