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著名古典诗词研究者刘扬忠先生,因病于2015年5月23日逝世,享年70岁。刘先生生前对《古典文学知识》的成长发展指导尤多,本刊曾多次刊载刘先生的治学论文。谨此致以深切的悼念。

  • 标签: 宋代文学 中国李 古典诗词 刘扬忠 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2009年8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和湘潭大学联合主办,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第七届明代文学年会暨明代湖南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举行。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神奈川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 标签: 学术信息 国际学术研讨会 明代文学 湘潭大学 湖南文学 新闻学院
  • 简介:2012年10月25日,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决定将《信息侦探》(TheIntormartionist)一书搬上银幕。他此前的作品包括《魔鬼终结者》、《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

  • 标签: 詹姆斯 银幕 侦探 信息 导演 《泰坦尼克号》
  • 简介:<正>由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市文联、《小品文选刊》杂志社联合举办,《小品文选刊》杂志社具体承办的2009中国散文期刊年会,于2009年6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隆重举行。来自《散文》、《散文海外版》、《美文》、《随笔》、《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小品文选刊》、《华夏散文》等九家散文期刊社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散文 小品文选刊 山西大同 期刊信息 九家 《随笔》
  • 简介:<正>莫里哀生活于十七世纪的法国,郑廷玉生活于十三世纪的元朝,虽相去三百多年,远隔万里,两部作品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基于此,本文拟从经营方式、喜剧效果、现实主义色彩强弱,探讨其潜藏的,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情感冲突、伦理、价值观及文化背景,藉以说明两部剧作所蕴含的特质。一、经营方式与情感冲突要确认阿巴贡、贾仁的经营方式,就必须把他们置于大的背景、范围内去定位。在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发展过程中,欧洲作家笔下曾相应出现一系列资产者的形象,例如封建社

  • 标签: 情感冲突 讽刺喜剧 现实主义 莫里哀 喜剧效果 郑廷玉
  • 简介:<正>鲁迅的小说名篇《药》作于1919年4月15日,曾长期入选大学、中学教材,学术界也对这篇小说给予了持久的关注,认为这是一篇反思辛亥革命与社会思想关系的作品。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以精巧的结构线索,

  • 标签: 鲁迅小说 《药》 叙事功能 夏瑜 华小栓 故事结构
  • 简介:帕洛夫2010年推出的新作《非原创的天才:新世纪以其它形式创作的诗歌》以审慎客观的态度,从多个角度追溯了"非原创性"的诗学传统,概括性梳理和总结了现当代诗人所进行的各种实验和革新,向读者展示了"以其它形式"创作的诗歌所独具的创造性、智慧和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如何表达自己"这一命题,因此,如何重组、重构、挪用、引用、限制、转录、复制、可视化或可声化现存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则成为20及21世纪文化中新的诗歌策略,从而改变了"原创"一词的固有内涵。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非原创的天才:新世纪以其它形式创作的诗歌》 具象诗
  • 简介:正确理解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前提是将其放在对宗白华美学思想整体观照的视野中来进行考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他的意境理论是他在对前人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对自己以"人格"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其核心意旨是强调对人格境界的追求。

  • 标签: 宗白华 意境 人格 美学
  • 简介:先看两条材料: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曰:敬尝游江表,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范传正概括李白一生好酒,行卧不离;裴敬则更进一步,深味李白嗜酒的衷曲,理解李白的人生取适。

  • 标签: 李白诗 嗜酒 唐诗 翰林学士 墓碑
  • 简介:《死在午后》是海明威于1932年推出的一部非小说,与《老人与海》是两部相隔20年之久的作品。表面上,这两部作品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其批评声誉也有天壤之别。本质上,"技巧"将《死在午后》与《老人与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两部关于技巧的作品中,海明威表面上给读者展示的是如何斗牛和如何捕鱼的技巧,其真实目的却是通过斗牛和捕鱼来讲述创作技巧。海明威在这两部作品中更关心的是他是怎样写出这两部作品,发表的是他对其他作家、评论家的看法。虽然"斗牛"与"捕鱼"各不相同,其目的却殊途同归。研究这两部作品中对作家、评论家的批判,不仅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海明威的文艺思想,也对重估这两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明威 《死在午后》 《老人与海》 作家 评论家 批判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的著名诗人,以他为中心的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的理想与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体的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中的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简介:易卜生早期诗剧《觊觎王位的人》叙述了霍古恩国王与斯古利伯爵围绕王权而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作家以人物之间的种种伦理关系为着眼点,揭示了由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伦理到以国家政治为核心的伦理之历史转变:霍古恩与斯古利君臣之间的冲突表明新旧伦理观念的对立斯古利与彼得父子之间的失望与希望表现了对旧王权伦理的维护及最终失败的命运而霍古恩与玛格蕾蒂夫妻之间的爱情关系,则肯定了特定政治语境中个人爱情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霍古恩的最后胜利,说明公众与国家利益超越了家族与个人利益,新的政治王权伦理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剧本以复杂的伦理关系为切入口,从而让易卜生进步的政治伦理思想得到了充分表达与完整体现。

