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第一条本规程依各战区粮食管理办法大纲第二条之规定制定之.第二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直隶于所在地战区司令长官部,掌理本区内军民粮食之调剂运销及储备以供给战时需要,防止资敌.第三条战时粮食管理处置处长一人,由战区司令长官选员充任并以战区内各省政府民政厅长兼任副处长,必要时并得设专任副处长一人.

  • 标签: 粮食管理 副处长 军事委员会 战区 管理办法 粮食价格
  • 简介:商人组织制度塑造中的作用是行业协会商会史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1920~1930年代天津检查准备案的探讨,透视了民国时期政府、商人组织制度塑造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制度塑造过程中,政府与商人组织之间并非简单的"二分法"式权力替代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界限,而强制力在这种界限的划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强制力缺失的情况下,作为行业共同利益代表者行业组织并不总是能有效地推进制度塑造,其在制度塑造中的作用最终取决于理性个体之间的博弈。

  • 标签: 商人组织 弱政府 制度塑造 检查准备金案
  • 简介: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对大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的四项原则,分析了班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高校 班级 管理 制度化
  • 简介:西周分封制下不大可能建立通行於全国的比较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我国比较严密的户籍制度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後,随着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行,户籍制度也更加严密。汉王五年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实际上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与整顿户籍。从吕后《二年律令.户律》和县乡定户籍与郡国上计的关系看,汉代户籍应是一年一定。汉代户籍的主要内容是吏民家口名年,不包括赀产。据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奏谳书》、居延新简《甘露二年御史书》与三国吴简可知,汉代奴婢入籍。奴婢在法律上首先还是“人”,因此奴婢登入户籍、手实与户口帐,而畜产等资财不在其列。奴婢仅仅对於其主而言是财产,故奴婢又登入主人的赀产簿。二者并行不悖。因为奴婢只是“贱人”,所以奴婢虽然有“名数”,但不算编户齐民。

  • 标签: 秦汉 郡县制 户籍 奴婢
  • 简介:社会主义新方志要加强对组织机构内容的编纂,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高度,将组织机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记述。在组织机构中要全面系统记述好组织机构沿革,要紧紧围绕第二轮续志所记述的社会发展的历史时代性,将组织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用体现出来。要记述好历次机构改革,做到纵不断以改革促发展的主线,横不缺每一次机构改革的特点和成效。要将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完善、定型的必然过程的内在逻辑规律记述清楚,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达到"修志问道"的目的,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治国理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智慧告诉给世人,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标签: 地方志 机构 改革 制度自信
  • 简介:民国时期上海教育走向全面制度化,教师管理亦然。它包含六大要素,呈现出以资格认定制度为核心、薪酬制度为基础、进修和科研制度为辅助、著作奖励和子女入学免费制度为激励、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六位一体”的多重面相。这一制度在上海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于今亦不失借鉴价值。

  • 标签: 民国时期 上海 教师管理制度
  • 简介:爯簋铭文"[币廾]弈"字当读作"师",可训为"长";比照宗人簋、姬季尊等铭文资料可知,"师倗"一语可视作"厥师曰倗"之省辞,即某组织首领私名曰倗,倗负责遣氏家族采邑逆地"小子"之管理。铭文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为:遣氏夫妇为遣族族长与宗妇;器主爯是遣氏新立分族之首领;以倗为首的31家小子,与分宗立氏的分族组织如遣仲、遣叔者不同,是遣氏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人身受遣氏宗族尤其是宗妇遣姬之支配。遣氏宗族内宗氏、分族界限清晰,是西周贵族大家族组织层阶化特点的体现。"小子"是"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分族,尤须注意。周代类似遣氏之世家大族,各类家族庶务须由专人管理,家臣员额较多,层层统属,最后统辖于宗妇之手。此类家族管理形式,亦有助于对周代国家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解。

