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不吆喝'现代''后现代'似乎就与文学无与,在漫天'流行[黄]色'随着商品经济大潮满天铺盖而来的今天,回到文本不但成为一种要求,也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的必然趋势;黄出书社版《夜雨秋灯录》(包括《续录》)的受到读者欢迎即其一例。尽管我们不能把这部作品与'自留学生铺天盖地以来……似乎也不伟大了'(鲁迅语)的《儒林外史》相比肩,但纵观清代乃至明、清两代小说发展史,宣鼎(1832-1880)的《夜雨秋灯录》实不失为一部有文化厚度、有价值的好作品。如鲁莽地给其定位,我们认为:在笔记传奇小说中,它稍逊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郭沫若语)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但高于'以劝惩为旨归'(《滦
简介:尽管学者一般将石灯称作“灯幢”,但本文通过考察目前所保存下来的石灯铭文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认为在唐代石灯的主要名称是“灯台”,而早期的另一称呼是“灯楼”.“灯幢”之名并不常见,与毗沙门信仰联系在一起出现在中晚唐.唐初佛教文献也说明在佛教社区“台”与“楼”两种建筑名称可以通用.韩国和日本现存的灯台铭文和文献材料也说明灯楼和灯台的名称较为常见.唐代道教石灯的铭文亦证明灯台系石灯常用名称.灯台之得名或许因为来自传统灯具的常用名称,而在佛教中主要指用于支持燃灯的灯室和顶部作为佛之光明象征的摩尼珠的楼台状建筑.灯台之兴起可能在北朝后期特别是北齐,但目前没有确切的文献证明,学者只能从艺术风格判断太原龙山童子寺石灯来自北齐时代.但北朝至初唐出现一系列宣扬燃灯功德的佛教译经,可能为石灯之兴起提供了文本基础和教义基础.同时,来自道教的灯仪以及当时在北齐较为活跃的祆教之拜火仪式可能也激发了佛教石灯的兴起.总之,石灯之出现是中古时期一个因缘际会的现象.主要流行于唐代,宋明时期有少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