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近年来,在我国的音乐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许多中、青年作曲家不再囿于固有的创作模式和规范,努力突破传统,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他们在借鉴西方现代技法的同时、又对中国古老的音乐遗产重新进行审视与回顾,以便在创作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许多引人注目的特点。这在音乐理论、观念、技法上所带来的变革,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实际上表明中国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转折,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
简介:
简介:~~
简介:正2012年7月7习晚上7时。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鞍山市人民政府协办,辽宁大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那片阳光——平安俊作品音乐会"在鞍山市鞍钢体育馆隆重举行。偌大的体育馆座无虚席,来自社会各界的三千余名观众,在这里聆听一场美妙高雅的音乐盛会,享受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那片阳光——平安俊作品音乐会"是作曲家平安俊40余年作曲生涯的完美展现。5月5日,音乐会已经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举行,此次回到作曲家平安俊的家乡,为鞍山的百姓奉上这场艺术盛宴,是作曲家对鞍山父
简介:现代西方哲学问题语式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从"是什么"到"如何是"的转向."在场"、"前提后"、"理解"向"不在场"、"前提前"、"前理解"的转向都是在此基础上分延出来的.这一转向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元思考维度.我国音乐学研究要提升自己理论品位,就必须逾出音乐"是什么"的实体思考方式,而走向音乐"如何是"的形而上元思考.
简介:<正>一宫、二商、三角、四变为宫、五徵、六羽、七闰为角。五声之号与雅乐同,惟变徵以于十二律中阴阳易位,故谓之变;变宫以七声所不及,取闰余之义,故谓之闰。四变居宫声之对,故为宫。俗乐以阁为正声,以闰加变,故闰为角而实非正角。此其七声高下之略也。——蔡元定《燕乐》第二段南宋蔡元定(1135—1198)《燕乐》一书中的“变”、“闰”之言,文意难以捉摸。虽自清代燕乐学兴起之日始,众多学者先后为之倾注心血,
简介:四川音乐学院留日青年教师、作曲博士郭元的新作《管涌Ⅰ》(为G调大笛、颤音琴而作),将音色旋律、非线性旋律等现代音乐理念娴熟地运用于传统的民族器乐之中。通过对竹笛演奏中颤音长吹、包吹等技法的改良和复音、同音换指等技法的创新,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颖音色,营造出朦胧,悠远的意境。作品将竹笛新的音色元素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在拥有鲜明的现代气息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民族器乐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创新、改革之路。
简介:很早就知道西安音乐学院有个"特能写"的副院长,2015年4月参加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峰会时,与他相识。崔炳元的穿着打扮加长相,没有一点儿"艺术范儿",说起话来笑容可掬,那经过风吹日晒的古铜色皮肤,刮着"西北风"的影子。若是把他放到人堆里,那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汉子,生活中没有人会把他当成作曲家。正是这种生活里的"接地气儿",使他的作品也有了浓郁的地域色彩。
简介:无论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奥运赛事,还是7位优秀艺人各自的事业,“拼搏”两个字是永远的主旋律。在这个炎热的夏天,7个朋友与Easy杂志分享了他们各自关于运动、关于工作的拼搏精神。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8月中旬开拍……
简介:难得有那么多朋友来到Easy摄影棚,那我们就不客气的邀请他们与我们一起共襄奥运盛举啦。各种道具到7他们手中,立马就发挥出各自的作用,而7个朋友也玩闹得很开心。
简介:以鲍元恺《太行春秋》的钢琴改版(改编者:未培宾,鲍元恺修订)为论述对象,以其民间音乐的运用和音乐风格特征,及其改编手法和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重在剖析鲍元恺对山西民间音乐如《走西口》《看秧歌》等5首民歌素材的创作思路及朱培宾的钢琴改编套路。从中,既可以看到中国管弦乐发展中民族化的缩影,也可看到钢琴中国民族化的点滴经验。
简介:南宋蔡元定(1135~1198)非但为博学硕儒、"朱学干城",在音乐理论上也自有成绩.本文以蔡氏为研究对象,并以书中主要见解之一的"十八律"为研究重心.文分三节,第一节为朱子书信及语录探讨.与朱子,确定此书与朱子关系甚深,甚至可代表程朱一派的思想.第二节分析十八律的生成背景、理论内涵,及意义功能.第三节则探溯十八律的理论渊源,上、陈仲儒奏议,至杜佑,十八律体系逐渐成形,脉络俱在.最后陈明季通在乐学上的功过瑕瑜及其影响,以为全文的结论.
简介:<正>明代中叶刊刻元杂剧常常以"折"划分场次,由此之后,后人只要论及元杂剧的结构形式无不称一本四折,可见以"折"作为划分元杂剧场次的标志已成惯例,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观念。于是,后来研治元杂剧的专家学者为其所囿,"顺理成章"地用明代以来形成的"折"的概念去套解《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一折"。虽然先后有钱南扬、周贻白、张庚和郭汉城等先生提出各种新说,看似意见分歧较大,实则都未能突破明人的藩篱,总是在以"折"划分场次的框架内苦苦探
简介:<正>著名民间艺人杨元亨(1894—1959),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宋公社南王宋村人。小名“小白”,号“老利”。弟兄四人,排行老二,由于家境贫困,九岁出家到安平县角邱村吕祖庙做道士,取法名为元亨。
简介:古筝弹奏起来之所以音色优美、舒畅,而且表达力很强,是因为它的指法及演奏技巧很丰富,本文对其比较常用的法"勾"、"托"、"颤音"及"4"和"7"演奏技巧的弹奏方法、标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简介: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多小读者(以及家长)都积极参加本刊举办的“有奖征文活动”。在忙碌的学习或工作之余,记录下自己学习音乐的点滴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些文章篇幅长短各异、笔触生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广大青少年音乐学习之路上的快乐与艰辛,给读者们带来了很多精神享受。
简介:汤显祖传奇受元剧影响颇深,明人已关注到。准确把握汤氏传奇与元剧之关系,是评价汤显祖曲学地位的重要依据,然今日汤学对此关注甚少。徐朔方仅论及《牡丹亭》与《碧桃花》《两世姻缘》《金钱记》《青衫泪》几种杂剧在情节上的相似性。
简介:“折”,是杂剧文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一般都会说,元杂剧是“四折一楔子”,每折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然而“折”的意义与用法,最初并非如此。在杂剧的不同发展阶段,剧本中“折”的划分与使用也不尽相同。一、“折"的来源与出现“折”在杂剧中的使用,最早见于元刊《古今杂剧》,但其曲一套并不标一折,标“折”的地方,通例如张国宾《薛仁贵》开场:
关于《元》
张元简历
元上都古城
导演张元采访录
“那片阳光——平安俊作品音乐会”7月7日在祖国的钢都鞍山隆重举行
走向元思考的音乐学
蔡元定“变闰”新论
郭元《管涌Ⅰ》技法解析
崔炳元:实干、实战、实在
7个朋友拼搏是一种精神
为奥运喝彩 7个朋友棚拍乐趣无穷
鲍元恺《太行春秋》(钢琴版)研究
蔡元定十八律理论新探(下)
元刊杂剧“折”的起始与本义
谈杨元亨的管子演奏特色
浅谈古筝基本指法及“4”与“7”的演奏技巧
哈佛举办“向张元致意”电影展
2009年“学琴记忆”征文获奖名单(7-12月)
汤显祖传奇与元剧关系考论
“折”的演变——从元刊杂剧到明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