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已有文章指出侯景叛东魏所致的三国争河南之事对南北朝历史的重大意义。为了深入认识南北朝历史的发展,直接探讨侯景叛东魏的原因及结果,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由于以往对此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我虽然自信推进了这问题的研究,但不敢肯定所有的结论都可以被学界视为正确。因此,来自同仁的批评对我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东魏 三国 南北朝 肯定 文章 批评
  • 简介:一等奖1、《在江陵寻觅发掘楚墓的日子里》(载第62辑作者:郭德维编辑:李德定)2、《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片断回忆》(载第63辑作者:刘曾达编辑:石雁飞)3、《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发现经过追忆》(载第65辑作者:王作栋编辑:王虹)二等奖1、《回忆在咸宁“五七”干校的日子》(载第62辑作者:崔道怡编辑:李德定)2、《记人民艺术家程犁》(栽第63辑作者:余■芳编辑:石雁飞)3、《永远消失的古镇》(载第63辑作者:胡世全编辑:石雁飞)4、《〈大海航行靠舵手〉及其曲作者王双印》(载第的期作者:李振盛编辑:高士振)5、《征集出版淬亥首义回忆录>的前前后后》(载第的辑作者:郑南宣编辑:高士振)6/

  • 标签: 二○○○年 文史资料 咸宁“五七”干校 民间故事家 武汉长江大桥 人民艺术家
  • 简介:清仁宗作为守成之君,在着力整顿内政的同时,也很重视回疆秩序的整饬。然而回疆事务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仁宗对于一些乾隆年间未能克服的困难和遗留的问题认识并不全面、客观。负责回疆治理的松筠,则因其个人因素和客观环境使然,最终不仅未能在当地建立起符合皇帝意愿的治理体制,反而对玉奴斯案、孜牙墩事件等处理失当,激化了社会矛盾,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为日后的变乱埋下了隐患。

  • 标签: 嘉庆朝 松筠 回疆 整顿
  • 简介:特别奖《攀峰与穿雾》(载第58、60、61辑 作者:刘西尧 编辑:李德定 高士振 王虹)一等奖1、《回忆“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同志维护统一战线的业绩》(载第58辑 作者:宋 编辑:李德定)2、《刘介梅今昔生活对比展览会始末》(载第58辑 作者:吴子勋 万学华 编辑:李德定)3、《我写〈大寨内参〉的前前后后》(载第60辑 作者:李玉秀 编辑:高士振)4、《我的先生闻一多》(载第61辑 作者:臧克家 编辑:王虹)二等奖1、《在向阳湖的难忘日子》(载第59辑 作者:萧乾 编辑:石雁飞)2、《向阳日记》(载第59辑 作者:张光年

  • 标签: 文史资料 1999年 文化大革命 闻一多 维护统一 张光年
  • 简介:以往对于清代秋审和朝审结果的认识,基本源自清代“会典”及“会典事例”等记载,实存在一定局限。当我们深入司法层面,发现秋审和朝审的结果较为复杂,并非局限于官方所列举的三、五种,这需要我们放宽研究的视野,作更多的研究工作。

  • 标签: 秋审 朝审 死刑监候
  • 简介:我国古代把付给诗、文、书、画作者的报酬叫"润笔",也称"润毫"、"润赂"、"润笔钱"、"润笔资".西汉时曾被武帝许以"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失宠后,被禁锢在"长门官",她"奉黄金百斤"予词赋家司马相如,请其为文,期以文"悟主上","复得再幸".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 “润例” 个性精神 人格修养
  • 简介:魏晋玄学家王弼的《周易略》一直被学界作二类理解。一类将《周易略》作为王弼对《周易》的若干体例的理解,可谓就易学而易学(如朱伯崑先生)。另一类将《周易略》理解为王弼扫除汉易象数学而提出的魏晋新易学,可谓对《周易略》作哲学的分疏(如余敦康先生)。本文则对王弼的《周易略》作别样的理解,将《周易略》置於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考察,用魏晋时期的事例印证其观点,指出理论学说--王弼《周易略》中的若干观点与时代背景是可以互相批注的。本文对《周易略》的解释,有别於作过实(就易学而易学)的疏理,也有别於作过虚(哲学上的疏理)的解释。

  • 标签: 王弼 《周易略例》
  • 简介:<正>汉朝的七国,有西汉建国初年的异姓七国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的刘姓七国的区别,汉初异姓七国是刘邦分封的;楚(韩信)赵(张耳)燕(臧荼)长沙(吴芮)淮南(英布)梁(彭越)韩(韩王信)。刘姓的吴楚七国,是刘邦“杀戮功臣”消灭了异姓七国后,经吕后惠帝文帝陸续改建的,(共有二十多个)而在景帝时起兵对抗汉朝中央政府的是吴楚七国:即吴、楚、膠东、膠西、济南、灾

