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本书内容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ConventionfortheSafeguarding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以后,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概念逐渐增强,主体文化意识和文化身份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引发而来的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保护的意识。
简介:谈起台湾福佬民歌,最能突显地域风格属性的,非恒春地区的民歌莫属。虽然整个恒春半岛的文化形态并不是族群单一化的社会结构,但是由于以恒春古城为中心的闽南语族居于地区的强势文化群,使得原来当地的原住民族(包括平埔族马卡道群和排湾族、恒春阿美族)和枋寮以下的六堆客家人,在语言上和音乐文化上纷纷趋附于强势的“恒春福佬”.恒春民歌与恒春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无法分割,恒春民歌也变成了代表恒春人的图腾,恒春人歌唱发声系统已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离开了这个体系,恒春人对于恒春民歌的认同就会产生怀疑。
简介:2006年的青歌赛上“原生态”成了最大的看点,一首首原汁原味的民歌让人耳目一新。她天然质朴,饱含乡土气息和村野民风,唱出了一个不染铅华、不饰雕琢的民歌世界,让我们体会到了原生态民歌独有的魅力,得到了一种久违的美的享受。毫无疑问,在青歌赛上推出原生态民歌,让一批从未进过专业院校的民间歌手有了展示自己以及本民族文化的舞台,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不仅能唤起民间歌手对自己母文化传承的激情,更能点燃每一位观众珍爱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热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她、喜爱她、关心她。
简介:【教学内容】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收之歌》【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丰收之歌》,感受欢快的情绪,体验收获的喜悦。2.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尝试进行简单的二部合唱、合奏。3.在唱、听、奏、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自己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用充满热情、略带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简介:原生态民歌唱法研究,以文化中的歌唱为切入点,把唱法放到大文化的背景中,借鉴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诠释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技法及其文化内涵。
简介:霍州书是用霍州当地方言说唱的一种说唱艺术,它仅仅流行于山西省霍州市一带。由于霍州书的行为之中具有浓厚的俗信活动性质。因此,全面考察和研究与霍州书相关联的民间习俗活动,对探讨霍州书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本文四议,一议曲艺流变形成的艺术功能及功能阶位顺序;二议曲艺功能阶位顺序模式类型引领艺术发展机制;三议曲艺功能领域阶位顺序模式认知时代精神的困顿;四议当下曲艺舆论与舆情博弈对曲艺发展的影响。
简介: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戏园演剧,实则本自茶园演剧。“听歌而已,无肆筵也.则曰茶园”②,于清人眼中,茶园非以“茶”为主业,而以戏为主.是名副其实的“戏园”。北京戏园主要集中于正阳门外大栅栏一带,起始于乾隆年间③,兴于道光时期。
简介:“原生态”民歌及其演唱所要凸现的是被现代文明及其文化形式遮蔽或分解了的乡土本质,它刻意强调的是和学院专业唱法的分离。这类民歌及其演唱之所以被冠之以“原生态”.其缘由一是为突出其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及源于民间非专业人员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本质:二是在民问音乐受到多方面冲击的背景下。强调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引起人们对它的尊重和保护。
简介:9月,凉风习习,周末的午后慵懒而恬静。我漫步于广外南里社区,寻着幽径通向一栋黑色玻璃建筑。仰而观之,谈不上摩登,只是简约大方。走进电梯,我毫无意识地按下“5层”的按钮,便“享受”着电梯因上行而带来的超重感。电梯缓升至4层,隐约传来清脆的声音。我猜测着声音的来源,此时,电梯已停下,门豁然打开。今天拜访的是东花市街道广外南里社区活动中心,若问笔者如何得知此地,全凭某次参加活动听人推荐而来,单是“活动中心”四个字倒也不足为奇,惹人眼球的是,这个社区竟要创办自己的“曲协”。
简介:以文化生态学视角,全方位观照了陕西地方戏曲。在三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产生的地方戏曲,具有原生性、交融性、播撒性、传统久远性的特征。文章还分析了关中戏曲声腔音乐形态的稳定性,和陕南、陕北戏曲声腔多地音乐融汇的复合性特征。
简介: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源泉。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原生态民歌才是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才能从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中探索中国各民族歌曲风格形成的核心,否则就会陷入抛弃中国文化精髓、缺乏民族特色而只谈唱法的误区。
简介:南戏形成于民间,南戏的演员与南戏的作家一样,主要也是民间艺人,时称“路歧人”“戾家子弟”,他们多以家庭成员组成戏班,以演戏作为谋生的手段。南戏艺人无固定的演出场所,冲州撞府,游走江湖,除了在城市的瓦舍勾栏和乡村的广场地头演出外,还要被官府“唤官身”,为官员及家眷单独演出。
简介:湘西苗族有语言无文字,千百年来,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风味独特、音韵优美的原生态苗歌。湘西原生态苗歌,苗语称作“萨”。它是湘西苗族人民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唱苗歌是湘西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继宋元之后又一个黄金时期。在宋元勾栏演剧归于沉寂之后,社火庙台为乡村百姓提供一方观演的空间,城市的演剧则转入清幽雅致的士人园林之中,士人园林化为戏曲生态的资源和标记参与了明清戏曲艺术的构建。这一戏曲史景观有着值得追索的特殊意义,本文即探讨明清士人园林戏场的兴起、具体形态及其对戏曲生态变迁的影响,使园林添设于戏曲史的价值与作用获得一种学术性的解读。
简介:各种原生态唱法自前些年来悄悄走入了广大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人们的喜爱。特别在央视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原生态唱法展露了锋芒,之后,人们对原生态唱法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原生态唱法在近期得到人们的青睐是当代人们审美的一种需求,也是现代音乐审美文化在中国舞台上的一个必然过程和一种现象。
简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云南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这些音乐直接在民间产生,并以民歌、器乐、舞蹈等形式流传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些原生态音乐中既有田间耕作的农夫的欢畅呐喊,又有女人织布缝衣时的低声吟唱,虽然有很强的随意性,但能够充分抒发歌唱者的情感。本文中,笔者主要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形式、手法,对其文化特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和传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简介:“原生态”在当下倍受人们的关注与崇尚,这并非是这一词语本身的魅力,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之中却渐渐稀罕大自然恩赐的天然元素。于是,出现了以“原生态”为主流的一系列冠以“绿色”的无公害产品,
简介:自2000年起,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务例》所提出的要求,我国政府予以积极的回应,先后在2000、2002、2004年申报了昆曲、古琴、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此项与蒙古国联合)等四个项目,并于2001、2003、2005年分别获准。
简介:生态哲学美学秉承后现代精神,具有反中心主义的特点,强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开放性、多元互动、动态平衡、同生共荣,它与中国的“和”的精神相通;“和/生态”是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的思想基础,并体现其核心精神。“多元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释义,它们也都对多元音乐文化观念起支持作用。
《音乐文化的可持续性未来:生态系统的视角》
歌唱方法与半岛人文生态研究——以台湾恒春半岛恒春人的歌唱系统谈起
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
合作,让音乐学习生态走向优化
原生态民歌唱法研究
当代文化生态中的霍州书
曲艺生态梳理艺术阶位引领机制
清中期北京戏园演剧生态初探
“原生态”民歌及其演唱再认识
都市曲艺生态聚焦——社区的“曲艺协会”
区域文化生态中的陕西戏曲
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之我见
南戏艺人的生态及其演出场所
湘西原生态苗歌演唱特点探析
明清士人园林戏场与戏曲的生态变迁
音乐审美文化中的“原生态演唱”
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探究
关于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思考
传人、文化生态及其他——关于“遗产保护”的断想
生态哲学美学建构与多元音乐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