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佛教在公元前后传人中国,与此同时梵文佛教典籍开始大量汉译,在这些佛教经典中有很多提倡写经功德的内容,《妙法莲花经》卷七《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中称:“若有受持读译、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斯人。则见释迦牟尼。如从佛口闻此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亦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诵读、为人解说。”。正由于以上众经典中的倡导,所以中国佛教十分注重书法的修养,把书法作为佛教的外学缮抄经卷,以作功德,在隋代所制定译师应具的“八备”中也把善书作为其一,因而在中国手书佛经大量流传。尤其在印刷术广泛应用之前,书法更是与佛教经典紧紧结合在一起。
简介:印章的章法分朱白,布虚实。章法构图要安稳、变化、和谐。安稳是章法构图的基本要求,它可以给人带来祥和、愉悦的感觉。平方正直、匀落、对称、欹侧平衡、加界格边栏是安稳的常用手法。横平竖直,外形方整,自然就平方正直,稳重端庄。匀落是通过挪让、伸缩、联合的方法使笔画粗细基本相同,间距大致相等,自然匀和,落落大方。两两相对,又有相同的因素,可形成对称而安稳均衡。对称可以是右对称、上下对称或斜角对称。平方正直、匀落、对称都是在平和中求安稳(图1)。欹侧平衡则是在印文线条的歪歪斜斜中,通过各种力的互相支持和抵消,歪歪得正,取得安稳(图2)。有时,印中各字比较活脱,可用边栏界格加以框,求得安稳(图3)。在章法构图中,我们还要调动朱白、虚实、粗细、疏密、奇正等各种对比变化来丰富印面。如图4“夺得天工”印,“工”字疏,“夺”字密;“夺得”和“工”以横为主,“天”则以竖取势,对比鲜明。主要对比醒目,微妙的对比变化则使之更细腻,更耐看。长短对比能形成参差错落,间隔远近能显出松紧,粗与细能量出轻重,曲与直能比出刚柔……在主要对比和微妙变化间,中间层次的对比变化更不可少。仍以前印为例,“夺”字最密,但其左下及右边留红,使其密中有疏;“得”...
简介:潘伯鹰(1882-1967),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云。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北美,游学德国,后又留学日本。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潘伯鹰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他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崇尚汉印。一生著述宏富,在书法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中国书法简论》、《中国的书法》、《朱子读书法》、《观画录》、《观古纪馀》等。潘伯鹰的《书法杂论》一文,从执笔、临习、用墨、出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这对我们在书法的学习和探索,可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