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代台湾学者张永明先生,自幼聪明过人,7岁就能写诗作文,被称为"武平才子"。他做过一首绝妙的诗:百尺楼前丈八溪,四声羌笛六桥西。传书望断三春雁,倚枕愁闻五夜鸡。七夕一逢牛女会,十年空说案眉齐。
简介:明清人物画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人物画方方面面的有关问题——人物画的形神关系、环境描写、题材选择,以及人物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等等,几乎都谈到了。这些问题有不少是前人论述过的(尤其是宋元绘画美学论述过的)。我们将看到,明清美学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不只是对前人的重复,而是有所发挥、有所创造,他们提出的许多独具新意和极富价值的观点把中国人物画美学思想推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明清绘画美学对人物画的探讨也是同绕“形神”这一对概念展开的。但是在看待“形神”关系上,明清绘画美学和宋元绘画美学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明代徐沁下面这段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披露:叙曰:东坡论画不求形似,至摹壁上灯影,
简介:“意”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围之一。“意”的理论源远流长,它最先并非出现于画学著作中,而是出现在哲学领域里,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曾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以表意为目的。《庄子》篇中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就是说前者是工具,后来是目的,不能拘泥和执着于工具的“言”,而忘却了“得意”的目的。“意”作为美学范畴一经提出,势必会影响到绘画领域,在中国古代画学中,对“意”的研究历代论者众多,各家各派之论虽皆大同存小异,释解仍有不一,这就导致后人对“意”的含义的认识或宽泛或朦胧不清。在中国美术史上比较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中,首次提出“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的画论家谢赫和姚最。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刘顼的画“用意连绵”,姚昙度“天挺生知,
简介:是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第一部初具理论体系的山水画论,其中不少论述已上升到美学层面.(一)'以林泉之心临之'的'真山水'观,超越了'以玄对山水'传统观念,真实地面向自然进行审美观照,使山水画有了人间现实生活的情趣.(二)在以高、深、平'三远'拓开空间艺术审美视野的同时,强调注重四季、朝暮景色的变化及其观、画山水者的心情变化,使画中山水景物成为有'运动形式'的'活物'、'活体';向空间艺术注入时间意识,使中国的山水画也成为富有诗性的时空结合的艺术.(三)画家以'注精以一之',的'神而明之',不但以自然的眼光而且以合乎地理科学的眼光把握不同地域山水的'体质',不同的'神气','兼收并览',取之'精粹',将山水画推向中国造型艺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