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票房的过度追捧导致市场意识逐渐成为社会潜意识,其中包含着对于电影的文化属性和历史价值的彻底否定。今天人们讨论的电影问题已经不再是20世纪80年代和更早以前讨论的电影问题,或者说今天出现在影院里的电影也不再是过去我们看到和谈论的电影一并不是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类型区别,而是电影观念上的根本分歧。电影《百鸟朝凤》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获得观众认可,是因为观众呼唤这一类影片的出现。要厘清的概念不是什么叫文艺片,什么叫商业片,而是要回到创作的原点,重新定义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电影艺术、重新思考电影的价值何在、电影是拍给谁看的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简介: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式微已成为一个大众话题。电影《百鸟朝凤》描述了一个民间唢呐匠面对传统在社会变迁中发生变化时对传统唢呐文化的坚守的故事。尽管传统面临危机,但传统尚未完全消亡,就像云南大理洱海边的白族“唢呐匠”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传统音乐找到了出路。如何面对传统,传统如何与现代同构,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理解传统的式微与生机是为当下学理要义。传统不能脱离于生活,对传统的构建或创新都应当以现实的真实生活为前提。同样,传统也不能被工具化,就当下中国现实而言,这需要“还俗于民”。某种意义上,传统文化并不是在现代社会影响下哭泣的怨妇,今天的文化事实应该是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同构关系,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而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生活、现代经济发展等因素都是在不断地调整的。
简介:和中保存有若干声辞杂写、历来不可通读的乐府文献,包括"巾舞歌诗"(简称为)、"铎舞歌诗"以及等.由于莫知其义,它们在乐府文学史上的意义也就很难被人们所认识.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这些文献的庐山面目逐步被学者所揭示.其中,在1948年被杨公骥先生破译.(公开发表于1950年7月19日的)杨先生的研究证明是汉代歌舞剧的科仪本."铎舞歌诗"与等六朝曲辞的研究,则由孙楷第先生取得相当的突破.1946年9月孙楷第先生在副刊发表<〈宋书乐志今鼓吹铙歌词〉考>,稍后,又发表<〈宋书乐志铎舞歌诗〉二篇考>.上述两文皆收入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孙先生的这些文章对以外的若干六朝曲辞进行了考释,揭示了这些曲辞的本来面目,指出它们是六朝"歌诗"的演唱本.上述文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乐府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