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前言“绳墨”系上古时期先民使用的重要造物工具,是民间匠作工具——墨斗的雏形。先秦以降诸子文献中,多以其作为准则、律令、规则、法度等概念的隐喻。在民间匠作行业语境中,“绳墨”又是职衔和技艺等级的称谓和象征。这一现象源自古人在造物实践中所受的器具功能和工艺行为的启发。由器物称谓逐渐引申为规范人的言行的法律、准则,以及成为归纳事物的原理、规律等意识形态范畴的用语,“绳墨”超越了本体固有的工具文化属性而被赋予新的哲学内涵。

  • 标签: 考释 上古时期 意识形态 哲学内涵 文化属性 工具
  • 简介:<正>《红楼梦》七十五回写“傻大舅”邢德全、“呆大爷”薛蟠等“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荡纨袴”,由贾珍父子牵头,在宁府聚赌喝酒,闹得乌烟瘴气。陪酒的小么儿也都打扮得粉妆玉琢,向这伙酒色之徒撒娇卖俏。傻大舅赌输了钱,喝了两碗酒,便发起酒疯来,嗔着陪酒的娈童骂道:“你们这起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王八羔子!”句中的“兔子”一词当作何解?是“小白兔儿”?“小兔崽子”?均不是。是什么?

  • 标签: 红楼梦 梁孝王 考释 义项 薛蟠 回写
  • 简介:赵树理一生,使用笔名很多,特别是早期。仅现在所知,他先后使用过的笔名有八、九十个。有的是经常使用,也有些是随用随扔,连他自己也不记。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有些疑为赵树理所作的文章,因为不知道笔名而不能肯定;或者相反,有些同志误以为某个笔名是赵树理的,就把那文章收了进来,结果却错了。对此,应当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事求

  • 标签: 赵树理 史纪言 何化鲁 不知道 抗战生活 早期作品
  • 简介:梁章钜及其子梁恭辰主编的《楹联丛话》系列著作,是中国楹联史上最重要的联学书籍之一。这部书中多次介绍、点评到武侯祠楹联。

  • 标签: 《楹联丛话》 成都武侯祠 考释 梁章钜
  • 简介:历史剧《蔡文姬》,是郭沫若在多种历史和现实机缘刺激下,创作的一部熔铸着复杂思想情感和微妙政治底蕴的多声部、复调式剧作,是窥测从政文人郭沫若真实内心世界的一条隐秘艺术渠道,是从政文人郭沫若的自叙传、寓言和象征诗。

  • 标签: 郭沫若 《蔡文姬》 翻案 从政文人
  • 简介:《红楼梦》中有一词“贴烧饼”,诸多辞书和《红楼梦》注释对此皆无解释。“贴烧饼”实为古代对同性恋的一种隐称,这在古代小说有关情色描写中多有例证。而且,“贴烧饼”和“翻烧饼”词义有些微差异,“贴烧饼”是单向的同性恋性行为,“翻烧饼”则是交易性的双向同性恋性行为。

  • 标签: “贴烧饼” “翻烧饼” 同性恋 《红楼梦》
  • 简介:艾芜艾芜百年诞辰,在喧闹的市声中来做这样的考释,不过是要以此告慰寂寞的亡灵.一祖籍:湖北麻城还是湖南武冈1943年,艾芜在桂林写下一文,记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叔父谈论家谱的事.父亲的话表明他们家族是从湖北麻城县来的,而且"谱上明明白白写着的"①.1948年,艾芜在重庆写下,称汤家第一个到四川的祖先"原是生长在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②.研究艾芜的学者都采用了这一说法,如谭兴国的③、张效民的④、廉正祥的⑤等.对此,李义让、庄巨川的提出过异议,他们认为"艾芜入川前的先祖定居在湖南武冈,……而决不应是湖北麻城县."⑥但其后谭兴国的⑦、廉正祥的⑧等,还是认为艾芜的祖籍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其它一些学术专著如李怡的⑨、孙晓芬的⑩还是说艾芜的祖籍是湖北麻城孝感乡.那么,入川前艾芜的先祖是湖北麻城人还是湖南武冈人?对此,再做必要的考释.

