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生于松磋夫卡村,即现在顿涅茨克卅的红村;1953年3月5日逝世于莫斯科)是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1947年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他出生在一个经管庄园的农艺师家里。这个家庭具有保障聪慧的普罗科菲耶夫尽快成材的各方面优越条件,他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是他接受音乐教育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对他的影响也最大。在充满自然风光的农村庄园生活期间,乡村歌曲在普罗科菲耶夫的脑海里打下
简介:高原的怀抱中美丽的海黑颈鹤顺着遥远的天路飞来湖岸上的雪山辉映着水波草甸里的鲜花一朵朵盛开
简介:本文以和声结构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从结构形态、纵向结构、横向进行、结构布局四个方面,对普罗科菲耶夫钢琴组曲之五(作品22号之5)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并从中领略近现代和声语言的瞬间音响结构.
简介:
简介:~~
简介:<正>艺术风格的独创性与完美统一,是作曲家创作成熟性的基本标志。要达到这一点,需要作曲家将音乐作品的音响材料组织成具有独特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统一的结构。音乐语言组织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统一的程度越高,音乐风格就越是鲜明;风格的独特性则决定于作曲家所采用的音响材料组织方法的独特性。本文将着重分析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的和声语言的组织方法,以深入揭示作曲家的和声思维及其和声风格的深层结构。
简介:普罗科菲耶夫所有的创作特征都能在早期作品中找到先兆。其早期钢琴小品创作的嘲讽特征,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作曲技法而得以表现:反常规的拍子及节奏手法;夸张的力度变化;多调性;三全音主导音型及三全音根音关系和弦对置;极端音区的使用。
简介:在印度西部的普什卡,有这样一个部族,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自己的民间艺术,在生存面临威胁的情况下,依然竭尽全力传播着即将逝去的民间音乐和古老的唱诵。
简介:巴赫创作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同属于古组曲的体裁。古组曲体裁是17、18世纪在欧洲非常流行的一种器乐套曲形式。《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创作于科滕时代(约1720~1722年);《帕蒂塔》创作于莱比锡时代(约1725~1731年)。1720年巴赫的首位妻子玛丽娅·巴巴拉去世,1721年末巴
简介:普罗科菲耶夫是近代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而《第七钢琴奏鸣曲》则是其在钢琴领域的巅峰之作,作品形式和内容俱佳,既展示出了普氏高超的创作技法,更表现出了其伟大的人文情怀。鉴于此,本文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创作经历谈起,从曲式、旋律、节奏等多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简介: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写有九部钢琴奏鸣曲。从形式上这些奏鸣曲不同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它们既有单乐章形式,也有多乐章套曲形式。众所周知,普罗是用钢琴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现代作曲家中获得丰富成果的一位。他的九部奏鸣曲足可以代表普罗全部的创作生涯。普罗的钢琴音乐不仅继承了安尔·鲁宾斯坦和拉赫玛尼诺夫等十九世纪俄国钢琴家的传统钢琴音乐,而且更富于野性的充满精力的表现,创造出新的钢琴音乐时代。
简介:瑞士电台保留了1950年迪努·李帕蒂(DinuLipatti)的三个访谈,那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本文三个访谈中的第一个,日期是7月27日,是李帕蒂为哥伦比亚公司制作传奇的告别录音两个星期之后。访谈中。李帕蒂与主持人讨论了这些录音以及他的演奏风格,还在电台的演播室演奏了他录制的两首作品,给当时的听众一个机会来比较他的表演。
简介: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多方面证据显示出作曲家将多重的思想寓意寄予其中。歌剧首先显示出明显的基督教内涵,并且在场景、剧情等方面使人联想到基督教的教义。而在基督教的表象之下,歌剧也体现出佛教的某些寓意,这一点从歌剧中对于重点剧词的强调,对人物整体经历和命运的设计中能够揭示出来。不仅如此,众多评论家的全方位解读,也使得歌剧反映出更为复杂的寓意内涵,包括种族主义等多方面的内容不断地成为重要的话题。瓦格纳呈献给世人的这部复杂、如谜一般的经典作品,也将随着它的广泛上演展现出更为多样的思想内容。
简介:<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作为一篇成功的博士学位论文,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这是徐孟东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陈铭志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一项涉猎广博的、深入的学术研究,其史料性、理论性及对作品特性的敏锐而准确的把握和总结音乐现象的历史高度等等,使该论文成为近年来研究20世纪复调音乐的代表性文论.
简介:该文以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为研究对象,从和声语汇、调式调性、整体布局三方面对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进行了探讨,希望其对作曲家的创作有参考价值。
简介:《老祖母的故事》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一首典型的古典与后现代相结合的标题小品套曲集,在技术、和声以及旋律调式、踏板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本文主要是对这部钢琴小品集的踏板方面进行分析,来探索一下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特点。
简介:"无终旋律"是瓦格纳音乐戏剧中的重要术语,是他实现"乐剧"理想的核心手段。本文通过梳理"无终旋律"相关的历史文献,逐步理清此术语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自身特点;微观探究《帕西法尔》中"无终旋律"的产生机理,包括动机的和声设计、对位化的旋律呈示,中观分析音乐动机模进以及模糊终止造成的段落扩张,宏观层面论述"无终旋律"与瓦格纳戏剧理论的关系,探讨作为音乐风格的"无终旋律"。
简介:1938年,普罗科菲耶夫最后一次在美国巡演,其间他接受了《纽约时报》的访问。记者形容他“谈吐冷静,令人愉快,喜怒不形于色,看上去更像一位工业主管而非作曲家”。事实上普罗科菲耶夫是这样露面的:秃顶,远远谈不上英俊;喷了香水,身着裁剪精良的套装——这几乎难以与传统的音乐家形象联系起来;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已于两年前选择在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定居。
简介:你知道1816年发生过什么大事件吗?“无夏的1816”,爱好地理、历史的人们对这个数字很敏感:1816年,印尼坦波拉火山大爆发,影响了全球气候,欧洲大陆寒冷异常,整个夏天见不到太阳。1816年,欧仁鲍迪埃出生,“40后”的中国人都熟悉这个名字,唱着他的歌长大。那么作为音乐爱好者,不会不熟悉舒伯特——一位真正以卖曲生存的作曲家,1816年,舒伯特第一次作为作曲家拿到稿酬,
普罗科菲耶夫述评
美丽的纳帕海
普罗科菲耶夫《瞬间》之五的和声结构
普罗科菲耶夫:歌剧《谢缅因·科特克》
吊脚楼上绣彩帕
创新的纯樸——普罗科菲耶夫和声思维初探
普罗科菲耶夫早期钢琴小品创作的“嘲讽”风格
印度波帕人古老的弹唱
《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音乐探析
李帕蒂的最后公开电台访谈
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的思想寓意
帕萨卡里亚的现代内涵——读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
继承·融汇·创新——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的和声语言探究
浅谈普罗科菲耶夫《老祖母的故事》踏板运用
评内尔·米顿的《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
论《帕西法尔》中“无终旋律”的形成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二十世纪的苏俄音乐大师
火神,将光亮带给人间舒伯特与《普罗米修斯康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