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72年伍迪·艾伦编剧的《playitagain,Sam》(哈伯特·罗斯导演)与经典好莱坞文本《卡萨布兰卡》(迈克尔·寇蒂斯导演,1942)进行了一次对话,显然,这一次讲述的是伍迪·艾伦式的故事,从类型上和《卡萨布兰卡))已相去甚远。试想,如果故事的结尾可以任意篡改,也许赚取的那些眼泪不会耿耿于怀,但耿耿于怀不就是下一次对话的起点吗?《云水谣》(以下简称《云》,尹力导演,2006)这次,同样是革命与爱情的题材:台湾青年陈秋水与王碧云,以及上海女孩王金娣的爱情故事。陈秋水与富家小姐王碧云相恋,而陈作为左翼分子参加了内地的革命运动,与王碧云分离,王碧云在台湾苦苦等候,陈秋水在革命和对王碧云的思恋中渐渐融入内地生活,最后与追求自己的王金娣结合,二人却在西藏遭遇雪崩,双双遇难,
简介:ROOMANDAHALF导演:安德烈·卡扎诺夫斯基(AndreyKhrzhanovsky)编剧:安德烈·卡扎诺夫斯基(AndreyKhrzhanovsky)、尤里·阿拉波夫(YuriArabov)主演:AlisaFreindlich、SergeiYurskiy、GrigoriyDityatkovskiy国别:俄罗斯首映:2009年1月23日(鹿特丹电影节)故事:这部作品以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Brodsky,1940-1996,得诺贝尔奖时年仅47岁)1986年发表在"纽约书评"上的一篇同名的追忆亡父亡母的散文为名,其叙事基本遵循了那篇娓娓道来的小品文的行文逻辑,以"布罗茨基"的画外音为引导,追述布罗茨基离乡流亡之前在故乡圣彼得堡(曾一度名为"列宁格勒")寓所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细枝末节
简介:“华语电影”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及理论探讨中的一个常见的概念。该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被业界、学界、媒体和官方广泛言说和探讨,显现出一定的“共识性”。“华语电影”的概念在促进产业协作、文化包容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具备了“生产性”与“物质性”的意义。但该概念自从诞生以来也面临着一些学术争议。“华语电影”的概念事关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构想以及中国电影主体性的建构问题。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与环境下中国电影主体的“言说”和“想象”的产物。作为一个历史“偶发性范畴”,它体现了一种语言建构与主体想象的“非物质性”和“非稳定性”特征。本文运用了雅克·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分析了该概念的“建构性”与“想象性”的特质。
简介:戏曲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隋趣。戏曲对中华文化审美隋趣所提炼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程式性。戏曲的程式性表现于其各个方面,而戏曲表演中的道具使用,就是戏曲程式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戏曲的程式化特点,总让我会想到西方的符号学的概念。符号学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符号学虽然是一个外来的理论,但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戏曲时,不妨套用一下西方的概念。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戏曲程式化特点具有符号学的特征,我仅从中国传统戏曲的道具使用上,谈谈戏曲道具所具有的符号学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