  • 标签: 艾芜 祖籍 谱系 籍贯 作家 汤氏家族
  • 简介:五年前,为搜集整理著名诗人、东方美术史学家常任侠先生文稿,编辑《常任侠文集》之需,曾向常先生生前亲朋友好广泛征集、查寻其诗文、佚稿,得到众多热情人的帮助,其中有南京艺术学院孙原平先生提供令尊、著名现代文学作家孙望教授精心珍藏的三、四十年代间常任侠书信十一通书,另有诗稿一首,这部分信札及诗稿见证了孙、常二位长达近六十年的友谊,补充了常任侠文稿的内容,从一个侧面为后人了解、研究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社团组织和文化圈内的人事交游、不同的创作主张等提供了一手材料,其研究参考价值自不待言。由于种种原因,业已出版的《常任侠文集》中不含书信卷,这是颇感遗憾的事情。时值常任侠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特征得原平先生同意,将此十一通信整理刊发,以飨读者。同时也藉以表达我对常任侠先生深深的缅怀之情。

  • 标签: 常任侠 孙望 书札作品 现代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王士禛所著《香祖笔记》中涉及了许多宋代文人,如李建中、敖陶孙、魏野、朱昂、梁周翰、高弁、朱弁、赵抃、陈辅、田告、杜常等人,尽管他们在宋代名声很大,但对于今人来说却显得很陌生,有鉴于此,做了简单地考释,希望对同仁有些帮助。

  • 标签: 香祖笔记 宋代文人 考证
  • 简介:应重视郭沫若对“且”字的考释罗建中经师们说,仁义的“义”字本作“宜”,如《国语·晋语》中的“将施于宜”即是“义”宇。此说或本于《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关于义,孔子虽曾多次提到,甚至说过“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的话,但毕竟没有给义以...

  • 标签: 郭沫若 “义” “宜”字 《说文》 甲骨文研究 生殖崇拜
  • 简介:作为甲骨文字考释的大家,郭沫若的一些文字释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商周古文字类纂》中的一个不常被注意的释读意见,结合现在甲骨文研究的一些看法,说明郭老当年的想法是合理的,对我们通读卜辞具有极大帮助。

  • 标签: 甲骨文 考释《商周古文字类纂》
  • 简介:《文教资料》1998年第5期发表刘枚《〈如我谈〉中有关曹寅和江宁织造的材料》一文,披露其父刘致中发现了陈坦园稿本《如我谈》,公布了书中关于江宁织造局的17条原始材料。我阅后颇感兴味,觉得其中有关曹寅的条文是过去所未知的新资料,有助于曹雪芹家世的研究,...

  • 标签: 陈坦园 曹寅 《全唐诗》 江宁 胡惟庸 曹雪芹诗词
  • 简介:当代红学研究者引《慈竹居零墨》等清人文献一般都是为了追溯“红学”一词的起源,很少追问为什么其中涉及的朱昌鼎会从“经学”转向“红学”。本文结合新发现的清人陈忠倚所辑《皇朝经世文三编》中收录的朱昌鼎“经学”范文《格致公例》,尤其是光绪二十三年《万国公报》上刊载的朱昌鼎《(中东战纪本末)序》,对此问题进行辨析,进而阐释“红学”诞生时的文化语境。

  • 标签: 朱昌鼎 《格致公例》 《(中东战纪本末)序》 知人论世 红学语境
  • 简介:李因笃《受祺堂诗集》以康熙三十八年(1699)田若琬刊本为祖本,而该本缺卷四,直至民国二十年(1931)张鹏一据李因笃手写诗卷补刊《〈受祺堂诗集〉卷四补佚》,使该书复为“完璧”.历来学者亦多认为张书即为佚失的卷四部分.然而,从《受祺堂诗集》体例、内容及李因笃个人行迹等方面,可以推断张鹏一所刊《〈受祺堂诗集〉卷四补佚》并非《受祺堂诗集》之卷四,而是李因笃康熙七年(1668)游历昌平而自书的诗卷,张氏对此书的定名是有所偏颇的.但《〈受祺堂诗集〉卷四补佚》所收诗歌多为集中不载,其内容对更深入地了解李因笃个人的心态、交游、诗歌创作均有所裨益.

  • 标签: 李因笃 张鹏一 顾炎武 《受祺堂诗集》
  • 简介:近年来,随着学术界高质量《杜甫全集》校注整理与对外译介的推陈出新、历代杜诗评论资料文献调研、辑目汇纂以及海外杜诗学研究的方兴未艾,文艺界关于杜甫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创新舞剧和新创话剧等层出不穷,杜甫或杜诗研究成为海内外古典文学研究中备受瞩目的关注焦点之一。

  • 标签: 杜诗学 中国文学史 历代学者 杜集 各执己见 钱注杜诗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有不少前辈学者在史料的发掘、考证与整理上,不仅显现了他们这一代学人的功底,而且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陈梦熊(笔名熊融)先生无疑是这些前辈学人中的一位.

  • 标签: 陈梦熊 史实 鲁迅 文学研究史 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