  • 标签: 爯簋 小子 分族 家族形态 家族管理
  • 简介:<正>丧服制度包括亲属间的丧服、政治等级间的丧服、一般无亲、政关系成员间的丧服三大类。亲属间的丧服,又分宗亲丧服与姻亲丧服。宗亲丧服直接显现宗法等级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宗法制度具体表现方式之一(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宗子祭祀权);姻亲丧服从属于宗亲丧服,它是宗亲丧服的派生物,无独立存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宗亲丧服、研究宗亲丧

  • 标签: 丧服制度 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 父系亲属 宗族 等级关系
  • 简介:周代“昭穆”是表示字辈的概念。父子之有昭穆,犹兄弟之有伯仲,伯仲用以区别同辈之长幼,昭穆意在辨别异辈之尊卑。昭穆依附于宗法而存在,在宗庙祭祀制、宗族伦理和继承制中产生作用,是宗法诸制度中的一项位序标准,其意义在于明确由辈分所决定的族人的地位尊卑,使宗族人伦关系明晰化、有序化。昭穆不是宗庙制度,也不是墓葬制度,是辈分概念却不是行辈标志“制度”。“昭穆”概念的产生与原始氏族社会及其婚姻形态毫无关系,也与所谓“母系分宗”无涉。昭穆是循环字辈,适应宗法强调区别尊卑长幼的需要而产生,虽与宗法有关,但与传子制或祖孙父子关系的亲疏毫无联系。

  • 标签: 昭穆 宗法 宗庙 墓葬制度
  • 简介:和我们今天一样,古代节日放假也分长短假期。《汉律》算是西汉的“红头文件”了,它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不办公,称为“休沐”。到了东汉,休沐的内容更具体为“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然后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什么的。汉以后,历代官员的假期基本分为两种。

  • 标签: 休假制度 古代 “红头文件” 假期 官员 回家
  • 简介:2001年,省政府确定南充市营山县为全省23个续修志书试点单位之一。2002年,中共南充市委、市政府作出组织编纂《南充市志》的决定。之后,各县(市、区)先后启动续(新)修县(市、区)志工作,南充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全面展开。至2011年,南充全面完成第二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任务。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南充共编纂出版市级志书1部、县级志书11部。

  • 标签: 志书编纂 南充市 组织 管理 社会主义 方志编纂
  • 简介:<正>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原始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是我国民族公社繁荣时期典型居住遗址之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系统的遗存,距今约6800——6300年左右,半坡氏族的先民们在这里居住了约500年左右的时间。半坡遗址的发掘工作从1954年秋开始,至1957年夏。前后共发掘五次,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共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45处,各种墓葬250座,

  • 标签: 氏族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 村落遗址 氏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 房屋遗迹
  • 简介:小火轮抵达武汉,别人到了码头,很快就下船,而我呢?下了船不知往何地去,本想去哥哥谢敬止处,但不清楚他是什么学校和地点。去陈庭芬那里,就亲戚说是可以去的,但他父亲、三叔、三婶和叔伯弟弟均被我们镇压了,他的妻子、叔伯哥哥、嫂子又被敌人杀害,事关七条人命,如此复杂怎敢贸然前往呢?武志靖那里平时关系不错,他是小学校长,好隐蔽,武本人是可以接受的,而他妻子是否同意呢?因为一株连就是身家性命问题。考虑再三,决定到武昌先找岳鹏云先生。岳那时是在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我初次到门房打听,开始说没有此人,继而又说,他回家了。我知道他是不肯为我费力,于是出去买了两包上好的炒货送给门房。这一招果然很有效,他去了不到五分钟

