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文学以讲诵、演唱、传抄为其基本传播方式。讲经文、变文、因缘、俗赋、话本等以讲诵为主,一些文人诗也通过讲诵传播;曲子词、佛曲、民间俗曲等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同一篇作品在敦煌写本中有大量的复本,是其通过抄写传播的标志之一;同时,一些抄本工整规范,校勘认真,就是写本时代的“书籍”,是作为标准范本而流传的。

  • 标签: 敦煌文学 讲诵 演唱 传抄
  • 简介:21世纪是高度的信息化社会,博物馆的展览从物型展览转变为信息型展览,实物展品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由设计师编码后通过陈列展览这一载体传播给观众,观众再将这些信息通过心理势能、心理动能转化为外化行为,产生社会效果,同时也会给设计师一个反馈。因此以信息论的通信系统模型和传播学的大众传播模式为基础,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博物馆信息传播模式很有必要。

  • 标签: 通信系统模式 大众传播模式 博物馆信息传播模式
  • 简介:论文化的起源、传播与迁移(加拿大)布鲁斯·特里格(BruceG·Trigger)陈淳译在许多史前学家中,文化演变的研究基本上是详细关注发明、传播和迁移。一般认为,这三种概念如能被令人信服地运用,可以用来解释考古记录中所观察到的所有变化。许多文献的讨论...

  • 标签: 文化区域 史前学 考古工作 历史关系 文化演变 布鲁斯
  • 简介:博物馆不是专业化的传媒组织,但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博物馆的传播类型以大众传播为主,是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等因素相互作用的集合,传播各环节都受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双向(乃至多向)的信息传播,传播效果也作为这些要素和环节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体现出来。

  • 标签: 博物馆 文化 传播 类型 要素 过程
  • 简介:山东古代碑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在全国存世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是齐鲁文化的瑰宝。其中拓片技艺在体现和提升山东汉魏碑刻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旧拓中齐鲁先贤的题跋,同样是优秀齐鲁文化的体现。

  • 标签: 拓片 山东 汉魏碑刻 齐鲁文化
  • 简介:以藏品为信息源的博物馆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古对今、彼对此的传播,没有信息的传播,博物馆将沦为一座座储存仓库。博物馆必须为公众梳理好信息,将展览内容和观众联系起来,找到文化遗产对现在的意义。博物馆传播过程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即博物馆为公众定义需要关注内容,并对各种不同的内容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展览或藏品的重要性判断,进而影响公众对博物馆及其展示的文化内容的认知乃至态度和行动,从而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教育并娱乐公众的目标。

  • 标签: 博物馆传播 议程设置 新媒体
  • 简介: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全社会展示和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期在保存历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播已经呈现了学校、报纸刊物、电台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并举的局面.在这些社会传播媒体中,相对来说,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力度要显得弱小许多,但博物馆文化还是有其特定的难以替代的内涵,这主要就是作为保存、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特殊载体而存在,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能激励民族精神和强化凝聚力.由此,博物馆在它所辐射的区域内强化文化传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这一责任就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博物馆文化的大众化传播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博物馆文化 文化传播 传统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文化 当代 试析
  • 简介:信息定位型展览在我国博物馆展览中已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相比于发展规模,其传播效益仍旧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藏品构成片面单一、展品研究基础薄弱、多媒体等信息传递装置与展览脱节等。信息定位型展览应通过改善藏品征集理念、加强展品研究、提高多媒体等信息传递装置利用率等途径,促进展览传播效益的实现。

  • 标签: 博物馆展览 信息定位 传播效益
  • 简介:文化的开放性是所有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巴蜀文明,自当不有例外。正因为古代巴蜀与其他区域文明的广泛联系和相互影响,逐步造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才使巴蜀文明迅速融入秦汉时代中华文明统一发展的洪流之中。

  • 标签: 古代 巴蜀文化 对外文化交流 三星堆文化
  • 简介:青铜短剑是一种近身防卫用或猎杀野兽用的武器,公元前2500年左右青铜短剑在伊朗和印度已经出现,公元前2000年前后青铜短剑从近东经高加索流传到东欧并开始传播到草原地带.早期的短剑柄部又细又窄,需要另外加上木柄或骨柄使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公元前17世纪的短剑柄与刃部开始连铸①.

