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雅集,自古有之。要说最负盛名者,大概莫过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发起的兰亭雅集了。不过,雅集对于硬坛中人来说,还是一种比较陌生、比较新鲜的事儿。因此,无论是当年的太湖雅集、徐州雅集,还是近期的上海雅集,都着实让硬坛中人兴奋了好一阵子。我们承认,硬笔雅集作为一种直观的交流方式,在增进书友间的

  • 标签: 雅集之后
  • 简介:在《艺术的阴谋》一书中,黄河清先生认为"当代艺术"就是以装置、行为、概念为主的艺术。"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在于它的形式、风格、材质和媒介的特征。这种定义的方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艺术创作的内在动机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内可以辨别的艺术上的任何进步,都应归功于手段的改进,

  • 标签: 历史时期 黄河清 内在动机 高等艺术院校 潘公凯 中央美院
  • 简介:闻吉村先生的批评之后吴国亭日本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先生对中国当前绘画状况发议论道:“我感到遗憾,中国绘画已经把曾经眸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又说,“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过去的伟大作品全部都当成过时的...

  • 标签: 中国绘画 美术评论家 吴国 山水画创作 孟子说 可取之处
  • 简介:本文简述了新媒体艺术曾经辉煌的过去与当下分崩离析的理论现状,并试图回归"当代艺术"的母题。从当代艺术发展的几点前沿问题开始思考,探究"新媒体"之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媒介
  • 简介:进入信息社会,艺术批评史上那些我们尊崇的批评家:克罗齐、温克尔曼、丹纳、岁斯金、波德莱尔、充柴夫·贝尔、罗杰·弗莱已是昨日经典、批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批评之后的时代具有虚拟、开放、自由、平等的属性,

  • 标签: 艺术批评 文化解读 网络 信息社会 温克尔曼 波德莱尔
  • 简介: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多种路径,中国绘画的发展总是与诗歌为伴,与时代的重大叙事相表里,与对时代叙事的深层结构的关注有关。未来中国画的发展之路不在于艺术家的创作是乡村叙事还是都市叙事,也不在于是白话还是文言,而在于我们的创作是否是生命的存在之思,是否是通向语言的途中。

  • 标签: 中国画 叙事 语言 生命存在
  • 简介:较之韩天衡、王镛、马士达诸先生独立的篆刻文本风格,起码在当下祝遂之的篆刻作品还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显性的独立话语体系。这对逐渐走向独立的高等篆刻艺术教育及以后有可能建立独特篆刻文本话语

  • 标签: 朱白相间印式 玉印印式
  • 简介:工业革命使得城市的一切都在飞速地变化,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20世纪与以前的时代截然不同,人们的时间感、距离感都在变化。下面我们从几幅绘画作品中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对迅速变化的世界作出反应,并书写现代生活的。

  • 标签: 工业革命 城市 风景画 生活方式 绘画作品 现代生活
  • 简介:在由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组织的一个大型的巡回展览中,来自22个从前是共产主义国家的艺术家展示了他们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所作的作品。

  • 标签: 十年 艺术家 柏林墙 作品 展览 东欧
  • 简介:胡适先生在1918年撰写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篇末,提到了当世中国学者在移译西方文学时应注重的两个方面:一是只译名家之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学者们应召开会议,选定书目,划定翻译的周期,而译成之稿,再由权威审查,作长序及著者略传;二是用白话文,而非古文来翻译。盖因古文的遣词造句,与西方的语言和生活环境颇不相符,必失了原文的好处。他将这两方面名为"工具"与"方法",只有工具用得纯熟了,方法也懂了,才有创造新文学的可能。胡适的主张是在全面向西方学习、鼓吹文言到白话的文学革命的背景下提出的。虽然今人对翻译所用的语言(白话)已无争

  • 标签: 杜尚 文来 无争 图像学 马塞尔 上下文关系
  • 简介:“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促成了很多以互联网移动接口(手机)为载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传播方式的艺术实践,这些作品在体现艺术家批判性创造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中国移动互联网文化的诸多特点和即时潮流。很多作品包含着对手机媒介与应用程序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又经常是以娱乐化、游戏化,甚至即时消费性的方式出现的。本次展览将生产于社交媒介的艺术创作进行线下的延伸展示,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线上展示和线下再现等共生关系展开讨论。

