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学传统民族,而这种传统形成及其代代传承,很大程度上在于她注重从中小学起就着力培养年轻一代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俄罗斯为世界人民贡献出了一大批堪称泰斗一流作家和作品,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这些在世界文坛上熠熠生辉名字,从小即为娃娃们耳熟能详,他们经典作品,也是中小学生从小熟谙必读书目。而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关注一位同样优秀俄罗斯作家伊万·布宁,与上述经典作家相比较,则是在苏联_俄罗斯中学文学教学领域经历比较特殊、也比较坎坷一位。伊万·布宁在俄国内文学界命运确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布宁就以短篇小说《安东诺夫苹果》、诗集《落叶》等优秀作品在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十月革命以后至斯大林时期,由于大一统文艺政策推行,意识形态成了作家和批评界所必须遵循最高纲领,白银时代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局面逐渐为一种话语独霸天下局面所取代。教育界情形也大致相同,文学政治教化作用被无限拔高,文学作品教学成了历史进程甚至阶级斗争简单图解,学生审美趣味培养和对作品进行语言和风...

  • 标签: 中学文学 伊万·布宁作品 作品俄罗斯
  • 简介:大多数跟俄罗斯人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同俄罗斯友人聊天时,他们表现出对本国文学熟悉程度和文学修养远远高出我们很多,也许只有真正搞俄罗斯文学中国学者才可能跟他们聊得来。然而他们并不是专门搞俄罗斯文学研究,即便是普通人,他们俄罗斯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知识也是很丰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曾对此思考过,也曾试图寻找答案。有人说这是俄罗斯文学优良传统长盛不衰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他们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几乎没有文盲原因。这些都是事实。然而我们还会有这样疑问:他们是如何使这一优良传统得以长盛不衰?他们对文学特有的偏爱又是怎样形成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俄罗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文学授课情况,或许在这里我们才能发现答案准确源头。俄罗斯中小学文学课程授课情况文学审美和教育功能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但是文学与教育应该处在什么契合上才能相得益彰呢?在这方面俄罗斯实践是很有成效。他们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加强文学教学,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把文学作为主要课程来授课。在俄罗斯中小学课程表里,文学总是作为一门单独课程来安排,由语文...

  • 标签: 中小学文学 俄罗斯中小学 文学教学
  • 简介:<正>李晓明同学指出当前教学存在“授课老师与听课学生不协调”、有“感情上隔阂”,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我认为,这一问题症结是教师未能把坚持“教学大纲”和兼顾学生“欣赏情绪”有机地统一起来,而这两个方面是可以结合好

  • 标签: 教学大纲 教师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 欣赏
  • 简介:在俄语教学,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俄语语言知识,了解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信息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俄语语言运用能力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爆炸、信息化今天,阅读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而如何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会阅读,一直是俄语阅读教学中值得思考问题。笔者从事俄语阅读教学多年,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就俄语阅读教学进行一下探讨。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源泉。读,人人都会,但花尽可能少时间获取尽可能多信息,正确理解、快速阅读能力却不是人们与生俱来(尤其是外文资料阅读)。这种能力需要培养,这也恰恰是我们今天俄语阅读教学最终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事情,而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结果。我们每一堂阅读都是这循序渐进过程一部分,因此,每一篇文章阅读,我们要做到既要让学生从中掌握俄语语言(语法、词汇、修辞等)及国情(俄罗斯社会、历史、文化、习俗等)知识,又要让他们学习正确、快速阅读方法(后者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阅读能力,阅...

  • 标签: 俄语阅读教学 谈俄语
  • 简介:在1963年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巴赫金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语言,提出了他著名复调理论,进一步阐释了他对话思想。他说,“复调小说整个渗透着对话性。”本期刊出三篇文章,分析审美活动对话性。

  • 标签: 审美活动 对话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诗学问题 小说语言 复调理论
  • 简介:一、委婉语汉语辞格“委婉”或称“婉转”,常用“婉曲”。人们在交际过程,有时会碰到一些事情不便直说,因而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出来,或用与本意相关的话来代替,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给委婉语下定义是:“当人们不愿说出禁忌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就用好听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表达来提示。这些好听、代用或暗示性词语,就是委婉语。”①俄罗斯《大百科词典语言学》这样阐释委婉语:Эвфемизмы(греч.Euphemismos,отeu—хорошоиphemi—говорю)—эмоциональнонейтральныесловаиливыражение,употребляемыевместосинонимичныхимсловиливыражений,представляющихсяговорящемунеприличными,грубымиилинетактичными.②《俄语大详解词典》对эвфемизм定义是:Эвфемизм—словоиливыражение,употребляемоевз...

  • 标签: 中的委婉 俄语中的 委婉语
  • 简介: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思想内容,奠定作品基本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与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蕴涵:它们引发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符号域是文化符号学一个重要概念,是民族文化所依托背景和空间。本文尝试分析小说《狗心》符号域空间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洛特曼所提出关于符号域边界观点,以形成对这一理论总体印象。

  • 标签: 符号域 中心 边缘 符号主体
  • 简介:作为20世纪初弥漫着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时期出现作品,巴别尔《骑兵军》有很鲜明时间意识。不同于传统小说较为偏爱单线或者直线叙述方式,作家常常运用扭曲、穿插等叙述技巧对述本时间进行变形。巴别尔笔下时间概念直接参与到作品意义生成:时间艺术设置与哥萨克文化、犹太文化特征结合在一起。对《骑兵军》叙事时间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挖掘出“埋藏”在文本主旨线索:那就是哥萨克文化与犹太文化之间“对话”与“对抗”,以及隐含作者在犹太文明与哥萨克群体之间选择与认同。

