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时间的跨度和个人年龄的增长,近期的“景无声”系列作品风格与以往有些不同,不仅强调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还重视关照自身情感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 标签: 作品风格 表现手法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 简介:苦禅画传述(下)包立民潘李之交这一章标题选用"潘李之交",而未采用社会上流行的"南潘北李",我是有过一番考虑的。因此有必要在正文前把"南潘北李"的来历考察一番。最早提出"南潘北李"的是谁?是在什么年代?两种《李苦禅传》和不少评述李苦禅文章的作者,把...

  • 标签: 禅画 李苦禅 潘天寿 吴昌硕 商品画 中央美院
  • 简介:陈新益擅用空间错觉与微观放大的创作方式,采用象征性的叙事手法来表达对生活的感触和对生命的思索,通过对材质的把握以及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元素进行重置,将艺术本体与社会性在创作中相融合,带给人们无限的反思空间。

  • 标签: 空间 错觉 微观 探索
  • 简介:  编者按:  在中国悠久的汉字艺术学习过程中,等等无疑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本刊新设此栏,旨在给学习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法可取的平台.……

  • 标签: 增广汉 广汉隶 异歌新
  • 简介:"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远景烟笼,(…)似有若无。"——王维《山水诀》"中国绘画是雅洁的;既无印象主义,也无颤动感。物与物之间并非空气,而是纯粹的以太之场。物体以线条勾勒,恍惚如同记忆。它们既在场又缺席,如同微妙的魂影,未曾被欲望唤起。中国人尤其钟爱远境,那无法触及之地。"——亨利·米修一进入江大海的画室,摄人心魄的是场所的素朴和节制,令人完全地凝注目光于巨幅的画作中。纵观之下,它们散发着巨大的

  • 标签: 似有若无 印象主义 中国绘画 共水 摄人心魄 山水诀
  • 简介:希望孩子能画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河南·闫晓燕希望孩子通过学习书法,增长知识,打好基础。——广东·文少芳通过绘画学习能把幸福的童年留在孩子的笔下。——广西·张菁

  • 标签: 父母 孩子 学习
  • 简介:当你拿起毛笔的时候,不禁会问,中国人手中的这支毛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支毛笔使用了多少年?你或许问老师,或许问爸爸妈妈,我想不管你问谁,你就是问我,我也只能说,搞不清楚。

  • 标签: 写出汉字 汉字情 片瓦写出
  • 简介:这一星空朱岳凌近五百封组稿通信,历时三年多的编辑组稿工作,几经反复之后,《唐·十大诗人诗画雅鉴》及《宋·十大词人词画雅鉴》的一切编辑工作终于划了一个句号,我也仿佛经过了一次长途跋涉后,沉而於必有的思绪清理。我很累,却也由衷地感到得大于失的欣慰。至于...

  • 标签: 十大诗人 朱岳 编辑工作 徐乐乐 组稿工作 李老十
  • 简介:一.纪录的定义1、纪录的历史追溯要了解当下的纪录现状不能回避温故电影的历史,电影的诞生来源于纪录,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创造的第一组在公共场所放映的流动画面标志电影的诞生,《火车进站》是人们生活的场景,摄影机是一个记录“真实”的工具,在当时被当作一个科学仪器。但电影保存客观的作用毋庸置疑革新了世界。今天,影像的作用继续证实它不可抗拒的力量,纪录伴随电影诞生之日至今,似乎与剧情电影的优越性形成对比,但它对于直击现实,探知人类生存的担忧与顾虑,对真实表达的敏感与锐度,无论关乎电影还是电视,它的作用都不可磨灭。

  • 标签: 纪录片 真相 公共场所 卢米埃尔 “真实” 科学仪器
  • 简介:历采文人雅土爱竹,把竹作为美德的象征,操守的比喻,也经常把竹作为吟咏描绘的对象。竹子是一千多年来画家常画的题材,画家乐于表现竹子,一方面是因为竹子的生长形态和特点,很适合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另一方面是因为竹子的自然特性和人们的社会观念的某种联系,比如竹子四季常青;虽劲风不能撼其节,虽雪霜不能夺其色,夏风

