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音乐的理论话语应为中国之音乐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诸种因素制约所成形而下和形而上话语系统的综合体。可分为实践型理论话语和理念型理论话语。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应该回归历史语境,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造的深层内涵,在厘清整体架构的前提下,视角把握,方能真正有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数代学者孜孜以求,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努力探索,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化自觉并非“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是要明确文化基因,否则变异了也无从认知,这才是一种悲哀。应该自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何以步履艰难,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 标签: 中国音乐 理论话语 实践型 理念型 体系 自觉
  • 简介:发生于近百年来的中国传统音乐“第三次断层”,是在外来强势文化挤压诱发下的整体文化“断层”之一角,其规模之大之严重超前。但悠久、辉煌的中国传统音乐,以其强大生命活力实际“断而未绝”,故仍能浴火重生。唯有传统音乐理论话语系统,则断裂而“失语”。原因除近代两极端心态和激进思潮影响外,科学至上和西方代表先进文明等简单化认知,导致机械照搬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今天我们要在全球化语境中,与世界展开更高水平的文明对话,同时更加深入、扎实研究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重新整理、接通,阐释并发扬光大传统音乐理论话语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音乐实践,并回馈世界,以丰富和发展世界的音乐学理论体系。

  • 标签: 第三次断层 话语系统 失语与重建 文明对话
  • 简介:中国声部民歌,大多流布于五岭之南.这里原为古代越人住地,其中西越(西瓯)一支聚居岭西,这就是今人所称壮语北部方言区的地方,至今盛传不衰的北路"双声"歌,是岭南文化最古老最本色的有声载体.这里的歌手,唱歌、传歌、编歌、用歌,乃至对歌的称谓、腔调的命名等,都有自己传统的谚语、口诀、行内话,约定俗成为民间口头理论,世代相传.解读这些理论,并用以解读其声音乐形态,对于发掘和创造中国特色声音乐,很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通过本文,也兼为民歌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 标签: 中国 岭南土著居民 民间口头理论 腔口 多声音乐形态 多声部民歌
  • 简介:在当今众多高校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等专业中,合唱的学习与排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参与合唱的学习与排练对提升学生音乐素质、表现能力、协作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合唱训练中,除了训练良好的音色、协调整体的配合及较好的音准节奏以外,起着关键作用的一项,便是合唱的理论支撑声部相关知识。但是目前的合唱队员,特别是学习音乐的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的学习。本文结合部分作品对训练中的现象和原则进行探索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 标签: 多声部 理论 合唱 高校
  • 简介:本文主要以四个层次讨论了音乐话语体系的转型:工业文明时代音乐话语体系的构成(本质主义的音乐话语体系;有技术的贡献;但也有对生活世界的殖民);跨语际实践的音乐话语体系与后殖民批评(通过音乐话语的后殖民批评,超越工业文明时代音乐话语的局限性,以期产生平等话语权的多元文化音乐话语对话的秩序);后现代生态文明时代音乐话语体系转型的哲思(建构世界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音乐话语);中国音乐学界如何面对音乐话语体系转型。

  • 标签: 音乐话语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话语体系 话语转型
  • 简介:随着古琴文化群体在社会变革中的种种身份转变,古琴音乐的艺术实践在来自各方面对古琴的文化想象中不断表现出新的内容。文章以上海今虞琴社的活动实践为例,从传统的"派别"及现代的"创作"语境下、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种类型的古琴音乐创作在反映了琴人认同观念和生存状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主流社会文化要求的回应;古琴艺术的音响、弹奏技法、审美评价等在不同时代话语下的多种表现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古琴文化群体在自我建构和认同表达上的诸多差异。

  • 标签: 传统与现代 今虞琴社 古琴 认同
  • 简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之后,“萌芽状态”的文艺引起知识阶层的关注,文人、知识分子纷纷走向民问,搜集、研究民间文学,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新秧歌运动开始得最早,影响也最大。秧歌是遍及中国南北的一种民间文艺。1830年版陕西《清涧县志》载:“十五上元,城乡各演优伶杂唱,名日秧歌。”关于秧歌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认为秧歌是在插秧季节,由农民边工作边哼唱的“田歌”逐渐发展而来。

  • 标签: 民间文学 新秧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权威话语 运动 缔造
  • 简介:黄渤这位泛五代下成长起来的导演,其幽默喜剧片《一出好戏》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特定语境下的话语历险。荒岛文化研究已经广受欢迎的今天,导演并没有迷失自己,他在剧中上帝视角、基本模式与人物设定等的运用是继承前人的。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加入一群女性、开头设疑、突破传统消费观、创设性展现社会发展状态与冲突。在继承之下有所创新,展现幽默喜剧片发展的新的可能。

  • 标签: 《一出好戏》 泛五代 女性群像 消费观 冲突展现
  • 简介:如果说二十世纪末叶对中国歌迷最大的影响,那就是邓丽君了。邓丽君的歌曲给大陆歌迷最大影响之一,那就是《小城故事》这首歌。直到今天,其仍然魅力不减。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中国味道和中国情调。它的歌词作者,就是台湾的歌词作家,如今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庄奴老先生。在中国的音乐文学史里,作为中国当代的一位词作家,庄奴先生的重要位置应该是不容忽略的。为此,本期"钩沉"一下《小城故事》这首作品,还是蛮有意思和很有意义的。

  • 标签: 《小城故事》 中国当代 二十世纪末 邓丽君 词作家 词作者
  • 简介:娃·塔季亚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曲家与教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教研室教授、俄罗斯功勋艺术家、《音乐家》杂志主编。丘娃1944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音乐家家庭,她的父亲是小提琴家与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而母亲是俄罗斯民族弹拨乐器木拉演奏家与一个民族乐团团长,

  • 标签: 阿列克谢耶夫 民族弹拨乐器 音乐学院 作曲家 俄罗斯 莫斯科
  • 简介:甲:我们常常会用到""这个字,比如"这个小组有十多个人",十一个人到十九个人都可以说成十多个人。乙:一点儿也不错。

  • 标签: 相声 熊猫 小组 笑话 名称 结果
  • 简介:“味”、“趣”、“趣味”,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体现了理论批评家对文学语言精神内核的把握。在这个审美范畴中,相互对立的雅致与俚俗,是主流文化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通俗意识之间的对抗与疏离,体现了价值体系与社会群体的差异,具有强烈的高下贵贱意味。

  • 标签: 批评话语 味论 美趣 戏曲 曲论 文学理论批评
  • 简介:小懒虫,不刷牙,细菌偷袭蛀成家。牙做墙,肉当床,打个窟窿剪窗花。

  • 标签: 刷牙 卫生 爱护
  • 简介:<正>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在十九世纪后期各种音乐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无论在旋律、和声、节奏、结构、调性处理等作曲手法以及美学观点等各方面,都有许多新的试验、新的创造和新的发展,其中调性就是二十世纪初音乐中新的调性处理方式之一。本文对有关调性的一些问题作一简单介绍,供了解和应用调性手法的参考。

  • 标签: 多调性 单一调性 复合和声 声部 两个层次 主和弦
  • 简介:声部视唱是一种多层次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它纵横交错的线条旋律构成了立体音乐,声部视唱的训练是立体音乐感的训练。本文强调通过对声部视唱中的音程、和弦、节奏、作品分析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主体音乐感,以提高其声部视唱的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音乐修养。

  • 标签: 多声部视唱 立体音乐 综合音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