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清人王夫之在《(?)斋诗话》中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话不假,在轻松欢快气氛中的“哀”,与凄凉肃穆中的“哀”;在愁云惨雾氛围中的“乐”,与喜气洋洋中的“乐”,其给人的印象确是迥然不同的。“乐”中见哀哀更哀,“哀”中见乐乐更乐。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律常常是相通的。那么,这种哀乐反衬的艺术法则对电影是否也适用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不妨援例为证:影片《茶馆》的结尾,是三个历尽劫难的三位老人的相会。那场面和气氛本当该是哀伤无比的。请想一想老人们的遭遇吧:裕泰茶馆的老掌柜王利发,处心积虑,惨淡经营了一辈子,到头来朝不保夕不说,甚至连祖辈经营的茶馆也即将被人强占;雄心勃勃的秦二爷,曾经是北京城里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标榜“实业救国”,颇有振兴民族之志,可落得个“逆产”查抄、扫地出门的悲惨结局;血气方刚的常四
简介:CEPA之后合拍片的发展可以分作两个阶段。2003年年初因为《英雄》的影响,以及《无间道》在香港的疯狂卖座,出现了一批好片。当时的市场非常活跃,《英雄》引起音像市场的竞争,一部电影版权都能卖到1000多万。在2003年年终之前签约的影片都能得到500——800万。就算院线方面没有分成,音像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收入。尽管其中有一段时间受非典影响,很少有人出来看电影,但光碟还卖得不错。可是非典之后我听说所有用高价买的音像版权没有一个赚钱的,所以他们没有资金投入下一轮。而在电影院里分账是假象。除了涉及盗版跟院线制度,税金也高。现在电影院票房只能回收电影成本的30%左右。而且还要负责拷贝和宣传费用。假如有一部电影票房1000万元(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情况了),投资人从中回收300万。除去印制150个拷贝的费用大约100万元,稍微请明星做宣传就要几十万元,还不算灯箱等费用,算下来这部电影投资人只能回收100万,而这点钱现在连请一个二线明星都请不到。这个生意怎么做?另外,音像方面今年可能只能卖出去年1/10的价钱。所以CEPA后在内地能获得收益的合拍片根本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