  • 标签: 王权伦理 家族利益 国家政治 《觊觎王位的人》
  • 简介:列维纳斯发现了'无限的他者',德里达说:'列维纳斯的思想能够使我们发抖.'虽然他对这让人发抖的理论做了某种程度的解构,但其整体震撼力仍不减当初.在全球化日甚一日的今天,对于其中所隐含的同一和霸权它仍是一枚重磅炸弹.至少,我认为,现代性对话理论终将被它从基础上颠覆:对话的基础将不是'心同理同',不是'交往理性',因而对话也就不应是为了'共识'、'沟通'、'一致性',而是'面对面',让他者仍然是他者,差异仍然保持其差异.

  • 标签: 列维纳斯 胡塞尔 无限的他者 外在性 面对面 欲望
  • 简介:学界对于阿Q的悲剧,往往关注其精神胜利法、国民劣根性等等方面,而关于鲁迅对阿Q悲剧的处理方式甚少论及,本文认为重复、突转、阻缓是鲁迅对阿Q悲剧的处理方式,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重复 突转 阻缓 《阿Q正传》
  • 简介: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两种方法,二者都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但在动机、语料选择、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批评话语主张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话语和权利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会产生消极影响;积极话语分析则主张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和平语言学,既注重研究权利因素对话语的影响,又注重通过这种积极的分析方法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 标签: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 积极话语 对比
  • 简介:<正>俄国文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分析,是艺术认识和艺术塑造性格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它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这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创造性的探索和发现的结果。心理分析的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使俄国文学迈开了更大步伐。

  • 标签: 心理分析方法 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 契诃夫 内心独白 心理活动过程
  • 简介:《魔鬼情人》是英国杰出小说家伊丽莎自-鲍恩的短篇佳作。作者巧妙的运思、绝伦的建构、纯真的情愫、细致的描写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以战时的伦敦为背景,以爱情为主题,在诡异迷离的气氛中,细腻地描绘了“二战”期间挣扎在战争和情人双重阴影下的一位平凡女性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战时女性心理上的恐惧和情感历程上的挫折和磨难。本文拟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该作品中的人物意象、物质意象和场景意象,了解该小说的独特意义,挖掘意象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 标签: 《魔鬼情人》意象 战争创伤 人鬼情
  • 简介:李强诗歌中表现出的质朴的浪漫、轻盈的思考、琐碎的诗意以无限贴近生活的方式均匀散布在诗歌框架中,具体呈现为风、草木、萤火、泥土、雪地等自然意象的大量使用,草木枯荣、时间短长、哀与喜、痛苦与欢乐种种人生况味闪烁着诗人向上而充盈的生命意识。李强的诗歌常对所经历的世界表达关注、欣赏、热爱,除了张扬生命礼赞外也常隐含对生命存在的思考,面对苦难和痛楚,人除了一蹶不振,还可以选择坚强,过去已逝,未来可期,这也是始终飘扬于李强诗歌意象上的一面生命旗帜和标签。

  • 标签: 李强 意象 生命意识
  • 简介:《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身份的寓言。它主要叙述了“印刷人”和“公益人”这两个身份“四大工程”的故事,但又不限于此,还同时揭示这些身份背后的“寓意”。富兰克林在自传结构上有效地运用身份认同,把个人身份渗透到民族身份之中,从而使家庭故事升华为民族寓言。

  • 标签: 富兰克林 自传 身份 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