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正>《人民日报》(88年7月5日)洪清波、汪兆骞在《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中说:若从通俗文学自身价值和接受效果来考虑,可以认为它是消遣性文学,其创作目的和阅读效果主要是娱乐或宣泄。如果承认消遣是人类阅读的主要动机之一,那就不应鄙视通俗文学。扬“雅文学”而抑“俗文学”,认为这两种形式本身就有高低、文野之分,是不对的。产生不同类型文学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不能以“雅文学”的价值标准为衡量一切作品的价值尺度。

  • 标签: 通俗文学 价值标准 雅文学 不同类型 文野之分 接受效果
  • 简介:<正>近年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很高。本来,文学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总是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的,它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写文学史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它就一直处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如果说,每一次重写都是对原有文学史的继承和发展,那么重写的文学史就有可能逐渐完善而臻于完美。但是,近年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并不如此简单。据一些“重写”论者所述,提出这个问题,乃是鉴于现有的现代文学史大都陷入了一种“非科学”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它们大

  • 标签: 纯审美论 文学的本质 “重写文学史” 标准重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屈原当真是自杀吗诗人之死,早已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而最早的一次中国诗人殉难,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屈原。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直到今日,所有的人都坚信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江自沉的动人故事.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描述说,屈原在写下遗嘱《怀沙》,发出"人生在世终须死啊,对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爱"的叹息之后.就怀抱着石头,投入汩罗江自杀而死。

  • 标签: 屈原 司马迁 自杀 诗人之死 谋杀 中国诗
  • 简介:摘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分析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必然性,提出了课程标准研制的三个基本原则,并从其研制的方向性、研制主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

  • 标签: 思想政治学科 课程标准研制 核心素养
  • 简介: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始终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近些年,一些文艺作品在商业运作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忧虑。2013年10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二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当前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问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刚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40多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以当前热议的文艺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在历史转折年代不同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勾连的社会文化图景,探讨了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构科学、健康的文艺评价体系做出初步的探索。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文艺作品 评价体系 价值观念 标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简介: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新媒体逐渐成为网络营销的热点领域,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企业传统营销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基于新媒体构建营销矩阵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共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依托行业企业能力标准,重新梳理人才培养策略,将提升新媒体营销能力作为电子商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将简单介绍提升中职学生新媒体营销能力的重要意义,并重点探讨在行业企业能力标准下全面提升中职学生新媒体营销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行业企业能力标准 中职 新媒体营销能力 路径
  • 简介:在谈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批评时,我们或许可以说出若干关于文艺批评的存在理由及功能,而且据此还能够显而易见地甄别出好的批评和差的批评,并由此引发诸如文艺批评的判断力、公信力和权威性,文艺批评所面临的现时挑战,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困惑,文学批评的出路等相关问题。在我看来,无论以哪一种标准来衡量文艺批评,批评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疑应该居于首要的位置。批评家应当保持严正锐利的风骨,摆脱贵族,放下身段,走进文艺现场,关注民生,关心文艺发展的现状,这样才能真正写出有使命感、有担当的批评。

  • 标签: 文艺批评 文艺评论 现场 李英 文学批评 关注民生
  • 简介:<正>《光明日报》88年9月12日发表如题(李震)一文,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性质上虽根本不同,但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否认的趋同现象。他指出:一、生产力具有共同的本性和要求,超越了社会制度的界限。两种制度的国家现都出现了寻求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情况。二、两种社会处于同一历史时代。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现实的社会主义将作为独立的社会形态与现代资本主义长期处于同一历史时代,彼此联系,互相竞争,共同解决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三、两种社会具有同一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社会现代。现代的基本变项是一致的,即物质基础现代,政

  • 标签: 生产力标准 社会主义 历史时代 计划与市场 资本主义性 相结合
  • 简介:<正>邓蜀平在《苏联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发展》(《现代人》86年5期)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的苏联文学,跟它所处的时代一样,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发展步伐加快了。在小说领域,最能说明这一趋向的是式样空前繁多:全景小说、史诗小说、哲理小说、道德探索小说、思考小说、抒情小说、心理小说、纪实小说、随笔体小说、幻想小

