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民族音乐学接受后现代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某些不同于哲学、美学领域后现代思潮的个性化特点。基于对表象意识的认同与否,后现代理论大体分为怀疑论者和建设论者两派。以梅里安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学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文化观,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进行反思、批评,同时予以学习、研究、借鉴的后现代学术发展思路。
简介:非调性音乐当中的调性意义,是或多或少地随着十二音音级的某些具体的音乐实体来应用和判断的,当作曲家在作曲的过程中提供了这种音乐片段的暗示时,调性的意义才有可能突显出来.在某些非调性音乐的作品当中,确实存在着潜在调性的现象,这在很多此类作品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一景,应当引起人们在创作、认识过程中的关注.可通过运用调性分析与非调性分析相结合的认识方式,从纷乱的音高组织中获取调性骨干音级和骨干低音进行的线条,用以印证在此类作品中存在的潜在调性的事实.对潜调性作品的分析,一方面可以沿着作品的音高现象追寻作曲家创作中的心理轨迹,加深人们对于非调性音乐作品中音高组织的多重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调性与非调性音高关系组织方面认识上的屏障,以此开阔人们的认识视野,对于音乐创作实践也是颇具启迪意义的.
简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教师在进行课程基础教育的时候详细的讲解民族音乐文化,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教育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民族音乐的自身修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应用。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加以传播,从我国民族高校音乐专业中看来,要对民族音乐人才进行不断的培养,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不断的传承,在日常的教学重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讲授的过程中将民族音乐进行重点的教学,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使我国民族音乐得到相应的传承。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教师发挥作用,还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简介:民族志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实践,是把握各种理论真谛的有效途径。实验民族志探索,是世纪之交人文学科修辞困境焦点的产物。笔者以自身数年数个版本的“仪式音声民族志”书写,参与了解释学民族志文本实验的探求:仪式音声民族志的“行为深描文本”,由口述文本、书写文本和现场文本建构;仪式音声民族志的“意义阐释文本”,由民族志行为阐释、音乐学音响阐释和符号学意义阐释建构。解释学民族志的书写实验使笔者获得:一种互为文本的观察视角、一种互相阐释的角色理念、一种深度描写的解读方法和一个发现——在意义阐释文本中,当“音声符号”在仪式的具象层面呈现着象征符号与外在行为过程的结构意义、在信仰的意象层面揭示着象征符号与内在文化理念的认知意义时,“仪式音声”(音乐)作为一种贯通化合“行为符号”和“意义符号”的文化符号象征,不仅能完成对一个特色知识体系从表征系统至意义系统的全程阐释,并能在形而上的意义追寻中消融“音乐学”与“人类学”在形而下研究中的生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