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1.问题的提出西方现代悲剧问题是西方现代戏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课题。它至今仍在争论之中。有人否定现代悲剧的存在,有人则肯定存在现代悲剧,各执一端,相持不下。本论文旨在将西方现代悲剧现象作为一个自身完整的系统,置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刷发展演变的历史之流中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力图作出肯定的论证。

  • 标签: 现代悲剧 西方 戏剧研究 悲剧现象 发展演变 古希腊
  • 简介:西方宗教传承绘画题材在进入现代以来,从数量到被人关注的程度都发生退化。现代绘画大师们以其个性解放,不断在感觉与理性结构整合的状态下,努力表现出现代社会结构下的个性自由。不同的艺术流派不断摆脱传统绘画内容的束缚,也不断建立着新审美的价值取向。但是随着绘画表象创新成为普遍现象,艺术家们越来越不满足对绘画感知的表象形式张扬,

  • 标签: 宗教绘画 西方宗教 绘画题材 个性解放 现代绘画 结构整合
  • 简介:陈世雄在《艺苑》(2008/12)上发表了文章:《从现代到后现代——战后西方戏剧的转向》。文章认为,“后现代”并不意味着与“现代”截然分开,它“无疑是现代的一部分”,意味着“从以前的方向转到新的方向”。人们不得不用“后现代”这个词是因为找不到一个更确切的词来取代它。

  • 标签: 后现代转向 西方戏剧 战后 “后现代” “现代” 文章
  • 简介:当代英国批评家约翰·奥尔在《悲剧与现代社会:从1870年到现在的社会和戏剧文学理论研究》(1985)的导言中说,西方悲剧发展史上有三大时期,第一是古希腊悲剧时期,第二是莎士比亚悲剧和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时期,第三就是从易卜生以来的现代悲剧时期。

  • 标签: 现代悲剧 西方悲剧 世界 文学理论研究 莎士比亚悲剧 现代社会
  • 简介:西方现代派美术诞生的时代是一个机械的时代,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变形的时代,一个传统生活方式已无法维持下去的时代。“机械压迫”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异化现象,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性贬值甚至是缺失的时代。而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出现,正是对这种现象的试图挽救。

  • 标签: 西方现代派美术异化
  • 简介:科学技术的提高、使用与流行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回顾我国的文明进步历程,能够看到科技与哲学两者之间是有着密切关联的,科技自动化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环境,同时也对哲学观念有着相当的影响。这篇文章主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哲学两者之间相互的关联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现代科学技术 哲学 观念 影响
  • 简介:"后戏剧剧场"概念由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剧场的审美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构建。"后戏剧剧场"的审美逻辑与后现代哲学精神相互之间存在同源共生的关系。"后戏剧剧场"的理论构建资源主要来自法国后现代理论,雷曼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剧场实践归纳出完整的体系。本文分别从后戏剧剧场的发生背景与命名,后戏剧剧场的核心理念,以及对后戏剧剧场的批判性反思等三个方面讨论其与后现代理论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考察剧场实践与理论构建之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后戏剧剧场 雷曼 文本
  • 简介: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的翅翼覆盖着欧美舞台,幻觉主义流行,戏剧追求对生活的表面模仿,观众进入剧场,似乎可以心安理得地欣赏那些海市蜃楼式的华丽布景和貌似真实的生活再现。但二十世纪经历了两次规模巨大的惨酷战争,随着战争的创伤、社会的变革、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在舞台上平庸地再现生活,而是

  • 标签: 审美趣味 十九世纪 思想观念 传统束缚 现场表演 意识流动
  • 简介:每个时代的音乐都以其特殊的材料和方式记录下该时代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不同时期的音乐所表达出来的风格差异,是不同时期精神的体现。

  • 标签: 乐派 音乐 实践 形态
  • 简介:来自真善美的永恒动力──从《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到《莎士比亚与现代西方戏剧》李伟民孙家先生研究莎士比亚由来以久,在莎士比亚研究这块丰沃而被人耕耘过无数次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她就一直担任这个中心的主任....

