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12月14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埃及考古系列学术讲座”在考古研究所举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埃及考古学家托马斯·施耐德教授做了题为“古代埃及社会与身份认同”的学术讲座。此为他本次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四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讲座。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古代埃及 身份认同 考古学家 学术讲座 哥伦比亚大学
  • 简介:博物馆是记忆的载体与媒介。在博物馆中,记忆的生成、塑造和延续机制有三个层次。第一,展品自身的物理存在构成与参观者的沟通系统,并通过这样的沟通激发后者的回忆;第二,博物馆的展品遴选、展陈设计、路线规划、解说词的撰写等元素构成了符合某种历史话语的叙事系统,集体记忆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生成并凝塑参观者的文化和族群认同;第三,博物馆自身的历史——其概念的提出、展馆的设计与建设、展陈的叙事构建等过程——促发并强化相关参与群体的集体记忆与认同

  • 标签: 博物馆 集体记忆 叙事 话语 认同
  • 简介:从考古学上看,中国早期的文化是多样性的,苏秉琦先生描述为“满天星斗”。由此,苏秉琦先生提出“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念”是历史认识的一个怪圈。苏秉先生的考古学总结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尚书》、《史记》等古典文献看,中国古代又确实在很早的历史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历史观念。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言:

  • 标签: 族群认同 商周时期 神观念 祖先 中国早期 历史认识
  • 简介: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把陈列工作和人民群众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一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或专题展览,其宣传教育效果的大或小,好与差,不仅取决于陈列的内容与形式,还需要有好的讲解;讲解得好,能使陈列、展览增色生辉。讲解员的宣传工作属于社会教育范畴,它以自己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将陈列内容灌输给人民群

  • 标签: 陈列工作 自我修养 博物馆工作 教育范畴 内容与形式 宣传工作
  • 简介: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由此产生了对自我认同及对社会的未来缺乏一种积极的认知,社会整体陷入一种迷惘之中。深圳博物馆作为深圳收藏与记忆的载体,不仅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且其展览内容也极大促进了社会个体对深圳的认同,这种社会认同所产生的凝聚力是未来深圳发展的强大动力。

  • 标签: 深圳博物馆 改革开放 社会认同
  • 简介:中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之一,然百余年来,中国多次受西方列强入侵,其间不计其数的文物被掠夺和毁损,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近年,世界范围内文物被盗及非法出口现象严重,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文物法规不健全,拍卖市场不规范以及执法不严,文物仍以惊人数量流失.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我国在加强打击文物犯罪的同时,也日益关注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和回购.

  • 标签: 国际公约 文物追索诉讼 中国 流失文物
  • 简介:《长物志》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一本有关园林装饰艺术的著作。细究其诞生的特殊时代,考虑其创作者的地位身份,《长物志》无疑对于研究明末文人之审美旨趣以及精神面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即选取《长物志》卷六进行分析解读,旨在通过对这些物质化家具的探讨而进一步揭示出其作为明末文人阶层重要“自我表达”的精神意义。

  • 标签: 《长物志》 明末家具 自我表达
  • 简介:多民族与多文化共存是世界发展大势。无论身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博物馆都应该思考:如何满足公众寻求多元身份认同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2015年以色列年会对“区域博物馆与多元文化社会中身份认同的塑造”这一主题的探讨,同时介绍以色列博物馆的概况及其先进的做法,以期对我国区域博物馆的发展有所借鉴。

  • 标签: 多元文化社会 身份认同 区域博物馆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