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正>《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王佐良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4月版。1991年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在国内出版了两本莎研专著。一本由重庆出版社学术出版基金资助,王佐良先生撰写的《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另一本是长白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张泗洋等人撰写,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学术著作出版 基金资助 王佐良 学术出版 出版社
  • 简介:  每隔几年西语文坛上就会冒出一本引起世界文坛关注的小说,最近引领风骚的就是这本.作者卡洛斯·鲁易斯·萨锋(CarlosRuizZafon)不能说名不见经传,但也称不上知名.于1964年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他,开始是以写电影剧本起家,后来专攻少年文学.1993年凭借获得少儿文学奖,他的另外几部儿童作品:、和也都深受少年读者的喜欢.……

  • 标签: 书说书 作家萨锋 小说风之影
  • 简介:值得我们尝试的“夹注”法读过《怎样学文言文》(2010年第1期),深受启发,尤其对于我这种想有点自己的做法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尚不得其门而入的中学语文教师,“夹注”(参释式的注文)法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 标签: 精选 读者 中学语文教师 2010年 引导学生 文言文
  • 简介:《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课文。它出现在目前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中,而且从1912年入选由蒋维乔、庄俞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五册》起,其改编白话版与文言原版就是各个版本的小学或初中教科书的常备课文。其寓意看似简单明了:体现了一种知难而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细究之下,

  • 标签: 《愚公移山》 现象学还原 神话文本 语文教科书 经典课文 商务印书馆
  • 简介:<正>《黑衣女郎》,苏珊·希尔著,企鹅丛书,198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文坛上女作家新秀迭起,在五十年代开始创作生涯的有艾丽丝·默多克,多丽丝·莱辛,穆丽尔·斯巴克,克里斯廷·布鲁克—罗丝等,稍后有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十年代 女作家 亚瑟 沼泽
  • 简介:<正>《吉檀迦利》是印度伟大的爱国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3年荣获诺贝尔奖金的一部诗集。这部有103首诗歌的诗集使他誉满全球。诗集是他在1908年用孟加拉语创作的,于1910年发表。1912年他自己把它译成英语,更确切地说,是他用英语重写的。同年访英时,他在文学家集会上朗诵了这部英语《吉檀迦利》,轰动英国文坛。据印度作家瑟迭卡莫·维达伦加尔介绍,1912年英语《吉檀迦利》在英国第一次出版以后,又再版了十几次。一个月里曾不得不印刷三、四次。在德国,一个出版商就单独发行了五百

  • 标签: 泰戈尔 爱国诗人 自然景物 文学家 作家 祖国
  • 简介:<正>一、川端走上“新感觉派”创作道路的因果关系。1924年,一些不满现实的青年作家纠集在一起,十月创刊《文艺时代》,为首的是横光利一,主要成员有片罔铁兵、中河与一等人,受过菊池宽赞赏的川端康成,是后起之秀。他原先倾向于后期“新思潮派”的芥川龙之介等的新理智主义的描写手法,随着现实的剧变,渐渐偏重于性变态心理的感觉现象刻划,构思奇特的主观幻象吸引苦闷彷徨的部分市民和知识青年。千叶龟雄在1925年《世纪》杂志十一月号上,评论他们的创作特点,总括为一个概念,称之为“新感觉派”,他们便用来作标帜,但有些成员后来分道扬镳,如片罔铁兵、中河与一等。坚持其基调于始终的是横光和川端。横光未满五十岁(1947)逝去。川端则在得了诺贝尔奖金后四年(1972)自杀,这一流派也就告终了。

  • 标签: 川端康成 新感觉派 创作道路 芥川龙之介 创作特点 诺贝尔奖金
  • 简介:扬·阿尔贝的新作《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是关于非自然叙事的又一部力作,它建构了“不可能世界”的非自然叙事,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九种解读非自然叙事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非自然》从理论上丰富了叙事的研究领域,从批评实践上对于拓深整个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扬·阿尔贝 《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 非自然叙事学 不可能世界
  • 简介:莎士比亚著作者分歧问题历来不被正统的莎士比亚学者看好,然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夏皮罗的近作《遗嘱分歧:谁创作了莎士比亚?》却“铤而走险”、丝丝入扣地剖析了“反斯特拉福特”阵营的诸多理论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反莎士比亚派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文化逻辑。在试图解开莎士比亚作品的作者分歧何以产生这一谜底的过程中,该书也为回答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启示。

