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家庭是人类步入文明时期以来最自然的、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与社会组织,是个人品格的最初的养成所。家庭秩序、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伦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家庭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特别的价值。家族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与核心价值之一,在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伦理秩序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齐家是传统士大夫立身行己的最初的训练场所,是士大夫由修身而治平的中间阶梯,在儒家的治理学说中具有特别的位置。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以及西方的近代国家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观念的输入,中国的家族制度渐次崩溃,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伦理观念亦发生了巨变,中国的伦理秩序与社会秩序面临重建的任务。这在中国思想史上、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对于此种影响,学术界尚缺乏足够深入的讨论。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2016年11月11—13日,在长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召开了以“近代中国的家族制度与家庭观念”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思想史、文化史、法律史、婚姻家庭史等方面学者就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因篇幅关系,我们从60多篇参会的论文中挑选了四篇文章刊发于此,以飨读者,并希望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简介:西风社是民国时期上海一个有着相当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1935年后成为西风社主持人的黄嘉德兄弟为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翻译美国《读者文摘》上的文章,受到林语堂的鼓励,刊出后又受读者的欢迎。于是黄嘉德兄弟俩决定创办一个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的杂志。1936年9月,黄嘉德、黄嘉音和林语堂各出资旧法币200元创刊了《西风》月刊,由林语堂任顾问编辑,《西风》出版不久,林语堂携眷赴美定居。因此除了后来提供译稿,实际上并未过问西风社的事务。黄嘉德、黄嘉音任主编和发行人,每月1日在上海出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又决定成立西风社,亲自办理这份杂志的出版和发行业务。社址设在愚园路愚谷村2
简介:储安平,民国时期政论家、作家,40年代末著名的政论杂志《观察》周刊的主编。1909年,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农民家庭,出生后仅6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一直漂泊在外,从小由祖母抚养长大。然而14岁那年祖母也撒手人寰,此后储安平离家外出求学。幼年的不幸使他很小就养成独立、自强、耿直的性格。1928年经过发奋攻读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新闻系,当时的光华大学云集了20年代中国最活跃、最著名的知识分子,胡适、张东逊。钱基博、罗隆基、潘光旦,徐志摩、吴梅等人都在此任教,他们的学识气质及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影响了储安平一生的道路,在他们的影响下,年轻的储安平即开始关注时事,学写政论文章。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报社做记者。1936
简介:1962年1月,时任山西省长治县人民政府代县长的刘新起和县委书记宋务迪(长子县人)一起,去北京参加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全国一片饥馑,为了解决人民生产、生活及思想上的混乱,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参加此会的晋东南地区的代表总共36人,由地委书记赵军、专员张行夫带队。中央对参加此会的人审查很严格,并不是所有的县长、县委书记都参加,刘新起记得山西壶关县的县长就没有去,而是由县委的一个副书记代替。重要的国属厂矿也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刘新起认识的有长治淮海机械厂的党委书记和山西汾酒厂的一个书记。
简介: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因参加会议人员为7118人,大家习惯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次大会能够发扬民主,总结经验教训,对于统一全党思想,促进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到了积极作用.邓小平在1992年回忆起这次大会时说:这种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它的意义和作用"会历史愈久,影响愈深".陈云后来谈起这次大会时也说:"这次大会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不要估计低了."会议期间,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了书面报告,同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书面报告作了补充和阐述.刘少奇的报告和讲话,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巨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正视困难,深挖根源,勇担责任,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起与会同志强烈共鸣.对大会基调的确立和统一与会人员的思想认识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