  • 标签: 蒋介石 党组 红军 俘虏释放 军事训练 部队
  • 简介:政教合一,并非西藏自古就有,而是蒙古征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元世祖与萨迦派帝师八思巴结盟联手的权宜选择。旨在建立蒙元皇帝与萨迦教派共同凌驾于西藏诸部之上的新统治体制,对结束分裂局面和西藏进入中国版图具有特定功用。活佛转世,也不是古来就有。自元后期噶玛噶举黑帽系率先实施,明中叶格鲁派被迫效仿推广,活佛转世又成为化解教派领袖继承纷争的通行办法。它与佛教追求来世的基本教义照应,在供奉释迦牟尼之外,增设了另一个独立的“活佛”崇拜系统。政教合一与活佛转世的偶然结合,构成了相互支撑、俱荣俱损的西藏神权政体的两大支柱。

  • 标签: 元明 西藏 政教合一 活佛转世 神权政体
  • 简介:<正>盐铁管理制度,是封建社会制度与封建统治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历代统治者极为重视的两个方面。盐铁这两种产品,既为人们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所必需,又非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家庭所自产,只有依赖市场供给获取。这一点连王莽都早已看出,他曾存一道诏书中讲得相当明白:“夫盐,食肴之将”;“铁,田农之本”;“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因此,这两种产品便成为封建社会中最有利可图的商品,其生产经营为历代官府私家竞相争夺。

  • 标签: 统治政策 述论 河东盐池 封建社会 统治者 盐铁官营
  • 简介:宋代内臣在官阶迁转到内东头供奉官时,需要从内侍两省转到枢密院管理,进入武阶序列迁转,是为常规迁转路线上的“止法”。但对于在御药院、内束门司等要近机构担任差遣的部分内臣而言,他们可以在官阶保持为内束头供奉官的情况下,将供职时的劳绩折算为应迁转的阶次,待转出时可以直接获得较高的阶秩。内臣的这段经历被称作“寄资”。作为一种特殊的品阶管理制度,寄资在两宋随政治制度的发展形势屡经废置,在时人的认识中也由“侥幸之门”变为“祖宗法”。以时间为轴考察寄资制度的演变,可以帮助我们在制度史的视野中重新认识宋代内臣作为官僚的属性,并进而思考内臣品阶管理制度所可能体现的内外秩序。

  • 标签: 寄资 内臣迁转 内侍官阶 内外秩序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19世纪末期,澳门华人慈善组织成立的理念及行善方式,并在与中国传统善会及西方慈善机构的比较下,探讨这些组织特殊的组织模式。发现既有中国传统善会与地缘及血缘结合的背景,也具备西方慈善机构全民共济的特色,故此这个时期的澳门华人慈善组织,具备了中西方文化共存的特殊背景,展现澳门独特的社会面貎。

  • 标签: 澳门 华人社会 慈善组织 中西文化
  • 简介:(续)  二、部族的统治机关第一,最高行政机关在辽制中,部族最高行政统治机关叫北枢密院。《辽史》卷四十五《百官志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据此,全部契丹人即游牧民都属于这个机关统治之下。《百官志》还载:  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这样,也可以理解为属于北枢密院的契丹人也属于南枢密院。史籍记载的是文武两政由这两院分掌。然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所谓南枢密院,在《百官志三

  • 标签: 部族制 军民两政 节度使 夷离堇 汉人枢密院 《辽史》
  • 简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围绕着君主或权威这根主轴运动,一切制度建立和修订,总是以在位君主和权威的统治利益和运用方便为取舍标准,尽量体现和扩大君主与权威的权势。这种高度集权于上的制度,显然不能应付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社会。尤其是,当社会发生变乱时,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特殊情况下授予一些地方官吏及军事将领一定范围的专断乃至专杀的权力,就显得十分必要。“赐尚方剑”制度是明王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措置,被赐予尚方剑,意味着拥有者具有专杀、专断及便宜行事的权力。虽然君主不愿意将这种权力授出,但迫于形势需要,又不得不放权,是一种无奈之举。该制度既反映出君主心理的矛盾,又关系到实行时复杂的政局,是颇有特色的制度

  • 标签: 赐尚方剑 明朝 授剑 礼政治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