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家族式传承是民间乐手们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民间乐手家族认同心理的探析,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家族式乐班及音乐传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为“保护与发展”的话题提供一隅独特的视角。

  • 标签: 民间乐手 家族式传承 认同心理
  • 简介:随着古琴文化群体在社会变革中的种种身份转变,古琴音乐的艺术实践在来自各方面对古琴的文化想象中不断表现出新的内容。文章以上海今虞琴社的活动实践为例,从传统的"派别"及现代的"创作"语境下、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种类型的古琴音乐创作在反映了琴人认同观念和生存状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主流社会文化要求的回应;古琴艺术的音响、弹奏技法、审美评价等在不同时代话语下的多种表现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古琴文化群体在自我建构和认同表达上的诸多差异。

  • 标签: 传统与现代 今虞琴社 古琴 认同
  • 简介:大家知道什么是博客吗?博客是根据Blog这个英文单词英译过来的,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就是说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大家可以改变传统的在日记本上写日记的习惯,到网络空间里写日记。在今年的《琴童》杂志上,大家就可以看到很多琴童小朋友的blog,而且,也欢迎大家到《琴童》博客上留言交流哦!http://blog.sina.com.cn/qintong2000

  • 标签: 自我教学 复习法 网络日志 《琴童》 日记本 英文单词
  • 简介:戏曲曾经是中国人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支撑,在新的世纪黯然徘徊在文化市场的边缘。本文分析了目前戏曲演出市场的脆弱性,探讨了戏曲走向真正市场的可能性。

  • 标签: 戏曲 细分市场 市场运作
  • 简介:在北美,华人多聚集于纽约、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区。在美国南端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一个以拉关裔族群及加勒比海岛国住民文化为主的城市,华裔人口仅占这一地区总人数的0.3%。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探析迈阿密地区华裔群体音乐活动与创作现状,并探究这种音乐文化对华裔离散群体的意义。阐释华裔文化在与美国主流文化的碰撞、融合所带来的文化上的杂和、异质与多样中,美籍华裔群体如何通过音乐活动在这一独特历史背景环境下所展示出的文化复杂性,揭示迈阿密当今华裔群体在其离散经历中的文化身份认同

  • 标签: 迈阿密 美籍华裔 离散群体 华人音乐 身份认同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音乐与认同的关系成为民族音乐学的流行话题。为了理解民族音乐学家如何看待这一主题,本文对过去25年间发表在《民族音乐学》期刊上,标题含有“认同”一词的17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此综述表明,这些本文的作者既没有引用有关“认同”话题通常所用的文献,也没有引用其他文献。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通常文献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即认同的概念、来源、种类、产生及由谁界定并且规范化认同等来解析民族音乐学文献。最后通过反思,总结出音乐在认同的建构与符号化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认同 认同性 归属 缝合 自我理解 能动作用
  • 简介:民间音乐活动的社会认同与其传承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考察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的社会属性与传承文化之间的关系,尝试解读潮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俗音乐文化符号,是如何与潮汕人的观念、行为产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社会认同;进而认识社会认同在调节、维持音乐活动主体的社会关系,促进民间音乐活动正常运转,使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得以原生性传承的意义,为中国传统音乐民间传承体系与学校传承体系的接轨提供借鉴。

  • 标签: 民间音乐活动 社会认同 潮州大锣鼓 传承
  • 简介: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历数百年的沧桑而仍光彩熠熠、魅力四射,他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在谱写的35首古典歌曲中,有15首是为迈霍费尔谱写的。本文试图通过描述舒伯特与迈霍费尔的特殊友谊,在探究他的古典认同的同时,探索他深层的人性精神、音乐观和世界观。

  • 标签: 舒伯特 迈霍费尔 人性共鸣 古典认同
  • 简介:对于大多数科特迪瓦的丹族来说,“坚守”是一个既熟悉又重要的概念。在后殖民时代,丹族的坚守行为通过“盖伊”的表演方式得以体现。盖伊是一种本土的、宗教的表演,由戴面具的舞者与音乐组成。文中描述两种争议:其一,丹族的年轻人把盖伊表演的复兴看作是一种反伊斯兰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力图通过自身的表演来复兴“祖先的宗教”,他们强调葬礼的重要性,而这些都与伊斯兰的教义相悖;其二,当地天主教唱诗班对盖伊表演的核心“盖坦”进行改编,丹族的年轻人认为这种改编已将盖伊融入教堂,而唱诗班的成员则认为使用这种音乐可以表达他们的基督教信仰。本文借鉴“权力论断”这一说法,在丹族内部用不同个体话语讨论以上两种争议,说明了盖伊表演是一种汇集多重权力的能动,从而形成带有相互冲突权力的关系网。作者通过权力分析的论断来解释这种坚守行为,进而在多样化的社群中揭示着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的权力结构。在科特迪瓦不同族群、宗教多样化和冲突四起的语境下,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协调宗教和族群认同感实现的手段,在地方认同与国家影响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 标签: 坚守 表演 宗教 认同 权力
  • 简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员和青年从艺者本来成绩满不错的,可一经赛试场合面对众目睽睽就失去常态,变得异常局促不安和紧张,别说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就连起码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为此常产生失望和悔恨之感。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令人遗憾的问题。笔者连续两年对本院声乐、师范两系54名学生进行了四项心理测试。其中23名由于赛试前紧张而致怯场,使成绩失败的、占总数的43%,有9人由于紧张而失去夺取良好成绩的信心,占总数17%,

