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组织、政策、地域、安全、经费、特色、总结按照教育部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部署,西安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从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安特色的工作模式。

  • 标签: 陕西省教育厅 接待单位 教育综合改革 秦岭北麓 地域文化 省情
  • 简介:陈光甫,名辉德,江苏镇江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并使这家开办资本仅10万元、行员7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达2亿元、职员达2000余人的第一流大银行,居当时全国私营银行首位,陈光甫亦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不过,陈光甫除了成功创办上海银行外,还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并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光图书馆看作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由此可见,中国旅行社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说起创立旅行社的动机,陈光甫自己有这样一段叙述:“数年前,余自香港往云南,至西人经营之某旅行机关购买船票。入门,见柜内少年西人正与一女子

  • 标签: 中国旅行社 陈光甫 上海银行 招待所 国民政府 人事制度
  • 简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侍坐》这是孔子的教育理想,是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一直坚持和践行的方式,也是世界各国都一直非常重视的教育形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学旅行。这是让学生融入自然、走向社会,增进学识、学会生存,拓展视野、感受时代,锤炼意志、

  • 标签: 教育理想 学会生存 在路上 春服 冠者 万卷书
  • 简介:宗族与集体:结构与实践[美]苏拉米兹·帕特、杰克·帕特著杨榕生译钱杭校编者按;本文是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苏拉米兹·帕特(SulamithPotter)和杰克·帕特(JackM.Potter)教授夫妇所著《中国农民:一种革命的人类学》(CH...

  • 标签: 宗族 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集体化 集体财产 社会主义实践
  • 简介:任继愈.中国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曾用名任又之,1916年生,山东平原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就读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 标签: 任继愈 哲学家 北京大学 哲学史家 科研究所 西南联大
  • 简介:1950年10月,苏南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苏南农村工作团的指导下,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土改后,刚翻身的农民仍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由于贫下中农缺少农具、资金不足、劳力强弱不均等因素,生产遇到困难。当时,党和政府号召“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于是从1953年开始,农户以邻居、亲戚组成临时性的伴工互助组,继而发展为常年互助组。

  • 标签: 农村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集体 土地改革运动 苏南地区 1950年
  • 简介:二战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反法西斯同盟几个主要国家的领袖开始谋划重建战后世界秩序和集体安全的问题.作为同盟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方面也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建言献策,参与设计.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的王宠惠,作为战时国民党决策层内兼具外交家与法学家身份的元老级人物,在这方面深得蒋介石的倚赖,受命主持国际问题讨论会,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和阐释关于战后集体安全的问题,其所提出的方案与主张,成为中国代表团在相关国际会议提出方案的重要蓝本,也为战时中国的国际宣传和争取中国的大国地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王宠惠 战后集体安全 外交思想
  • 简介:前言学界关于粤东妇女集体自杀事件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目前仅见周建新教授以民国《丰顺县志》的记载为中心进行的分析与探讨。周文分析了清末尤其是光绪年间该地妇女集体自杀的过程、特点和官、绅、民的不同反应,从社会失范与控制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文献的解读,给读者不少启发。

  • 标签: 自杀事件 集体自杀 妇女 调查 研究成果 光绪年间
  • 简介:本文对集体化时期山西农民的食品消费生活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集体化时期山西农民的食品消费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属绝对贫困型,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消费结构属以粮食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主食型消费,营养水平低。食品生产、分配、流通中均强调国家、集体利益,农民的个人利益长期得不到重视,使山西农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 标签: 集体化时期 农民 食品消费
  • 简介: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国际法学者、外交官菲利普·诺尔-贝克关于国际集体安全的论述对当时的学术界和外交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是英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还亲历了国联公约的起草和国联的组建工作。因此,诺尔-贝克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问题专家。就思想传承而言,诺尔-贝克的集体安全观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学者,包括英国学派的主流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他后来被指责为过于理想主义,但是诺尔-贝克毕生致力于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还是为世人所公认,为此,他于1959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 标签: 诺尔-贝克 英国学派 国际社会 集体安全 裁军
  • 简介:1957年6月反右派斗争展开.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因为“帮助共产党整风”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进而受到点名批判和不公正对待。与此同时,民主党派的地位、影响、作用受到质疑,从“一个篱笆三个桩”中必不可少的“桩”,沦为装饰性的“政治花瓶”,遭遇了建国后的第一次挫折。

  • 标签: 民主党派 毛泽东 反右派斗争 告状 集体 文革
  • 简介:10月21日,由中国旅行社协会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旅行社协会理事大会暨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研讨会”、“中国百强旅行社甘肃行”大型活动在甘肃兰州启幕。本次会议是全国旅行社业界的大会,也是甘肃省首次承办的全国性旅行社业界会议。来自全国旅行社业界的200多名代表,既有中国旅游业的高端管理层人士,也有旅行社的经营者,大多数还是中国“双百强”旅行社的负责人。

  • 标签: 旅行社业 中国旅游业 甘肃省 兰州 中国旅行社 管理层
  • 简介:客家华侨文化是客家人善于迁徙的注解之一,也是客家文化中最具有鲜活故事的篇章。在近现代历史上,梅州客侨文化可圈可点,其中客家“过番”歌谣是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者关注和研讨。“番”在中国历史上被用来指那些未开化之地,东南沿海一带的族群用“番”泛称南洋一带土著民族,而“唐”则泛指中国,“过番”指唐人到南洋,“转唐山”指华人回到原乡。

  • 标签: 华侨文化 族群认同 客家人 集体记忆 歌谣 中国历史
  • 简介: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知识理论是爱德华·萨义德构筑其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然而,萨义德对福柯理论的接受,并不是机械的、不加质疑的照搬,而是批判性的吸纳、融合。本文以萨义德的《旅行中的理论》思想为指导,以其著作和访谈为基础,试图从历史文化语境、萨义德对福柯的追随及疏离几个方面来探讨萨义德对福柯的接受过程,并指出萨义德对旅行中的话语/权力/知识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增强了其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对西方文化霸权、主控话语的批判威力,但同时也有成为其自身陷阱的危险性。

  • 标签: 旅行中的理论 话语/权力/知识 萨义德 福柯 接受
  • 简介:为高品位建设青海湖旅游景区,青海省政府邀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11月中旬前在北京召开了《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咨询论证会,就青海湖景区建设进行了全面“会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21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集思广益,对青海湖景区发展现状与基础、资源类型与竞争力、客源目标市场定位等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 标签: 旅游景区 专家学者 青海湖 会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简介:《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 标签: 《格萨尔》 集体记忆 语境 文本形态 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