  • 标签: 心理小说 小说结构 抒情小说 纪实小说 随笔体 现代人
  • 简介:复旦版《中国文学史》引起争议一、一本文学史成了畅销书1996年初,复旦大学出版了三卷本《中国文学史》,据报道,尚未见样书就被沪版图书订货会订走2万2千多套,后发行多达八万多套,“一部价格不菲的学术性著作如此‘炙手可热’,这在当代图书出版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回’”。与此同时,各种媒体竞相报道和评价。此书是96年3月出版,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宣传攻势。上海各家报纸跟踪预报了出版消息。96年1月,《文学报》用一个版和篇幅刊登有关内容。书成之后,有关方面组织各类演讲会、报告会、签名售书等活动近十次,成功地营造出一个关于文学史的‘对话环境’,除了各大报纸外,另有中央电视台参与了有关的宣传报道,(见《开放月刊》96年10月)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新时期文学 奖金 图书订货会 文学经典
  • 简介:<正>刘心武在《求而不追》(《文艺争鸣》1994年5期)一文中指出:在这几年所出的新书里,算得上“沤心沥血”的,是长篇小说《四牌楼》.它开笔于1986年,1987年、1989年停顿,1991年重弄,毁掉已有手稿的大半——不是不得己,是自己不满意,这样又断续地写到1992年,终于完稿,199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无非是把自己想写的,尽量写得自己满意罢了.

  • 标签: “边缘化” 作家 长篇小说 刘心武 文艺 说文学
  • 简介: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是将他者包客进来,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构成丁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但经过整合与重建,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Jun平认为,“本土”不如“本土性”确切,因为前者试图“”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角度,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或Varied-dimension(多维的)角度,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认为“本土”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现当代中国学者文论著作虽多,但大都采用“西方文论在中国”而不是“中国文论在世界”的方式。张喜洋通过解析奈保尔个案,指出,“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文化上的全球性事件,实质是要求多种多样的“本土”文化去参予。杨Yang告诚人们注意“本土”口号背后可能潜藏的极端民族主义。蒋淑娴强调以世界眼光、本土意识重建当代文论,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一味消解。殷鉴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欧化”实际�

  • 标签: 全球化 文艺学 本土化策略 中国 文学理论
  • 简介:2017年,湖南中短篇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以敏锐而细腻的文思触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症侯。文章分别从婚姻情感的沉沦与救赎、群体性精神焦虑及其突围、人性善恶的开掘与质询、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的;中击等四个方面反映时代生活变革,呈现当代人的个体心理矛盾与生存困境。湖南中短篇小说作家对众生相的深描与社会各个角落的扫描,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现场感,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对于时代文化症候的思辨。

  • 标签: 情感救赎 群体性焦虑 人性善恶 传统文明
  • 简介:崔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我们这期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理解‘美学和历史’的批评——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标准与方法"。前两次讨论中我们多次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性。我们知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是非常紧密的。在马恩的文学批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精彩的对文艺现象的穿透。

  • 标签: 文艺批评标准 文学批评 马恩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现象 批评实践
  • 简介:<正>《当代》81年5期发表了王行之的《老舍语言艺术初探》,细致地分析了老舍作品中如何做到人物语言的性格:我们佩服曹雪芹的语言艺术,他能运用人物的语言,写出年龄、身份、地位大致相同的人物的不同性格。老舍也有近似的功力。他不但能利用对话写出怪人、坏人的音容笑貌,还能单靠人物语言,写出差别不大但确有差别的人物性格来。后者的难度很大。《四

  • 标签: 人物语言 语言艺术 性格化 老舍作品 曹雪芹 人物性格
  • 简介: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菜辛,这位88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代表了20世纪最后的文学精神。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曾在20世纪中叶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激进代表,但其近15年来的作品,却遭到美国耶鲁大学文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完全不具备原创的能力。耐人寻味的是,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只有文学奖面临着二流化的指责,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文学自身的全球性衰退。这种现状,验证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批评家关于“文学衰竭”的预言。

  • 标签: 文学所 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耶鲁大学 女权主义文学 20世纪中叶 文学终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