  • 标签: 青铜短剑 草原 美索不达米亚 高加索 印度 伊朗
  • 简介:佛教自汉代入传中国以来,通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期间,佛教弘法者针对不同阶层的受众采取了"分众传播"的策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传布佛法的"宣传案例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佛教传播的原貌、见证了佛教的传播过程。因此,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为核心分析佛教的传播技巧,或可有益于中国佛教传播史的研究,并有助于宗教传播史的发展。

  • 标签: 敦煌 佛教灵验记 宗教 传播技巧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考古学,是中国学术界成绩最为突出,对人类历史贡献最大的人文学科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考古工作成为国家的事业,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国考古学要走向大众.就必须做好传播工作。诸如新闻媒体的传递、出土文物的展示、文物保护的宣传、科研成果的普及和考古报告的编写等,其中考古报告是中国考古学发展与传播无可替代的基础工程。

  • 标签: 考古学 新闻媒体 文物保护 文物展览工作 考古报告 中国
  • 简介:代际传播内含于人际传播之中,是指具有代际关系的相邻两代或几代人之间的传播,而父母与未成年子女间的代际互动,则是博物馆场景中的"主要代言人"。本文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走进博物馆,从博物馆参观者的个体特征入手,进而探索观者走进博物馆的需要和诉求,以传播学视角探究博物馆场景中出现代际传播障碍的原因,分析更高效完成代际传播的措施。

  • 标签: 代际互动 博物馆 传播
  • 简介:本文以蒙塞拉特岛克雷镇(ClayCountyMS)亚布鲁(Yarborough)遗址为例对环境考古进行了介绍。作者指出。环境考古对于考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环境考古可以为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及土地管理者就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环境考古 土地管理者 自然环境 考古文化 生物学家 自然资源
  • 简介:全景摄影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奥运、世博传播工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开辟了新的平台。结合数字奥运、掌上世博项目实例,详细叙述了工作流程和成果,对全景技术的应用价值有了逐步的估量,进而对该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播领域尤其是"数字博物馆"项目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潜在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数字奥运 掌上世博 全景漫游 虚拟实景 文化遗产传播 数字博物馆
  • 简介:七世纪初传入中国的《银蹄金角犊子经》,历史上一直被当作"疑伪经"看待。该经虽于唐以后失传,但它所讲述的佛本生故事,通过讲唱、本生故事绘画、民间故事等形式,历经宋元明清而传至当代,并影响到朝鲜半岛、蒙古、阿拉伯等广大地区,在不同国家、民族与宗教文化中传播交流,变形衍生。本文围绕敦煌写本与传世文献的记载,结合佛教遗存、壁画等材料,对此经典及其衍生故事在一千多年里的中外传播演变的过程、形态进行考察,剖析内涵,梳理脉络,厘清源流,以期为认识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承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与例证。

  • 标签: 佛本生故事 敦煌写本 金牛太子 中外交流 讲唱 壁画
  • 简介:在唐代,禁杀受到两方面的推行。一是佛教的传播,二是朝廷推行。前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众与佛教之间形成互动。民众在接受禁杀思想过程中不断改造佛教教义,将其世俗化、实用化。后者则因朝廷运用行政权威自上而下强令推行,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其中屠夫渔夫首当其冲。朝廷的政策引起部分儒家官员的不满,要求停废禁屠断捕令,将国事转移至民生之上。

  • 标签: 禁杀 断捕 敦煌 忏悔
  • 简介:文化具有对全人类进行认识、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塑造等功能,对于陶治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还是民族的灵魂,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博物馆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家园,方寸之间,蕴涵乾坤。因此博物馆和艺术馆可以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文化资产的新标尺。

  • 标签: 文化传播 博物馆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文明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 内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