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觉得自己如果现出原形他们不免会对自己好话连篇,太虚伪。于是,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雕像者一看,来了一个顾客,连忙热情接待。赫尔墨斯看见宙斯的雕像,心想:看看众神之首宙斯值几个钱。便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圆。”
简介: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擅长描写优雅富裕的资产阶级生活场景,她用美丽而忧郁的眼神注视着这个阶层,努力地将生活里普通的事件富含厚重的哲思,而在这些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曼斯菲尔德又经常使用幻灭笔法制造出别出心裁的小说结局,使其与人物的期待产生巨大的落差,使主人公内心的幸福感在突变中幻灭,她的《阳阳和亮亮》《幸福》《莳萝泡菜》《园会》等短篇小说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简介:美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被称为当代美国电影圈中最尖刻的导演,其影片的主题一直都是家庭琐碎故事,从《杯酒人生》中的杯中窥人,到《后裔》中的卖地风波,其所展现的都是细微的家庭场景和平凡生活里的情感波折。亚历山大·佩恩的故乡就在内布拉斯加州,这是美国中西部一个有着大草原和丘陵的地区,而在影片《内布拉斯加》里,它成为了一个老年痴呆症边缘的77岁老头伍迪的梦想之地。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用简单写实的情节,漫长而辽阔的公路行程,展现着人类最细微的情感,制造出一种时光停滞和长长的回忆,也将故事里主人公的苦涩、失落、无助、自嘲表现得恰到好处。而出现在《内布拉斯加》中的一些典型细节,深度呈现着该影片的人文精神。
简介:本文将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之早期传教士译本《马赛勒斯》作为研究宗教与翻译文学关系的模板,以此考察传教士翻译文学中的普遍现象和规律。译者亮乐月受制于美以美会传教士的身份.通过改写、增删、刻意误读等方式强化作品的基督教色彩.与原著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很大出入,体现了宗教对文学翻译的操控。译者甚至不惜为抬高自身所属差会地位,进行与原著背道而驰的改写。该译本还对儿童给予了女性特有的关注.显示了性别意识与宗教因素对翻译的双重干预。译著凸显了女婴的形象及其对灵魂的救赎作用,以基督教的儿童观重新定位儿童的社会地位,有助于推动近代中国儿童观念的转变。译著强化了小说的宗教寓言性质,具有明显的现实指向性。它反映了近代来华传教士试图借助文学翻译传播宗教思想.对处于剧变中的中国近代社会进行基督教的引导,以确立基督教信仰的有效性,促使其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
简介:郭小川一生最大的梦想是在新中国的诗坛进行诗的革命,然而,身处特殊时代、具有特殊身份的他,又必须遵命写“革命的诗”。今天的人们很难感知郭氏在极左的政治语境里,以一个诗人的全部生命投入,试图突破极左文学思想禁区的勇气、艰辛与磨难。诗人在遭到一次甚一次的粗暴批判后,总是顽强地进行一次次诗的革命。在郭氏勇敢突围的悲壮历程中,凸显了一个本真诗人作为一个自觉的“人”的存在,一个试图把握自己的文学命运的诗人式英雄的生命姿态。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诗坛,没有哪个时期比郭氏时代更难于接纳诗的探索,也没有哪位诗人的探索比郭小川更具悲剧色彩。然而诗的革命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使他的诗的革命无法获得希望中的成功,而他最终也成了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西绪福斯式的悲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