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彝族传统丧舞不仅有其传说由来,而且因居住区域不同而传承和发展各自不同,包括川滇大小凉山、滇黔乌蒙山、滇桂黔六诏山、哀牢山等不同类型和流派,并且都明显带有生者对死者的感情追思和功利目的。丧舞既是为亡灵顺赴阴路回归祖魂世界,又告示历代祖魂前来迎接新亡魂归祖,与历代祖魂一起生活。作为世间与祖魂之间"迎来送往"的直接反映,丧舞具有为亡魂在归祖途中铲除妖魔鬼怪,颂扬死者生前功绩,以及善舞娱人、崇祖悦祖、告慰亡灵,慰藉孝子孙等多重内容和功能。
简介:近几年,中国现代舞关注中国古典题材、古典元素、古典哲学的作品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中国现代舞走向国际舞坛的品牌和文化名片,并显示出这一类现代舞作品的自身规律和时代功能。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现代舞的当代发展境遇,其中也包括令人省思的隐忧。比鉴欧美日现代舞对待东方传统文化的做法,只有厘清中国现代舞的当代文化旨归,在本文化内部反刍传统文化精髓,解决自身问题,才是无声而有力地赢得国际公信力的关键。
简介: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上成就卓著的编舞家丁伟,结合其创作实践,提出民族民间舞创作的关键在于捕捉和表这它的“生命源”与“动人感”。
简介:《三国遗事》第二卷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的是新罗第49代王宪康王一次到开云浦(今蔚山)去游玩,回来途中,突然间,乌云翻滚,遮天蔽日,伸手不见五指,王甚惊异,问左右,日宫奏道:“此乃东海龙王所为,望王行善举”,王听后立刻下令,为龙王修一寺庙。令下后,果然云消雾散,龙王非常高兴,带领他的七个儿子,来感谢王的恩德。开云浦”这个名子,就是由此而来的。后来,真的在灵鹫山”上修了一座庙,名叫”望海寺”,也叫“新房寺”。
简介:朝鲜音乐文化,尤其是那些较高社会阶层的人士的音乐文化,主要受到中国音乐理论和早期朝鲜音乐史乐器分类的影响。同样,朝鲜音乐,尤其是三韩音乐(指朝鲜三国时期,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西南
简介:舞剧《情殇》在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中获“优秀剧目”、“优秀编导”等四个奖项。与同获“优秀剧目奖”的《虎门魂》、《长白情》、《二泉映月》和《阿姐鼓》相比,《情殇》显得格外地与众不同——这个只用了“4块板(布景)、6个人(舞者)和8万元(投资)”的舞剧,既非《虎门魂》、《二泉映月》般恪守“戏剧性”建构的舞剧传统,也非
简介:振兴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那一代人,以及几代人的梦。50年过去了.几代人为了这一个壮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感到宽慰.也仍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50年当中去掉了文革的十年,实际上我的实践是很有限的.在古典舞教学的体系发展史中.基本上也都讲了.所以在这里讲点希望,谈点感想。
简介:云贵彝族丧葬仪式舞蹈蕴含着感恩、传德与教化的传统。本文从民族舞蹈学视野考察彝族丧葬仪式舞蹈,探讨彝族感恩传德与教化传统仪式舞蹈本体的艺术构成和文化特征,从中可以看出其舞蹈形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内涵寓意深刻。彝族丧葬仪式通过其在不同场域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和演绎,对参与者在社会角色与文化身份上的认同与转换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彝族传统丧葬仪式舞蹈对研究彝族民族历史和民俗变迁,对其民族文化的当代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有不可替代和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
简介:一、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历史启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创造着舞蹈文化,其中大量的、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是民间舞蹈。当专业乐舞机构出现以后,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改编、创造了更为雅化、精化的古代舞蹈。如周代的礼乐、汉魏时代的女乐、唐代的燕乐等。此类专业制作的高雅舞蹈,
简介:五月的北京舞台,绚丽多彩,更因日本传统艺术访华的演出,分外灿烂,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拨动了观众的心弦,沉浸在优美的艺术海洋里。
简介:"传统·典范组合课"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课程设置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民间舞舞蹈形态的认知,因为民间舞教学是不能离开其赖以生存的民族土壤的。"传统组合"在文化功能上偏重于一种"次生态"式的文化传承,它相当于民间舞蹈的"活字典","活历史"。"典范组合"则指"改编类"和"编创类",也就是由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完成的组合。"传统组合"的设置,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民间艺术移植和保护的桥梁,而"典范组合"的教学价值重在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教学上的经典意识,它是一定时期,一定教育背景下,在"风格课"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教学组合。
简介: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支持下,笔者赴日本进行剑文化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鬼剑舞"起源于日本人对祖先灵魂抚慰祭祀的仪式,后来在武士出征与归来时,人们也会跳起这种舞蹈。这是一种在北上市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坚守下传承下来的民间舞蹈艺术,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本文对鬼剑舞的具体表演形式与文化背景等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古典舞剑舞和传统祭祀舞蹈进行比较,探索对中国剑文化传播发展的启示。
简介:舞蹈———一门独特的艺术,自从有了人类产生了劳动,就有了舞蹈,它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联。运动着的世界,运动着的人体,产生着无尽的动律。巴蜀舞蹈艺术在近代获得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早在40年代吴晓邦先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饥火》在成渝两地的上演,激励着民众...