  • 标签: 莎士比亚 西方戏剧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戏剧 复仇剧
  • 简介: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现代经典之作《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由李润泽改编、导演,于2006年在韩国首尔演出。论文探讨为当代韩国观众改编原始文本的导演方法学,也指出我们在尝试这类改编时会涉及的某些问题。在后意识形态时代,改编本是否仍代表着布莱希特的视界,展现布莱希特戏剧而又不背离其精神是否仍然可能?如果我们认可李润泽的版本达到文化翻译及转型的高度,那么,其成功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为了去经典化或者对原作做不同于主流的解释,创作者又运用了哪些戏剧符码?论文对演剧进行了一番总结、分析。

  • 标签: 跨文化戏剧 作为文化转移的翻译/改编 韩国对布莱希特的接受
  • 简介:西方戏剧经典一直是中国戏剧展开其艺术想象的资源之一。它是一面镜子,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焦虑和中国戏剧的焦虑。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国戏剧舞台所上演的西方戏剧经典,发掘其内在的前提和依据,并对这种想象的历史和现实提出我的看法和解释,同时展望中国戏剧在下一个百年的进路。其中将涉及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西方戏剧经典在中国的演出以及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经典的复排和改编。

  • 标签: 话剧的真精神 西方戏剧经典 现代性 民族国家想象
  • 简介:马克思主义、宣传与萧伯纳:早期多种多样的易卜生批评“我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让人们能了解我们的易卜生多一点,”艾琳娜·马克思在1885年12月底写给哈维洛克·艾利斯的一封信里曾这样说道,于是邀请函就这样发往了“几个懂得欣赏娜拉的人”。1886年1月15日,卡尔·马克思的小女儿和她研究习惯法的丈夫爱德华·埃夫林,在他们位于大罗素街的寓所里,主持了易卜生戏剧在英国的首场诵读会——这次他们挑选的剧目是《玩偶之家》,用的是汉妮塔·弗朗西丝·罗德的译本。

  • 标签: 易卜生 二十世纪 批评 马克思主义 西方 《玩偶之家》
  • 简介:西方传统马戏团中,动物表演曾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所有的权威辞典对“马戏团”的定义都离不开“杂技、小丑和动物”这几个关键词。几十年前,马戏团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就会成为当地的文化娱乐大事,报纸上纷纷打出《马戏团来了!》这样的大标题以吸引读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传统马戏团被动物保护组织和动物权利保护者们不断地推向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见诸报端的不乏《禁止动物马戏团》之类的大标题。

  • 标签: 动物权利 西方传统 马戏团 解析 90年代以来 文化娱乐
  • 简介:西方艺术由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实践,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也就不同,其艺术特点相差甚大.代表东方体系的中国文化总体上持一种"天人合一"的终级宇宙观.是由儒、道、禅三家的精神主干而共同构成的.中国艺术的形上学的最重要特色,即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对象,而是通过"写意"的意象性造型和意向性色彩运用毛笔、宣纸、墨色等中国画的特有工具材料,借笔墨的无穷变化写胸中逸气,所以中国画不重视具体物象的逼肖,而用笔墨来表达人的性格,心情与意境.

  • 标签: 东方艺术 西方艺术 艺术差异 审美实践 审美观念 审美趣味
  • 简介:彼得·布鲁克在1968年写作的《空的空间》中将戏剧分为僵化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直觉的戏剧等四类,并分别对这四种类型加以叙述,发表自己对戏剧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从僵化的戏剧这一角度对戏剧这一艺术样式进行再认识,并加以哲学思考。

  • 标签: 空白 欺骗性 风格 摩诃婆罗多
  • 简介:综合性的艺术课程超越了传统分科的界限而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及创新精神,不仅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开始交叉和融合,艺术创造、表演、欣赏以及艺术批评、艺术史以及艺术美学各领域之间,甚至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之间,都在综合艺术课程中建立了联系、沟通、融合和交叉整合。本文从哲学方面探索综合艺术课程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艺术课程综合生态性全面性持续性
  • 简介:几个星期前,《图兰朵》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的翌日早上,我重返这个宏伟的建筑,参与一场另类的“演出”。这个场合正是《图兰朵》歌剧制作的“研讨会”(seminar)。我觉得这个研讨会更像一个交流平台(diplomaticforum)与自我批评的混合体。有意思的是,研讨会有时实在很有趣——有一些地方比观赏演出本身更有趣,更有收获。

  • 标签: 《图兰朵》 东西方 国家大剧院 交流平台 自我批评 演出本
  • 简介:<正>“五·四”话剧不仅是西方文学潮流涌入中国的直接产物,而且还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大标志。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的命运是非同寻常的。开始是伴随着强盗的枪炮声,把资本主义的文明强加在中国的头上;而“五·四”时期则不同了,一代仁人志士是自觉地吸收着外来的影响,在文学上也是这样。因之,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诸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新浪漫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流派都在一个时间里竞相迭次地涌进中国来了。在新兴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五·四 郭沫若 梅特林克 现实主义 田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