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新教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性爱内容是不道德、渎神和邪恶的。然而在道德严厉,否定愉悦,视人性邪恶的新教意识形态语境里,莎士比亚对性主题作了淋漓尽致发挥的诗作却能生存。究其原因,这是新教意识形态与古典文化人文价值两大竞争体系妥协的结果。诗人们既维持自己的信仰,又不放弃古典文化中有巨大吸引力的美学意蕴和人本精神,通过创造性模仿意大利文学,化解消除宗教矛盾,建构具有英国新教特色的民族身份。莎士比亚改变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神话的主题和结构,突出了爱与美的对立和冲突,深刻揭示了性欲的邪恶面,支持了新教意识形态性欲邪恶说的正义性。
简介:理解《情歌》一诗主题的关键在于解读诗中的美人鱼意象。《情歌》的叙述者带着调侃的口吻中流露出无奈和怯懦,描绘出杂乱的景象和人物荒芜的感情世界。然而出现在诗歌结尾部分的美人鱼意象却骤然改变了诗歌的意境,从现实转入虚幻,人物的内心从世故变为浪漫,字里行间也不再语带讥诮。而透出脉脉温情。更为重要的是,《情歌》所描写的各个场景处于跳跃变幻之中,现实与幻想相互交错.看似散漫无章,但美人鱼意象却赋予了诗歌清晰严整的结构,诗歌不仅表现出现实与梦幻的巨大反差,更与《奥德赛》第十二章处处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表现出爱的缺失所导致的精神上的荒芜状态,也即在《荒原》中得到传承与发展的荒原主题。
简介: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语篇,总统竞选辩论在美国大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为研究视角对2016年9月26日特朗普与希拉里的首场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发现竞选辩论中介入资源的分布规律,并据此探讨特朗普与希拉里是如何建立和维护不同的人际意义以实现自己在大选中胜出的目的,进而揭示特朗普与希拉里在总统竞选辩论中的语言风格特点。研究发现特朗普在面对质疑时,反驳态度更为坚定,言辞中展示了高度的自我认同,语言特点属于进攻型。相比而言,希拉里的辩论言辞更加缓和,属于防护型。
简介:本研究在基于使用的语言学视角下,探讨了齐普夫频率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VP-NPAP构式的作用。被试为低中水平的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被随机分派到顺序齐普夫频率组、随机齐普夫频率组,均等频率组和对照组。被试共学习20个目标构式并参加构式测试任务。测试包括非限时语法判断任务和限时语法判断任务。限时语法判断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频率,顺序齐普夫频率在短期内更能显著促进学习者对目标构式隐性知识的习得。非限时语法判断结果显示:三类频率对目标构式显性知识的习得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接受顺序齐普夫频率的被试能显著抑制目标构式的错误泛化。
简介:布奇·埃默切塔在其自传体小说《新娘的价钱》中讲述了尼日利亚的伊博族女孩阿古娜为反抗物化身份、获取自由而牺牲的悲剧故事。小说中女主人公阿古娜在多重压迫下被赋予了物化的身份,沦为了任人买卖的商品、失去人格的物和受到物规训的属下女性。本文将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物化理论与后殖民女性主义相结合,分析了小说中阿古娜物化身份的成因、表现和结果,从而为埃默切塔正名,展现了其作为黑人女作家的责任意识。埃默切塔旨在证明,将物化身份视为女性应有的宿命是造成意识局限性的原因所在,黑人女性想要摆脱无生命、商品和工具的命运,就要学会构建积极的、独立的女性身份,并做好长期的、彻底的反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