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纽约时报艺术评论家伯塔·史密斯称林·鲁比为“本世纪出现的最有趣的艺术家之一”。而我则会再为其添上“特立独行”的标签,因为那正是这位42岁洛杉矶艺术家在香港高古轩画廊为香港观众呈现的观展体验。

  • 标签: 2008年 艺术评论家 纽约时报 特立独行 艺术家 史密斯
  • 简介:题记:年逾八甸的法国电影导演、装置艺术家阿涅-瓦尔对喧嚣繁冗的当代艺术圈来说,也许显得不够时尚和先锋。但正如著名电影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所说,瓦尔艺术的意义,在于她的作品,依然属于那个艺术可以阐释的时代。瓦尔坚持用女性视角看待社会生活,关照女性生存处境。这使得她的电影,她的装置艺术品或者呆照都保持着与社会,与时代的互动和对话。另—方面,她并非偏激,但卓有效率的女性主义创作,又与自己的生命进程息息相关,向外界传递乐观艺术家的信念和纯粹、开放、豁达、睿智的艺术态度。

  • 标签: 乌托邦 土豆 当代艺术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导演 社会生活
  • 简介:OCAT上海馆于10月8日起呈现西班牙当代艺术家安东尼蒙塔(AntoniMuntadas)的录像作品回顾展,回顾这位杰出的跨学科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展示他作为国际艺术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观念艺术和研究性艺术实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标签: 作品展 录像 上海 艺术家 创作历程 艺术实践
  • 简介: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国内油画界展开了关于'油画民族化'的大讨论。中央美术学院揆情审势创办了油画研究班,其时工柳为绘画系主任,负责油画研究班的教学工作。他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到手再变'的教育方针,强调打好基本功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产生兴趣,积极倡导和实践'油画民族化'。工柳的教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研究班的学生妥木,他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油画民族化的艺术观,探索出了一条极具个人风格的油画民族化之路。

  • 标签: 油画民族化 罗工柳 妥木斯 发展
  • 简介:本文以对尔豪第四章为主要文献的整合性阅读引述为基础,对其所提出的音乐历史"主体"、连续性与否的历史阐释等方面,结合音乐历史实例作以美学探问,从音乐美学的认知角度初步追究如是所述是否存在、如何存在等问题,并对相关音乐史写作予以初步的建设性描绘.

  • 标签: 达尔豪斯 音乐历史 主体 审美价值
  • 简介:从“绘画中的新造型”和“建筑中的新空间”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皮埃·蒙德里安和密·凡·德以新的形式语言分别在绘画和建筑领域里建立的“空间的新秩序”,分析了蒙德里安和密作品里所表现的艺术精神和思想观念。蒙德里安绘画中所创立的抽象原则以直线和直角为主要语汇,是20世纪重要的美术思潮;密把蒙德里安的概念用建筑作了表达。他们对20世纪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直到当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表现世界的基本秩序,表现永恒与本质。

  • 标签: 绘画 建筑 新造型 秩序
  • 简介:谐”流传在西藏工布(现林芝地区,过去这一带统称工布)地区。“”既箭,“谐”藏语意为歌舞,因此,当地群众称之为“谐”,汉语意为“箭歌”或“箭舞”,外地人称“工布达谐”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

  • 标签: 歌舞艺术 林芝地区 语意 群众
  • 简介:戴汉志先生去世十周年之际,曾与之工作过的张离(黎)撰文追忆其人并描述其超前、严谨、独立的工作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

  • 标签: 汉斯 回忆 中国当代艺术
  • 简介:尼奥·劳(NeoRauch)是今天德国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是所谓"新莱比锡画派"的核心人物。他是在两德统一之后崭露头角的前东德艺术家,在他今天的作品中,

  • 标签: 和谐 艺术家 莱比锡 画派
  • 简介:康多莉扎·赖,美国女性政治家,美国国务院第66任国务卿。她是美国历史上就任此职的第一位女性非裔国务卿。康多莉扎是母亲起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文,是“弹奏得很甜美”意思。赖自小就跟母亲学钢琴,幼年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4岁时开了第一个独奏会。母亲的计划是让赖成为职业钢琴家,在黑白键盘上奏响人生的精彩乐章。

  • 标签: 赖斯 女性政治家 故事 美国历史 音乐教育 国务卿
  • 简介:由内蒙古鄂尔多市歌舞剧团演出的《鄂尔多婚礼》,以色彩绚丽的舞台画面和人物众多的舞蹈场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带领人们走进风情独特的婚礼,让人们看到了鄂尔多斯人幽默的性格、优美的舞蹈,聆听到了悠扬的歌声和感人的唱词。

  • 标签: 婚礼观后 鄂尔多斯婚礼
  • 简介:一座米式大楼看上去是如此容易模仿,从此以后,这种建筑成本非常合算的大玻璃盒子开始二流甚至三流的建筑师手中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很快变得无所不在,以至于最终成了后现代主义者用来打倒米的棍子。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建筑师 现代主义建筑 玻璃幕墙 建筑成本 盒子
  • 简介:诅咒情节是印度梵语文学时期诗人兼戏剧家迦梨陀娑名作《沙恭》中的重要戏剧手法,也是印度神话当中的重要内容。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名剧《窦娥冤》中的诅咒情节的设置也是其表现主题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本文通过对两个剧目中诅咒情节的互文解读,展示文学人类学视野中诅咒情节的文化意义。

  • 标签: 窦娥冤 沙恭达罗 诅咒 互文 文学人类学
  • 简介:西奥多·弗朗西·波伊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同时代作家,他没有卷入到上个世纪初期英国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论争之中,但他独树一帜,以鲜明的观点,犀利的词锋,探索着人类共同关心的美与丑、爱与恨、生与死等问题。他大力颂扬美德,奋力鞭挞丑恶,把人类残酷、贪婪、虚伪、淫荡和自私的一面描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充满着浓厚的乡间文化旋律。

  • 标签: 英国20世纪文学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西奥多·弗朗西斯·波伊斯
  • 简介:1967年,艺术评论家迈克尔·弗雷德(MichaeFried)在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论文《艺术与物性》中以罗伯特·莫里斯(RobertMorris)、唐纳德·贾德(DonaldJudd)和卡尔安德烈(CarlAndre)的作品为例,抨击极简主义艺术的“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尤其是极简主义对于观众在特定状况下与对象相遇的过分依赖。他还强调说,艺术媒介如果要纯化自身就必须剔除所有属于其他媒介的元素,这样才能区分出自身的独特性和先锋性。

  • 标签: 琼·乔纳斯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
  • 简介:波伊作为一个前卫艺术家,他的作品已超越了传统艺术语言,他高度集中符号的力量,表达了宗教'救赎情结',进而昭示了自大、自傲的'欧洲中心主义'情结。波伊的行为艺术《荒原狼·美国爱我·我爱美国》将自己置身作品之中,正是这种情结的铁证和最有力的批判。

  • 标签: 波伊斯 救赎情结 社会雕塑 欧洲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