  • 标签: 《骑兵军》叙事时间 叙事节奏 太阳与月亮 文化认同
  • 简介:文本与语境关系向来是文艺学研究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俄国文艺美学一个恒定话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历史上各种文学批评流派对语境研究不同定位,从语境与文本关系入手侧重分析了语境基本特征,概述了语境研究意义和必要性。并以俄罗斯文学作品为基本参照划分了三种主要语境类型,即文学语境、作家语境和历史语境,并解读了各种语境分析原则和策略。

  • 标签: 俄国文艺美学 语境 类型及分析原则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记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时间和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影响。纳博科夫作品记忆表现为将过去和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历史进程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
  • 简介:20世纪70年代登上俄罗斯文坛朝鲜族作家阿·金一直被视为俄罗斯文学中东西方文化融合代表。金是俄罗斯朝鲜族第三代移民,他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成长于库页岛,成名于莫斯科。在他经历中汇集了哈萨克草原文化、朝鲜族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三种因素,在其合力作用下,金世界感受是超越民族归属特性,走向超越是作家对长期困扰自己身份焦虑化解之法。在身份认同过程,金经历了长期困惑和角色认同混乱带来焦虑,以至于分别面对俄罗斯文化和韩国文化时,均被冠以异国情调,也因此感受到不同文化作用力夹击带来双重疏离陌生。在两种冲击力交互作用下,作家认同倾向曾经摇摆不定,甚至无所适从。而在走过最初不适之后,作家冷静地跳出非此即彼两难选择,以包容性化解认同矛盾。在对两种冲击力理性比较过程,作家提出,影响自己文化合力主导者是俄罗斯文化,而自己更高理想是世界主义。在他作品,东方因素多体现为早期短篇小说中朝鲜族主人公形象及其精神特质,如注重家庭亲情、崇尚善恶有报思想,相信生死轮回说法。而俄罗斯文化元素则在其中后期创作跃居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地体现为他东正教思想。

  • 标签: 阿纳托利·金身份认同 文化合力 世界主义
  • 简介:对于陀氏,人们较多关注是他“拷问人灵魂”一面,并且侧重于分析他作品主人公形象。但是在《白痴》,突出表现这一不是主人公梅什金公爵而是纳斯塔霞。本文试图从解读作品入手来分析纳斯塔霞分裂人格。

  • 标签: 《白痴》 斯塔 名著 重读 主人公形象 作品
  • 简介: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称之为“白银时代”是当代西方通常做法,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都采用此说。欧美一直很关注白银时代文学,并逐渐形成特定学术传统,尤其是随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所引发重估20世纪俄国文化遗产浪潮兴起,外加人文学科研究新方法不断渗入到该领域,因而

  • 标签: 白银时代 当代 文学 重估 俄国 形象
  • 简介:“对话性”是巴赫金理论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性”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所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真相。

  • 标签: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
  • 简介:在俄罗斯犹太问题一直是文学、文学批评与政论主题之一。20世纪俄罗斯文学对于犹太问题反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研究俄罗斯犹太问题主要资源之一。从文化视域入手探讨俄罗斯文学犹太问题是一个值得肯定研究取向。犹太人被同化问题以及犹太人与哥萨克矛盾与冲突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重要主题。目前,在俄罗斯犹太文学特质、犹太作家创作与俄罗斯文化与文学传统间关系、20世纪初俄罗斯侨民文学犹太问题以及20世纪俄罗斯犹太文学中男女主人公书写模式对比方面尚存在着较大研究空间。

  • 标签: 20世纪 俄罗斯文学 犹太问题
  • 简介:果戈理在《可怕复仇》、《维》、《狂人日记》等七篇作品中高度统一地构建了一个模式化世界:主人公无父无母孤身一人,由于某种激情而被恶魔力量引诱开始堕落,堕入一个隔绝而激荡时空内不能自拔,最终精神错乱而死。梦化超自然历险、梦境与呓语是这一时空外在形式,而双重意识消长斗争是其内在运行机制。这一时空似乎就是一个外化心理时空,或者说,是个体心理在现实世界投影。因而.称之为“个体世界”。

  • 标签: 果戈理 个体世界 《可怕的复仇》 《维》 《狂人日记》
  • 简介:普希金笔下达吉雅娜因忠于婚姻被誉为俄罗斯文学女性典范,但她忠贞是以“你一我一他”三角关系为前提。悬而未决“出轨”难题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另外两位践行出轨女性身上得以展开,即《大雷雨》的卡捷琳娜和《安娜·卡列宁娜》安娜。此所谓19世纪俄罗斯文学“女性出轨”母题。本文分析了该母题文化语境、主体诉求和典型模式一语句。对该母题阐释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俄罗斯文学规律性和民族性特征,更可为解读类似文学形象和情节提供一个新视角。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女性出轨 母题 达吉雅娜
  • 简介:施佩特与巴赫金同为20世纪俄国著名符号学家、哲学家,他们对于语言符号思想构建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施佩特首次提出“深层符号学”理论,并构建语词内部和外部动态模型;巴赫金首次阐释话语符号性特征,并提出以对话主义为核心“超语言学”理论。本文对比了施佩特与巴赫金语言符号思想,发现他们虽然理论溯源和研究对象不同,但在对语言符号研究方法及理论构建上具有相通性:施佩特从微观层面阐释了语词不断变化特征,巴赫金从宏观层面解释了话语对话也具有动态性,且都阐明了语言符号社会性本质。

  • 标签: 施佩特 巴赫金 语言符号学 动态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