  • 标签: 互联网 媒体艺术 日常化
  • 简介:“后现代主义”去哪里了?它藏到哪儿去了?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曾经那么火爆的词汇竟然不知在什么时候变得不时髦了。曾几何时,“后现代主义”挂在所有人的嘴边,无论你厌恶它还是喜欢它,你都逃不开它。“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就像一把大伞遮住了阳光底下的一切,你再也看不到什么新玩艺儿了。好像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接受后现代主义就是艺术的全部,天底下的艺术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改头换面,旧调重弹。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影像 温柔 艺术家 所有人
  • 简介:艺术对乡村的介入有效性,取决于其是否在乡村的内部建立起了能够自循环的活力系统。而检验这一系统的存在和运转方式需要学者长时间对地域文化、居民结构、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看似与艺术无关的要素进行记录和考察。日本作为拥有国际性大地艺术节品牌的国家,积累了近20年的乡村艺术实践经验,为学者提供了可量化的方法和支撑材料。本文以研究者的视角,依托于大量的资料对艺术介入乡村之后所出现的改变和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社区活化 文化消费 模式
  • 简介: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极佳方法.中国的山水画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和笔墨意念,经过数千年历史的传承和沿革,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东西,包容在小小一张山水画中的大干世界令人玩味不已,其古典气息背后所隐藏的现代构成法则同样使中国山水画在现代的艺术体系中长盛不衰.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笔墨 气息 临摹 艺术 独特
  • 简介:无论是先前不可一世的注意力经济,还是当下势头正好的影响力经济,都离不开网红。因为注意力和影响力的形成,都是网红之后的某种果实。然而,果子并不都成熟于网红之后。互联网时代之前,也就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书斋生活,学术成果一样丰硕。王国维关于学问的"三境说",也和网络无关。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即使古代,也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前网红模式。来往之中,一个非常类似于今日互联网的名利网,同样存在。

  • 标签: 艺术家 互联网时代 注意力经济 影响力经济 学术成果 三境说
  • 简介:评论家罗萨琳·克劳斯(RosalindE.Krauss)对于雕塑的定位依托于雕塑所在场域的特殊性,而场域的选择往往又对雕塑的阐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雕塑 现代主义 回归 功能 克劳斯 评论家
  • 简介: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承办,董小明和严善錞担任总策划的"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继上一届双年展之后如期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双年展以青年水墨创作和研究为主题,推出"水墨形学·笔墨概述"、"水墨图学·原型研究"两个主题展,集中展示和呈现了当前中国画坛最具活力、最受关注的青年艺术家群体400余件水墨作品,此届展览,无论是在展览策划、学术研究、艺术家挑选,还是在展示方式上都颇具新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由深圳画院研究部主任陈君担任策展人的"水墨形学·笔墨概述"主题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40位优秀青年艺术家的120余幅主题丰富、形式各异的当代艺术作品,突显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在笔墨这一表现形式上的演变和探索。

  • 标签: 当代艺术作品 中国画坛 关山月 董小明 策展人 水墨作品
  • 简介:哈贝马斯曾经试图以对话的方式来修补解构以后所遗留下来的现代主义残身,以确保现代主义自身优点的发挥与系统重建。因此我把哈贝马斯的现代主义称为后现代之后的“修复现代主义”。确实,现代主义有它不可动摇的传统与优秀品质,这种现代主义的优秀的传统与后现代主义者们的针对现代主义的责难并无本理上的冲突。也就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随想 创作 艺术 夸克 哈贝马斯
  • 简介:本篇关注的艺术视野,事实上并不是艺术家梵高本身,而是今天以这个知名艺术家为影像母题所构建的展事行为。继北京、上海“不朽的梵高”之后,“梵高时代·印象派幻影艺术大展”在广州大剧院推出,并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事实上,这样的展览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某种经典艺术的普及行为,而是对于经典艺术进行的一种影像重建,是在新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对于经典的某种重新释读。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吸引公众的影像作品当中,不仅原作是缺席的,艺术家本人是缺席的,就连艺术策划的团队本身也并不被注意,观众的注意力,全都落在幻化为影像的“梵高”身上。

  • 标签: 艺术展 印象派 梵高 影像作品 随感 科技
  • 简介:安塞姆·基弗是著名的德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以面貌多变,以及深邃的思想性和观念性闻名于世。基弗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个体体验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不但对二战后德国复杂的身份政治进行了清晰的表达,更对日常生活的精神性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关注基弗1993年移居法国之后的作品,并以物质的形态转变为切入点,试图对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 标签: 转变 精神性 炼金术 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