  • 标签: 画竹 苏轼 墨竹画 艺林 绘画艺术 郑燮
  • 简介:楚国艺术面世以前,先贤多以、美学品格为南方审美观念的表现.20世纪70年代后,尽管楚艺术得到一次次重大发现,我们对其审美阐释仍套用了庄屈美学思想,楚美术审美缺乏本体描述.本文指出楚艺术审美与庄屈美学品格间的差异性:其一,有些所谓南方的审美观念,其实是南北共有的风尚,不能仅仅与庄屈作品相比附;其二,楚艺术是视觉的形式,、是语言的形式,各有其规律与局限性;其三,、是个体的,是有限时空里的产物,楚艺术是集体的,其审美要义产生在十分漫长和广阔的时空里,底蕴要比前者深厚复杂得多.

  • 标签: 楚艺术 《庄子》 《楚辞》 辨异
  • 简介: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一字仁仲,别署公之它,一作公他,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先人世代业儒,家学渊源,蜚声三晋。少聪颖,年十五,应童子试,拔补博士弟子员。年二十为廪生。明崇帧九年,冒死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由是而名闻天下。明亡后,从事反清斗争。

  • 标签: 傅山 手札 家学渊源 反清斗争 青主
  • 简介:作为意志主体的人,其实是存在于客观与幻想之间的生物。正因为意志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无法满足,人们才会不停地倾注于对幻想的关注。幻想,其实是人矛盾分裂的一种许诺;是人的意志与现实矛盾的平衡点。然而,当人沉醉于幻想世界的真实性时,由主体“我”与客观世界构成了一种疏离与异化的状态。

  • 标签: 现实矛盾 精神世界 产物 艺术 对抗 客观世界
  • 简介:"乌托邦"是人类给予理想社会的期望和展现完美社会形态的虚拟,也是人类历史的一种精神存在方式,并成为改变现状、开辟未来,甚至激进的、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乌托邦与社会现实的复杂、矛盾、差异直接相关,或者恰好相悖反。"托邦"则是一个超越之地,

  • 标签: 国际当代艺术 “乌托邦” 装置作品 沧桑变化 逆城市化 玛丽娜
  • 简介:<正>90年代伊始,我院陈列馆和画廊相继举办了一批高水平的画展,这在美术创作一度沉闷之后,是尤为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其中,青年版画家张桂林、周至禹的作品联展就很有特色,很引人注目。张桂林和周至禹是版画系的两位颇有成就的青年教师。他们都出生于50年代,经历过十年“文革”的浩劫,对社会、历史和人生有自己深切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他们脚踏实地而不急功近利,走的是一条严肃而又艰苦的正道。他们功

  • 标签: 50年代 青年教师 作品 桂林 艺术家 形成
  • 简介:艺术是人类诗意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面对世界所产生的审美欲求,是对外在客观世界和对人类自身双重探索,并在这种探索中实现了人自身与世界的主客交融与统一。因而,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艺术都可以被看作是叙事艺术,或者讲现实中的和虚构的故事,或者讲自己的观念和情感。

  • 标签: 雕塑作品 客观世界 模糊 叙事艺术 人类
  • 简介:<正>我出生于十九世紀末叶(1893年),到了二十世紀初年才受到学校教育。那时正是清朝光緒末年(1903年)。我考入的小学,名呌“官立高等小学堂”馐俏煨?1898)政变以后,废了科举、改办起来的学堂,是我家乡唯一的一所小学。我进了小学以后,始知有图画、唱歌等艺术学科。这种学科在当时不过是一种点綴而已。許多小学生讀的主要还是“五經”。但是我却对艺术科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里唸了五年书,毕业后,經过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坚定了終身从事艺术事业的思想,轉瞬之間,已有四、五十年的历程。承党的殷切关怀,去年起我退职休养在家,得以有比較充足的时间,从头回忆,把个人的亲身經历,和耳聞目見的一些有关艺术教育的情况,作一些記录,以供

  • 标签: 高等师范 小学生 李叔同 五十年 专修科 艺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