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主题,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博物馆是公众的朋友,二,公众是博物馆的朋友。这里的公众含义也是广泛的,它不仅仅是指博物馆参观者,它还包括博物馆事业的支持者。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不仅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为社区服务的宗旨,

  • 标签: 中小型博物馆 公众互动 公众交流 服务意识
  • 简介:中学历史科教学的思想教育目标是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认知中国古代文明与近现代历史文化的成就以及先辈们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所作的努力与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高尚的理想情操。基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文物

  • 标签: 基层博物馆 农村中学 历史教学 历史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正>楚帛书是现已发现最古老的数术书。这种书让现在的人读起来当然莫名其妙,但在古代却是流行读物。它与地下出土的大批日书是同一类。后者虽然现在只有睡虎地秦简《日书》发表,但将来陆续公布,势必会形成一种专题研究。那时我们将会看得很清楚,楚帛书的研究是它的开端。过去我对楚帛书做过一点研究:1980年写成《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下简称《子弹库》),1988年写成《〈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补正》(中国

  • 标签: 帛书 睡虎地秦简 弹库 专题研究 数术 日书
  • 简介:中国有着悠久的陶器制造史。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利用天然物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彩陶是制陶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彩陶文化又是原始农业、畜牧业生活的产物.是原始先民对大自然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们把自己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活动逐步反映在陶体上,陶器便有最初的现实需要逐步往精神方面的诉求发展.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彩陶。

  • 标签: 陶器 赏析 彩陶文化 生产生活 天然物质 文明发展
  • 简介:十多年前,本人曾写过(下称)一文[1],写那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在楚文化研究中对楚鬲认识方面的一些混乱现象,试图将江汉地区出土的不同用途、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鬲加以区分,以利于楚器的排比和研究.收入时,有部分文字和插图被删节,因而有读者提出一些不明了的问题.实际上,江汉地区出土的东周鬲不完全都属于楚鬲,下面拟分江汉地区的鬲及楚鬲两个标题,作为的一些说明和补充.

  • 标签: 江汉地区 楚式鬲 炊器 盘龙城遗址 出土文物
  • 简介:“镇墓兽”是楚墓中特有的随葬器物,反映了楚人特殊的葬俗和文化心理。本文探讨了楚“镇墓兽”因时代、地域和墓主人身份差异而存在的演变规律,并依据其器型特征进一步认为楚“镇墓兽”的构型为多层意象的综合体,其功用之一为引魂升天。

  • 标签: 楚式“镇墓兽” 历时性 共时性 功用
  • 简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是关于沈周其人其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作为明中期文坛领袖并积级参与绘画品评的李东阳,是北京文官群体中具代表性的人物,且与沈周往来颇多。本文从李东阳对沈周绘画的鉴藏入手,结合存世绘画作品与文献记录,考察交往的建立与收藏途径、题跋与品评、鉴藏行为与沈周绘画的互动等细节,试图厘清以李东阳为代表的明中期北京文官群体对沈周及其绘画的态度。本文得出结论如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有赖于苏州籍北京文官的促成,书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沈周的绘画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产生需求,与北京文官的持续关注和频繁的鉴藏活动相关。北京文官的鉴藏行为,曾对沈周的绘画产生影响,而沈周在绘画主题与风格上的选择,也积极地回应并参与到了北京文官的生活和文化空间之中。

  • 标签: 李东阳 沈周 北京文官 绘画鉴藏
  • 简介: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和穿斗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和穿斗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传统木构建筑 构件重要性 抬梁式 穿斗式 改变弹性模量法
  • 简介:"己酉"天青釉鼎香炉,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钧窑瓷器,一级文物。口径25.5厘米,高42.7厘米。双立耳,圆鼓腹,三兽足。口沿至肩部两侧饰兽形耳,腹部饰四个兽面铺首衔环纹,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正面有一长方形题记,上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楷书铭文。1970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 标签: 香炉 青釉 钧窑 元代 呼和浩特市 元武宗
  • 简介:有人认为,旅游冲击文化。甚至认为,现代旅游“侵蚀”、“污染”传统文化,加速民族文化的消亡。我的看法与之相反,坚信有序的文化旅游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有推动作用。

  • 标签: 民族村寨 中国 文物保护 民族经济 文化活动场所 民族团结
  • 简介: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了上千件玉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楚风格。笔者在对楚玉风格作简要概括的基础上,整理出中山国墓葬出土玉器中可归为楚玉器者,并分别从造型、纹饰、工艺、玉料等方面将这些玉器与楚墓中出土的玉器相对照,进一步明确其文化属性。流入中山的楚玉反映出中山地区对楚文化的认同与吸收,笔者由此分析楚玉器流入中山的途径,以进一步了解两地文化的互渗现象。

  • 标签: 中山国 楚国 楚式玉器 文化渗入
  • 简介:探讨东周楚戈斑纹的处理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EBSD研究了上海博物馆藏的楚斑纹戈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讨论了其制作工艺。结果表明:东周楚戈富锡层厚度不均,以十余μm左右的厚度居多,最多处由4种不同物相组成,分别为η相、ε相、δ相及(α+δ)共析相。富锡层与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与现有其它富锡工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认为此件楚戈与其它地域的富锡技术具有共同的工艺特征,应为热镀锡工艺。但在工艺参数掌控方面应呈现地域上的差异。

  • 标签: 楚式斑纹戈 富锡工艺 SEM 铜锡合金
  • 简介:《中国钱币》2000年第一期刊登了日本吉田昭二先生的《宋代钱铸造工艺的一项考察》一文(以下简称“吉文”),文中提出宋代母钱的做法有“活字母”,“就是把钱体和独自的四个字形分别做出,每个字再押上去”做出模型后再做母钱,“在这个制作过程里有了位置上的变化”,并附八幅拓图。《中国钱币》2000年第二期又刊登了魏勇先生的《小议活字技术在元丰通宝钱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魏文”),文称与“吉文”“不谋而合”。

  • 标签: 中国 先生 钱币 技术 日本 考察
  • 简介:<正>1984年夏,伊金霍洛旗补连乡农民在牧羊时,发现一批各种动物纹的银器和青铜器.我站闻讯后立即派员收回,并进行了调查.一、地理形势及出土情况石灰沟位于伊金霍洛旗之东南补连乡境内,西北东南流向,沟两岸树草繁茂.东侧为黄河水系乌兰木伦河,西侧分别为忽吉日图和尔林图等河沟,河水均流向忽吉日图河,又与窟野河支流乌兰木伦河相汇.其地

  • 标签: 伊金霍洛旗 石灰沟 鄂尔多斯地区 乌兰木伦河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地理形势
  • 简介:“喀什宣统元宝”五钱回历1329年,是喀什造宣统系列银币中的一个大版别,拥有超过40个版式之多,又为当年喀什造的主力币种。同历1329年度,喀什造币还有“喀什造宣统元宝”伍钱和“喀什饷银”五钱。

  • 标签: 喀什 版式 银币 版别
  • 简介:<正>我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唐、宋、元时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北京、承德等地的古代建筑,严格按照清廷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技术规定进行营建,习惯称为“官建筑”。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各地的建筑有相当大的差别。笔者调查了河南各地近三百座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发现这些建筑的地方特色尤为突出。其建筑手法和结构特征,与官建筑差别很

  • 标签: 地方建筑 官式建筑 明清时期 早期建筑 古代建筑 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