  • 标签: 竞技状态 现实生活 被试者 自我意识 相信自己 令人
  • 简介:文化认同是各种认同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方面,经常随着各种认同变迁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它是各个认同变迁的最直接反映。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认同在国家、民族、历史等认同变迁的作用下,和现代科技及时代精神的冲击下发生不断变化,引导华乐创作风格发生变迁。

  • 标签: 马来西亚华人 文化认同 创作风格 变迁 主客观因素 时代精神
  • 简介:三幕乐剧《女武神》(DieWalk0re,1856)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创作的四联剧《尼伯龙根指环》中的第二部,其脚本与音乐的写作集中体现了瓦格纳的“整体艺术”观念。本文即聚焦于《女武神》的终曲部分,试以感性体验之角度出发对主导动机的感性结构力进行探讨,进而寻求一种合式的聆听姿态。

  • 标签: 《女武神》 瓦格纳 主导动机 感性结构力 聆听姿态
  • 简介:尽管在股票市场受挫,全球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阿尔贝托·维拉在最近几个月仍然坚持他对古典音乐和歌剧的广泛赞助。然而如今,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维拉已经放弃赞助两项享有盛名的艺术活动,令其余他的赞助项目胆颤心惊。

  • 标签: 艺术赞助人 阿尔贝托·维拉 股票市场 歌剧 古典音乐
  • 简介:本文是笔者在弹奏与欣赏梅西安音乐的基础上的一点心得体会.笔者将勋伯格和巴赫的音乐与其对照比较,突出梅西安音乐的本质特点,简要地从梅西安在音乐中所运用的风格、素材、调式与作曲技法等方面,来说明他是一位20世纪承前启后的音乐大师.

  • 标签: 信仰 鸟鸣 超越 承前启后 有限移动调式 整体序列音乐
  • 简介: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音乐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感知器官,从而使欣赏者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可以引导欣赏者全身心地去聆听,让人们敞开心扉,插上无限遐想的翅膀,让思绪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 标签: 音乐欣赏活动 联觉 人类文明史 人类智慧 欣赏者 结晶
  • 简介:东北地区锡伯族的音乐文化认同是一种双重的音乐文化认同,即对反哺音乐文化认同以及对东北地域音乐文化认同.在这一双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路径,其中基于反哺音乐文化认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较为关注锡伯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性定位,其建构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是将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而基于东北地域音乐文化认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较为关注锡伯族音乐文化的空间性定位,其建构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是利用东北地域音乐文化民族化的方式来形成新的民族音乐文化。

  • 标签: 文化认同 锡伯族音乐 身份建构
  • 简介:音乐剧起自英美,并在美国发展成熟,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但通过《巴黎圣母院》这部音乐剧,让我们看到了法国人在文化艺术事业上的不甘人后,立足本国精品文化,成功打造了法国音乐剧的名牌。反观我国国内,由于接触晚,起步晚,几乎难觅音乐剧的精品。我们应该看到客观原因存在,更应着眼将来,

  • 标签: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文化艺术事业 精品文化 法国人
  • 简介:清季"学堂乐歌"的勃兴,研究者多认为是清季江南沿海社会处在新旧之间,处在过渡状态的汉族士人既不愿弃旧,又欲迎新,主动参照西乐对传统乐歌继承与创新的产物。但此种解释,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无法说明。其实,传统乐歌与西乐,无论其内容与形式如何不同,却均是传播的艺术形式,"学堂乐歌"的勃兴,某种意义上,反映的恰是时人对其新颖的传播方式等的集体意识与反应。这种集体意识的出现以及时人的强烈反应,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乐歌创作者与推广者的创造欲望,积极吸纳、借鉴西乐之法对传统乐歌进行改造,以满足处于过渡状态的士人时代取向与积极追求现代化之普遍要求。经过改造后的"学堂乐歌",在传播过程中,俨然成为那些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新象征。

  • 标签: 清季民初 学堂乐歌 历史转折 新式社团 文化认同
  • 简介:<正>标签这种东西,在任何时候都能给人一种简单又明了的确认作用,让人和事或人和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迅速搭起一座桥梁,以便前者对后者达成一种基本的印象。但标签作用更应该只是人和事或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开始,而不是一种印象化的限制,无论是世俗认为高尚的还是庸俗的,一旦印象化的标签成为一种限制,或者就是受用人对已有标签的志得意满,从而不思进取;或者就是人为的想要打破标签而与标签苦苦争斗,这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 标签: 王啸坤 自我救赎 成长主题 另一面 第一张 何洁
  • 简介:同性恋作为天然的一种性别身份认同错位,常常成为艺术题材演绎的对象,张元和王小波将特定时代先锋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和认同寓言投射其上.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电影尝试。论文通过疏理同性恋者的生存背景、创作者的表现策略、身份认同的寓言性表述等几个层次来达到对影片的深层解读。

  • 标签: 先锋知识分子 身份焦虑 认同寓言 权力 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