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已届不惑之年、仍孑然一身的广州雕塑院雕塑家林扬,生活上的孤寂、凄凉,正好与其艺术上的成功形成强烈反差,他那屹立在广州雕塑公园广场的铜雕《民族魂》闪闪发光,而他的生活相形之下却显得黯然失色。也许“性格即命运”,执著的追求,常常失去随波逐流可拾得的各种好处;独特的见解和行为方式又容易在他人世俗的目光中成为一个“怪人”。也许命定他就是个搞雕塑的,吃苦耐劳似乎与生俱来,与泥巴打交道仿佛是上天的刻意安排。他出生在地少人多的潮汕平原一户乡村小学教员家庭,离家不远便是一个砖瓦窑。童年时代,正好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泥巴和木头几乎成了他最熟稔的玩具,柔软的瓦泥可随心所欲地捏出他童年的彩梦。对泥巴的亲切而特殊的感觉,也许还有来自瓦窑烧制砖瓦,泥巴由
简介:我从小就喜欢涂抹刻划。最初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用橡皮做载体,把断锯条当刻刀,拿水彩画颜料充当蘸色,在自己和同学的书本子上到处比画着乱印,且当时还无比的舒坦与自信。在中学毕业到上海读书之前,我已经胡乱鼓捣了几年印章了。但那时我对篆刻的理解还停留在迷恋表面形式,追求夸张变形的层面上。
简介:好的艺术作品.必须既有优点.又有特点。优点包括用笔的功力、造型的准确或在造型掌握之后的夸张、构图能力、笔墨效果、色彩效果等等.要超乎常人。但有功力的人.作品不一定有特点.清代的”小四王””后四王”,用笔皆有功力.其它各方面也都没有毛病.但特点却不突出。所以,”小四王”“后四王”在绘画史上地位不高。特点就是和他人不一样之点.是其人特有之点。比如梁楷、陈道复、徐渭、八大山人、陈洪绶等等,那是特点十分突出的:范宽、李成、王希孟、”元四家”“明四家””四僧”等.也是有特点的。画家.个人风格的成熟之谓也,没有个人风格.或个人风格不成熟者.皆不可称为画家。个人风格也就是特点.但还必须加上优点。
简介:一、去年夏初,我到煤矿去体验生活,接触了矿工们,他们的家属们和煤矿的各层领导,得益非浅。煤矿是工业的能原,能源之源就是矿工们。文字和画面是无法描绘出我们国家的矿区面貌的。高大的新型建筑与简陋的矿工住宅,各种各样时髦的“泊来品”和历次政治运动留在墙上的痕迹,奇怪地混杂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百废待举的矿区面貌。但是,在那里,生活的主流在缓缓地流动着,机械化采煤的试验在进行着,矿工们的社会地位在提高,煤矿产量在上升。尽管那里的矛盾很多,困难很大,但款式新颖的建筑物毕竟在煤矸石山前矗立起来了,现代化的采煤机下井了。矿区还有栉次鳞比的小工棚和臭水沟,但工业的命脉在搏动,矿区的面貌在改变。这一点给我震动很大。当从煤矿回校后,一幅幅画面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迫使我不得不倾注了全部感情拿起笔来。
简介:硬笔书法进入21世纪以来,涌现了一批青年硬笔书法家,这些书家多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毋庸置疑,当代的硬笔书坛主要是靠这批人在支撑。细细分析这个时代出生的书家:幼年处于文革之中,不过幸好在入学前十年浩劫即已结束,所以并没到耽误学业。在接下来的八九十年代中,他们从懵懂走向成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
简介:约翰·伯格把记忆的能力与救赎价值相联。在完整性记忆中,发生于时间中的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价值评判。自从相机开始在记忆中充当一个从外部介入的角色,值得铭记之物的取舍标准就有点混乱了,拍照使某些片断得到保留,却完全以随机的方式。应该避免脱离语境地使用照片。如果语境得到保留,照片就可以存活于时间的连续性中。摄影基于对图像元素的选择而不是合成,而绘画作品则是沿袭着传统的美学规则、技巧制作出来的,这个根本差异在图像史上曾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约翰·萨考夫斯基提出形式主义摄影批评的基本观点,罗兰·巴特运用符号学和现象学的方法,把照片作为一个具有结构性的自律的客体进行分析。在技术所带来的幻觉中,影像是否现实的问题已经被消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