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这种追求是源于万千年的生活、生产的经验,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认识、发展、完善、总结出来的。谈到价值,既有个人的价值,又有社会的价值。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就是稳定、和谐、生生不息、允执厥中,也就是中庸之道。个人的价值概括起来说就
简介:读张承志的《双联璧》后感慨涌上心头,为着几年前那次在八户地的“议论”。今天读着《双联璧》,仿佛体会着八户地交谈以来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和平的渴望。(一)“真主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回头答曰:‘和平’。”……
简介:近些年来,幸福就像花一样竞相开放。从打造幸福城市到建设幸福社区,从热议"国民幸福感"到"提升幸福指数"……充满了对民生问题的关切,洋溢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那
简介:承曾慧龙君之托,第二次为其创作的工笔花乌画作口叩写序,曾慧龙同志退休前把中国书画创作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到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学习,坚持研究实践,善于吸收借鉴求师问道,终于成为有作为的专业画家。
简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诗意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写在书上供人反复吟诵的作品,还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生命的绽放、智慧的闪光,以及思想的碰撞、思维的激荡。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重庆以卖文为生,曾听到一些抗战时曾在桂林呆过的文友们谈,广西有二李,凭他们与广西当局的特殊关系,对进步文化人庇护支持,使进步文化人比在其他蒋管区少些恐惧,所以桂林才成为文化城。这二李,一是李文钊先生,他和李宗仁是表兄弟,1950年我在桂林文联曾与他共过事,留待后写;一是白崇禧的老师李任仁先生,可惜我只见过他的侧影。那是在1950年初,我从文联回岳丈家看孩子,见黎家巷口停着一部小汽车,
简介:
简介:苏州的语文教学,根植于传统沃土,也致力于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细腻、温润、典雅、灵动的风格,与这座文化名城血肉相连、一脉相承。这里,有一个由苏州市教科院指导、来自数十所学校的几十名初中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小组,多年来潜心钻研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
简介:事业的成功对女人来说就意味着某种牺牲。丁同是个女人,也有女人的苦衷。两度痛苦的婚姻也曾引起谣诼和误会,给她的心灵也投射过阴影。她不怨嗔任何人,只自谴自己的柔弱和轻信,她毕竟又是个属虎的女人,经得起挫折和失败。日有阴晴,月有圆缺,人生哪能尽善尽美!她失去的不过一个女人的幸福,而得到的是对艺术的执着
简介:4月20日下午6点半,王仁荣一行人行色匆匆地赶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这里有一场针对大学生公益志愿团体项目的竞赛、作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法律及企业事务副总裁,他会发表一场演讲,并对竞赛里获奖的学生团队进行颁奖。
简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对教材进行选择、创造、应用。但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轻文本解读的现象还是很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
简介:<正>1912年孙中山辞去大总统后的北上,是民国史上引人注目的问题。他北上,是必要呢,还是失策之举?就其个人来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对于一个政治家,特别是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来说,都有研究的必要。这里先从他北上的缘起来探索。他的北上是应袁世凯的邀请,袁迫使他辞去大总统,抢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是他的劲敌。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为之奋斗了16年才实现的,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新鲜事物。他是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正想施展宏图,把中国
简介:张舜徽先生一生使用室名达十多个,串连这些室名可以显现他的学术轨迹和人生追求。在钩稽众多室名及探讨其命名由来的基础上,可以从中发现室名所蕴含的诸多文化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1)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入史学的传统学术路径;(2)自强不息的刚猛精神;(3)以愚自处的扎实工夫;(4)"立言不得不讱"的博大胸怀。这在他同辈学者中有相当代表性,因而对后世有启迪作用。
简介:此处所谓之当代,其时限是指光绪二十八年(1902)梁启超揭示新史学之后,以迄当今.梁启超只是开启史学上一个新时代契机,既无深入计划,亦无具体方法.
简介:1994年2月8日,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向黄山市屯溪区政协走来,他就是屯溪区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山市乐群联生珠绣车花厂厂长姚云剑.新年刚过,他已是第三次来政协捐赠衣物了,这次他带来100双手套和10套风雪衣裤,请屯溪区政协转交给贫困的老人和小孩.
简介:我跟杨金林校长不熟悉,感觉中他很谦和,读了他的书和文章,才感受到他思想的深刻和治学的严谨,以及文字的犀利与活泼。当下的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是个藏龙卧虎的群体,但其中理论上有独特创新、学术上有个人建树的依然不多。不是没有教育追求,不是没有学术观点,而是他们很难将丰富的经验和鲜活的观念上升为理论,更为困难的是这种理论能逻辑自洽,并且做到体系化和个性化。
简介:公元二世纪罗马元首哈德良和马可.奥勒留统治时期,罗马人对哲学学问的追求风靡一时。不过,此时期有的学者对哲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罗马著名学者琉善在其《海尔摩提莫斯》一文中,通过吕奇诺斯与斯多葛学派虔诚的门徒海尔摩提莫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此风气的看法。
简介:历史上广西壮族土司的“攀汉现象”,既是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英雄历史心性的体现。壮族土司以及受土司影响而在壮族民间所形成的“汉人后裔意识”,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壮族自我意识的缺失。这种文化策略,也是历史上壮族“汉而不化”、“融而不合”奇妙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后来的壮族民族自我意识的再生亦产生重要影响。
简介: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蜀中禅师圆悟克勤(1063—1135)在成都出任昭觉寺住持。他的师父法演(1024—1104),属与苏轼同时代的人。有宋一代,是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建构完成(主要在唐代)后的一个大发展时期,禅宗的理论体系与传播系统更是日新月异,嬗变激烈。
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
痛苦的追求
像追求GDP一样追求幸福指数
美的探索 善的追求
诗意语文--永远的追求
一生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李任仁先生
一部追求特色的志书
“沉浸式”语文教学的追求
成功的背后及未来的追求
一直去追求内心的价值
教师解读文本应有的追求
1912年孙中山北上的追求
科教耆宿李书田的人生追求
张舜徽先生的室名与人生追求
当代学者追求史学理论之芜滥
私营企业家姚云剑的追求
杨金林: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琉善对罗马人追求哲学学问的质疑
荣耀与追求:广西壮族土司民族认同之考察
四川禅师在两宋间的学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