简介:舞蹈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其特点就在于它活在当下。因此,舞蹈的传统如何继续,更多在于后来者的创造和勇气。中国古典舞的产生是对中国舞蹈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复兴之举,是具有时代创新意义的,这也就成为建构中国古典舞的理由和立足点,
简介:本文以舞蹈编导赵铁春和JonathanLunn在Danscross项目的创作过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两个编导寻找动作的不同方式,来阐述他们作品形成前后的共同现象——文化转义。尽管两个编导都通过非本族的文化元素来激发自己的创作,但"交叉互融"(CROSS)的结果依然带有鲜明的自身文化特征和个性。本文借助《圣经》中"巴别塔"的典故,譬喻跨文化舞蹈创作中编导由动作语言方式的不同而反映出的思维差异。
简介:近些年,国内文化舞台上出现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配合现代化技术为手段的景观歌舞。景观歌舞是伴随旅游文化发展,借助当地优势自然资源,结合文学、民俗故事、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歌舞形式。本文以“景观歌舞”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审美形式特征、审美文化功能和对传统审美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阐释景观歌舞“在场性”、“奇观性”、“商业性”的审美特质对传统审美的消解。文章以大众文化理论为指导,以具体个隶为依据,论证景观舞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试图为艺术、文化、经济对接下形成的景观舞蹈,在商业和艺术平衡间寻找出路。
简介:“拂舞”即“执拂而舞”,是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在魏晋时期被纳入清商乐,衰落于清,后逐渐销声匿迹。拂舞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数千年审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中国文化中两个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气韵,作为探讨拂舞文化审美价值的切入点,对拂舞的起源、文化、审美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
简介:人类学对艺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学的方法也在逐步渗透到艺术研究中。该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了研究是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独特方法对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借鉴作用。该文认为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应在与文化人类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而罗雄岩教授提出的“动态切入法”,就是这样一种结合舞蹈本体特质进行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的范例。
简介: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建设是坚持本土化,还是西化,或是走多样化的道路?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而此时,爵士舞文化在中国本土的迅速发展,好似一剂强行针,给我们以新的思考。本文从文化全球化及文化趋同的角度,通过对爵士舞文化特征的分析,探索我国舞蹈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中国舞蹈文化建设应在保持优良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走多样化发展道路的结论。
简介:回眸建院至今这五十五周年北京舞蹈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已由一所舞蹈中等专业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具有多学科、多舞种,集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理论并举的中国舞蹈艺术高等学府。
彝族传统丧舞的源流、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对本土现代舞的影响
传统乃民族文化之根——第三届全国舞蹈大师班报道之二
《处容舞》——韩国传统舞蹈
朝鲜的传统音乐和舞蹈
《情殇》:舞剧传统的当代转换
论中国古典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彝族传统丧葬仪式舞蹈探析
传统基因与时代审美的融合
出神入化的演出更具传统艺术的魅力——赞日本传统艺术访华团
论巴塘弦子舞蹈“传统·典范组合课”教学
日本鬼剑舞文化探微
舞蹈——巴蜀文化的瑰宝
传统如何继续——重构的中国古典舞
“巴别塔”依旧——跨文化舞蹈创作中的动作发生和文化转义
论景观歌舞的视觉奇观对传统审美的消解
拂舞的文化审美价值
试论文化人类学对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作用
由爵士舞文化引发的关于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建设的思考
从传统中走来——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