  • 标签: 吴楚七国之乱 刘邦 中央政府 淮南 吕后 英布
  • 简介:共和国建立初期是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高发时期,特点是多个运动同时进行,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家各项重要工作,也大大增加了运动过程的复杂性。本文围绕'黄逸峰事件',透过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从创办到终结的全过程,描述了复合群众运动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内在矛盾冲突,及其间学生如何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样性及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愿,领导者如何组织斗争和运动中权力位置的移动,并分析了批评、反批评和大批判所使用的话语特征,以及掩盖在意识形态话语之下的行为特征。本文揭示,由于目标选择和参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复合群众运动的可控性很弱,运动过程的偶然性增强,并往往背离运动的既定目标。在'黄逸峰事件'中,学校领导、学生和学校本身,以及作为运动传媒的报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损害,或无法发挥预想的作用和使命,或远远超出了各自行为的原本期待。

  • 标签: 个案分析 中的宣传 事件个案
  • 简介: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史记》,是今天最为通行的《史记》读本。它的校点工作,清除了不少疑难语句的谜团,为读者正确地理解文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所以,出版以后,受到学人的一致好评。当然,校点《史记》这样一部流传了两千年的文史巨著,也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个别地方出现误校误点的情况在所难免。这里,就本人在学习《史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校点问题,提出几与大家讨论。因为既指出其误,又辨其所以误,所以题名《〈史记〉校点误辨正》。

  • 标签: 五帝庙 地名专名 中华书局出版 乘舆法驾 周驰 地理方位
  • 简介:<正>《贞观政要》是唐人吴兢为唐玄宗编纂的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共十卷四十篇.由于该书“词兼质文,义在惩劝”,所以,书成进献后,很得唐玄宗的尝识,被列为皇室子孙的诵读经典.中国历代皇帝大都对此书推崇备至,多次付梓印行.宋元之际,该书传至日本,引起上自皇室下至士夫的极大关注.十七世纪初年的日本的战国末期,出现了《政要》的活字刊本.在此前后,日本国内《政要》的古写手抄本有十六种之多.由于长期辗转抄,不仅使该书的“体式大异”,而且也使其内容“衍错脱误,大紊其真.”元朝人戈直曾根据各种古本和有关史传,加以校勘和整理编辑,刊行于元惠帝至顺四年(1333),后人称其为戈直集解本,简称“戈本”.

  • 标签: 《贞观政要》 太宗 《通鉴》 广文馆 吴兢 魏征
  • 简介:“脚印”与人类研究二一、南非发现人类最古老脚印两名南非研究人员近日说,他们找到了现代人类祖先历史上最古老的一刘脚印。这对11.7万年前的脚印是在距离南非首都开普敦以北约100公里的朗厄班海湾发现的。这对脚印印在一切岩石上,据称那里以前是一片沙丘。约...

  • 标签: 脚印 人类祖先 古生物遗迹 区域地质图 古人类学家 三叠纪地层
  • 简介:<正>1927年12月3日《北洋画报》刊出了一名国民党官员伸手要官的一封信的影印件.笔者读了,不由得感到吃惊.卖官买官自古就有;走门路,通关节,求取官职,也古已有之.但要官这种只能在背后干的勾当,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公诸报端,恐怕是闻所未闻.《北洋画报》刊载上述影印件时,加了一个标题:《国民党人物求差使之一封书》.并介绍有关背景如下:此函乃奉军作战时,所获敌方函电之一种.系直隶国民党党部代表魏树鸿致晋军第二军军长杨爱源书.可以窥见所谓党员者,亦不过以猎官为务.而阎军内部之争执,亦可于函中窥见之.本报辗转从他方面觅得原函照片,特附刊于此.

  • 标签: 《北洋画报》 国民党党员 感到吃惊 走门路 国民党人 中国国民党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文现象.本文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文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文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 标签: 汉语 浑沌学 词类 量词 结构助词
  • 简介:敦煌变文多为写本且时代久远,其中常有抄脱或漫漶不清之处。这就需要整理者根据语境补上相应的文字,所补文字既要做到文从字顺,也应该符合唐五代的语言习惯。对于后者,学界往往注意不够。本文分别举“諕/嚇”、“脣/唇”二加以说明。

  • 标签: 敦煌变文 校正 文从字顺 语言习惯 唐五代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