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行道图像常见于两京寺院,主要流行于初唐至中唐期间,北宋中期以后已不见于文献记载。依据文献记载及传世祖师图像,可以推论行道图像在晚唐、五代期间日益衰微,约南宋时消失踪迹。唐宋之际,伴随着佛教祖堂的逐渐盛行及祀祖仪式规范化,坐姿样式的祖师图像日益兴盛,最终取代行道图像的主流地位,这很可能是导致行道图像衰微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行道僧图像 衰微 祖师信仰 祖堂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外来宗教如何在中国传统思想支配下为民众所接受。作为佛教艺术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与儒教和道教思想相融合的题材,或者纯粹中国式的题材。从最新调查的材料“伴虎行脚图”入手,对其形成和演变以及与“玄奘取经图”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对研究佛教艺术的中国化、世俗化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伴虎行脚僧图 玄奘 开封繁塔
  • 简介:敦煌文献P.5015可与P.3715、P.2729拼接缀合,拼合后的文书内容更加完整。文书所提及的唐政府所给与归义军的各种赏赐,当是为了赏其收复凉州之功,归义军收复凉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归义军收复凉州后,唐政府曾以派遣防秋兵马为名,遣郓州兵驻守凉州,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不少与郓州兵有关的记载。

  • 标签: 《归义军僧官书仪》拼接缀合凉州 收复进程郓州兵
  • 简介:学界迄今无专文对敦煌高僧吴洪辩的生平事迹进行探讨.本文充分运用敦煌文献、石窟资料以及传世文献对吴洪辩的家世渊源及其主要活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认为他是晚唐时期河西地区一位政客化的佛教领袖,为河西佛教尤其为归义军政权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对吴洪辩生平事迹的述评,弥补了历代传对洪辩事迹缺载之不足.

  • 标签: 吴洪辩 敦煌 归义军 河西都僧统
  • 简介:袁世凯统治时期,以梁士诒、周自齐、叶恭绰为代表的旧交通系(粤系),与周学熙、杨士琦、孙多森为代表的皖系争十分激烈。二者之间的争一方面表现为争权夺利,特别是争夺财政、交通事权的派系之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双方在财政、金融等政策制定中的矛盾。粤、皖系争为袁世凯、太子党借机推行洪宪帝制提供了大好机会,加剧了北洋集团内部的矛盾与危机,是北洋集团由盏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旧交通系 皖系 政争
  • 简介:惠蜀民的章仇兼琼干树德章仇兼琼是唐代鲁郡任城人。(《宝刻丛编》)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相继为剑南道长史、司马和节度使。他在蜀地,德政颇多,政绩斐然,民常怀其惠。尽管他著绩酉蜀,但史籍不为立传,现撰此以述其绩。章仇兼琼之先辈,据《章仇元素碑》载,初为齐地姜...

  • 标签: 《新唐书》 乐山大佛 唐玄宗 户部尚书 节度使 元素
  • 简介:洪辩作为敦煌张氏归义军首任河西都统,参与过张议潮推翻吐蕃的起义,是敦煌名,藏经洞保存有他的彩塑写真像,为学界所熟知。洪辩在莫高窟营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据敦煌写本记载他在莫高窟建“七佛药师之堂”“法华无垢之塔”,另据研究第16窟也是他的功德窟“吴和尚窟”,因此他在莫高窟应该有相应的供养像,可惜因这些洞窟均经后期重绘,洪辩供养像的信息尚不明确。但经我们考察研究发现,在张议潮的功德窟莫高窟第156窟发现有洪辩的供养像,这与藏经洞洪辩彩塑写真及对应壁画组合有密切关联。更为有趣的是,经仔细梳理第156窟供养像的图像和历史信息,在第156窟洪辩像后跟随着同为敦煌名的弟子悟真供养像,他们师徒二人一起出现在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中。洪辩和其弟子悟真供养像在第156窟的发现,从供养像的角度,为敦煌佛教及其归义军历史的研究提供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洪辩写真像与供养像的图像组合关系,简单探讨历史时期佛教高僧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侍人”“侍者”现象。

  • 标签: 洪辩 供养像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功德窟 悟真 侍人
  • 简介:内江明代布使司右参议刘龙谷墓罗仁忠1992年4月18日内江市第三建筑公司在内江城北西林桥头瓦房沟建房施工时,民工挖出墓门,内江市东兴区文化局、文管所闻讯后,立即赴现场勘查。经省文化厅同意,区文化局、文管所在市文化局、市中区文管所的协助下,及时配合工...

  • 标签: 布政使司 内江市 墓志铭 东兴区 随葬器物 高浮雕
  • 简介:顿悟者的愉悦──徐夫先生藏石雕菩萨头像观后汤池在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大潮汹涌的时刻,台北艺术收藏家徐夫先生将新近收集的一件北魏石雕菩萨头像带到北京,慨然借给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展出,供大陆同胞观赏研究,这是一桩意义深远的文物交流盛事,我表示热...

  • 标签: 石雕 佛教造像 菩萨 北魏前期 中国古代 文化交流
  • 简介:一、墓葬概况1995年4月28日,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县文管会联合在东山镇腰二村将军山东坡,清理发掘了一座古墓。(图一)该墓保存完好,方向185°,系以俗称的“三合土”浇筑而成的明代墓葬,十分坚固。墓葬平面……

  • 标签: 南京市 明代 四川 右布政使倪阜墓 中国 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