  • 标签: 夏皮罗《遗嘱分歧:谁创作了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作者分歧
  • 简介:一句话概说叙事(narratology)也称叙述,①是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研究叙事的理论,已走过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经典"与"后经典"两个不同派别.经典叙事旨在建构叙事语法或诗学,对叙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作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后经典叙事将注意力转向了结构特征与读者阐释相互作用的规律,转向了对具体叙事作品之意义的探讨,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

  • 标签: 叙事学 结构主义 形式主义 叙事结构 小说 历史主义
  • 简介:《红楼梦》中既有封建时代由盛而衰的"末世"之感以及不忍青春女儿红颜老逝、薄命飘零的伤春悼红之情,还有灵之石不得补天的"遗材"之恨、生命早夭、世事难测、情天有缺之憾,通篇笼罩在近似宿命的悲剧美学基调中。本文试从钟鸣鼎食人家式微的黄昏,千红万芳女子悲哭的暮春以及遗世恨天通灵者太虚的幻境鉴赏《红楼梦》的迟暮之美。

  • 标签: 《红楼梦》 迟暮 悲剧 美学
  • 简介:1944年,解放区出现了多部李自成起义这段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马少波的新编京剧《闯王进京》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编剧艺术等方面分析了《闯王进京》的艺术成就。

  • 标签: 马少波 新编京剧 《闯王进京》
  • 简介:格雷厄姆·哈根与海伦·蒂芬合著的《后殖民生态批评》一书将后殖民研究与生态批评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文学文本探讨了种族主义与物种主义、发展与环境问题、法律权力与情感归属、动物再现、动物保护与本土居民权利等困扰后殖民地区的生态和社会问题,聚焦于发展、环境和动物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讨论生态和环境问题必须考虑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辅相成,在反思人文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人与非人类自然关系。该书为解读文学文本和干预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后殖民生态批评》 发展 环境 动物
  • 简介: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新作《生命的层级》中,以对妻子的悼念为主线,进行了对“爱”这一主题的深层解读.巴恩斯一方面为爱描绘了从云端到地面再到墓穴之中这一空间的路线图,消解了爱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在哀悼和冥思之中重新确立了对爱的信仰.爱注定是缺损的、痛苦的,但它却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哀悼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历史与个人之间、死亡与存在之间建立起意义的纽带,证实了爱的存在和价值.《生命的层级》表现出巴恩斯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和对终极意义的探究和思考.

  • 标签: 朱利安·巴恩斯 《生命的层级》 哀悼
  • 简介:《俄国情报所》1989年在美国出版后,深深地打动了美国读者的心,在《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单上雄居榜首,被书评界称为“一部紧扣历史的令人叹服的惊险小说”。本篇根据1989年5月《纽约时报书评》同名书评摘译。

  • 标签: 纽约时报书评 惊险小说 男女主人公 令人 情报部门 中心人物
  • 简介:晚明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取材当代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社会新闻的作品,我们称之为"时事"小说。这些小说与那些反映社会一般生活场景的世情小说不同,也有别于取材历史,描述其他朝代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小说。由于它们直接表现刚刚过去的、还对目前的政治、人民的情绪、现实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新闻,因而不仅题材上和艺术技巧上在古代小说流派中别树一帜,而且成为贴合当代生活、追踪时代风云的

  • 标签: 小说流派 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 政治事件 艺术技巧 时代风云
  • 简介:<正>一九四五年九月,法国人民正在胜利的锣鼓声中欢庆全国解放的时侯,加里玛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抗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立刻在巴黎乃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它吸引了全国所有的报纸,巴黎好几家报纸还发表了社论。称赞这部小说写得好,小说的作者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飞来的雪片般的贺信,祝贺作者的巨大成功。这部小说在1945年到1947年两年的时间内再版了三十二版。

  • 标签: 存在主义小说 人与人 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 女作家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