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看文学或影视作品,查县志或阅史料,对于秀才、举人、状元、殿试等,我们已有所了解;而对于更多的廪生、副贡、拔贡、经魁等等,又让我们不甚了然。现通过查考,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试图对古代的教育制度、学校设置、取士方法、称谓意含等,做个首尾相衔的、符合逻辑的串解,供同志们参阅,盼行家们教正。童生、秀才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代,发于宋而盛于明清。古代以科举取士,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从乡间到县州府经过重重关卡的考试和选拔。古代乡间少有官办小学,有钱人子弟读书都是上私塾。每生每年交个几担谷,在旧时知识分子自家或村上的公房--祠堂或庙宇办的学馆启蒙,学习《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
简介:<正>中国的古代文论在当今还具有什么意义?那些古代典籍是否可能以积极的姿态参预当代文论?在学术的意义上,这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重新制订当代文论的版图时,人们再也不可能对这一份文学遗产视若无睹。事实上,当代文论的逐步完善必将遇到对于古代文论的两方面判断:一,古代文论的价值;二,当代的取舍。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古代文论是历史批评家文学观念的忠实记录。作为一种可靠的史料,古代文论显明了各种文学观念的历史渊源、演变阶段以及承续的线索。然而,对于当代文论说来,人们更为重视的是古代文论所隐含的理论价值。在当今,古代文论是否仍有旺盛的理论生命力?古代的文学观念是否可能因为理论
简介:<正>一文学品评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种类。它是中国最早形成的自觉的文学批评形式。文学品评出现于文学走向自党的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除了表现在文学摆脱了经史附庸,获得独立地位外,也表现在对文学自身特征的认识的增强。文学批评作为文学自身反省的体现,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得以发生了。曹丕《典论·论文》最早批评了建安七子的创作风格。挚虞《文章流别集》对各种文体进行了源流梳理。刘勰《文心雕龙》更为全面地讨论了文学诸问题,既“究文体之源流”,亦“评其工拙”。①但他并未付诸于具体的批评实践。钟嵘一方面继承了他们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同时将六朝人物品评及当时书、画、棋等文化学术领域的品评形式引入文学批评之中,创建了文学品评批评的体例。
简介:<正>一、“诗格”的涵义及范围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它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画格”、“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诗格”一词,《颜氏家训·文章篇》中已经出现:“挽歌辞者,或云古者《虞殡》之歌,或云自出田横之客,皆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这可能是使用“诗格”一词最早的例子.《礼记·缁衣》云:“言有物而行有格”.郑玄注;“格,旧法也.”伪《孔子家语·五仪》云:“口不吐训格之言.”王肃注:“格,法.”
简介:半个多世纪以前,经陈钟凡先生草创,经郭绍虞先生荜路蓝缕以十多年的努力正式开山,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个正式学科迄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逐渐成为我国社科领域中的一棵撼天大树,余荫所及,泽披文学园囿众多领域.文革以后,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更是蔚为壮观,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已成为国家一级社科学会中的佼佼者,仅规模盛大具有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即召开了十余次.有关著作数以百计,专家逶迤,博士连翩.从原著的勾沉剔抉和诠释到理论批评史和文学思想史的梳理,从宏观文学批评史的勾勒到以体裁区分的各类批评史的探究,从古代文论范畴的科学剖析到民族审美传统的文化审视,从中国古代文论内部发展规律"条而贯之,总而持之"的把握,到中西比较,精心地寻求"对语"……古代文论的研究者孜孜矻矻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成果如山,渐人精微,面对行将过去的二十世纪应无愧色.
简介:本文从符号与其指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切入,认为作为体系的共同特点,即在于它作为对象的诸要素之间在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中,自足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鉴于作为文论物质载体的话语及文本乃是文论的外在表现,所以言及文论体系时,可以将文论自身的思维体系称为文论的内在体系,将其话语及文本的体系称为外在体系。外在体系与内在体系之间,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尽管言及文论的体系,可以并涉其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但既然文论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客体,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论体系,当专指文论的内在体系;文论体系的有无问题,也应该是指其内在体系有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