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曾经以大型画册《漓江百里图》在国内外画坛引起重大反响的壮族青年画家黄格胜,他的艺术成就和他的未来艺术道路一直为艺术理论家们所关注。由广西青年文艺评论学会和区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共同举办的黄格胜绘画艺术研论会于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南宁隆重召开。中顾委委员韦纯束,中纪委委员韦成栋,广西政协副主席黄独峰,区民委主任余达佳,区文联党组书记武剑青,区文联副主席蓝怀昌,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世荣、副院长王洁,国家级专家黄海澄教授。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邵伟尧,《南宁晚报》总编蓝直荣、副总编林万里等同志参加了讨论会开幕式。韦成栋、余达佳、张世荣、蓝怀昌、邵伟尧等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简介:针对文学理论的效用问题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文学理论并不指导文学创作,也没有必要一定与当下文学现状密切联系。文学理论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半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价值剩余是指相对于他指性功能的自证性特点,这是文学理论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重心。在此意义上,即便文学真的消亡了,文学理论仅仅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人文科学,也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这将是文学理论最后的退身之地。所以,文学理论的价值剩余的概念的提出,将有利于对文学理论效用的全面理解和对“危机论”的解答。并且本文断言: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去文学性的文化研究,与经典化的文学理论两种价值取向,将在悖立中相互质疑、砥砺,从而构成学术生态的张力平衡。
简介:<正>雷达在《论世纪眼光与新状态文学》(《文艺争鸣》1994年5期)一文中指出:一切都非单因单果,每进一步,必会牵动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和整个民族生存的方方面面,于是,一种更深广的反思开始了,它围绕着如何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和历史的现状,试图开出重铸民族灵魂的道路.这一思考重心的迁移,归根结底,就是思索我们的生存状态一先不忙下结论我们“是什么”,先弄清“我们在哪儿”.正是在研诘生存状态这—点上,我们与西方思潮具有某种“同构性”,但国情的悬殊,又使之具有“异质性”.抓住写生存状态一枢机,不但可以抓住它与以往创作潮流相互区别的特质,而且以此为轴心辐射开来,可以打通它与20世纪人文思潮,与当代中国现实,以及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诸多关系.新状态文学决不应只是一个空壳,决不应只是满足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