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安德鲁的大脑》是多克托罗2014年推出的一部文学新作。本文主要着眼于小说对如今流行的“历史终结论”思想的批判,分析小说借以主要人物安德鲁对过去充满负罪感和灾难人生经历的思考,来隐喻如今人们思维受到既有知识世界的束缚而导致思想僵化,最后安德鲁在政府的经历更是批判了西方将自由民主视为“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的思想。

  • 标签: E.L.多克特罗 安德鲁的大脑 历史终结论
  • 简介:毛姆(W.SomersetMaugham,1874--1965)是英国作家中非常多才多产同时也是在商业上极其成功的一位,据说其小说稿酬高达每词1美元,尽管今天他一般被排入二流作家的行列(他也曾自称为“intheveryfrontrowofthesecond-raters”)。他曾周游世界,善写异国(尤其是南洋)风光风俗;1919年至1920年的冬季(也有人说他在1919年与1921年曾两度来华)来过中国,呆了四个月,

  • 标签: 毛姆 华侨 华人 作品 东亚 英国作家
  • 简介: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 标签: 《骨》 历史记忆 创伤
  • 简介: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不只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表示指称作用的代号,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可以起到揭示人物的性格,暗示故事情节发展,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的作用,因此,理解文学作品中人名的内涵、研究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文学作品 人名 音译 意译 音意结合
  • 简介:雨果的作品中不乏一些对于笑的描述,他笔下的笑,和他的艺术思想原则一样,有着二元对立性。通过着力于笑这个元素在雨果作品的简单分析,能够看到笑在作品中发挥了怎样的巨大力量,这个带有明显的宗教、政治、历史力量的元素是如何便利作者去创作和协调作品的节奏,揭示其作品中内在的革命基调的。

  • 标签: 雨果 微笑
  • 简介: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引用他人的词句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在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著《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有好多处直接或间接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词句。下面选几个例子谈一下这些引语的出处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 标签: 《苔丝》 托马斯·哈代 现实主义作家 间接引用 文学作品 《李尔王》
  • 简介:尤多拉·韦尔蒂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研究她重要的三部作品《绿帘》、《金苹果》、《乐观者的女儿》中的“外来者”,表现出尤多拉·韦尔蒂思想的变化:对美国南方传统文化的笃信、质疑和重构的过程,表达出韦尔蒂对南方社会、南方文化的关注,从而构建她心目中的新南方。

  • 标签: 笃信 质疑 重构 外来者
  • 简介: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的《天堂过客》、《品梦茶馆》和《黄河》分别在英国荣获不同文学奖项。他的三部中国题材作品被西方国家读者认为是对当代中国的准确再现,为西方的中国题材注入了新鲜空气。虽然希尔借选材、人物塑造、语言及叙事风格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认同,但其叙事形式和汉化英语的背后却隐含着西方对中国司空见惯和根深蒂固的成见。三个文本中都有对中国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或多或少的偏见与误解。误读和冲突的产生有其个人心理、社会语境和历史渊源的原因,更有东方主义霸权话语挥之不去的阴影。

  • 标签: 贾斯汀·希尔 异质文化 文化误读 东方主义
  • 简介:现代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1856—1950)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约七十年的著作生涯中,他除了撰写五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评论文章和书信之外,一共创作了五十二个戏剧,其中有二十多个戏剧是公认的优秀作品。萧伯钠的戏剧体裁颇不相同,要加以分类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他的戏剧

  • 标签: 萧伯纳 人与超人 伤心之家 现代英国 创造进化论 克朗普顿
  • 简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包括英、日、俄、韩、德、法、越南语等。老舍的作品超越了原来的满语、汉语语境和民族局限性,在国际文坛上也有广大读者并受到批评界的广泛讨论。就其在世界上的接受程度与其经典程度而言,老舍的作品早已成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笔者将以老舍作品在国外的翻译和接受为例,结合戴姆罗什等人的当代世界文学理论,尝试探讨老舍著作是如何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的,并借机对中国文学如何成为世界文学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 标签: 老舍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翻译 文化交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本分析是文学作品研究或文化研究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因为缺乏系统的框架,研究者在进行文本分析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较零散,欠统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的学科,其理论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将认知语言学的一些观点,诸如体验观、意象图式观等运用到文本分析中,可望对文本研究做出更严谨、更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文本分析 体验观 意象图式观 词汇压制观 寓比观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在当今世界各种繁多的文学奖项中影响最大,规格最高,具有权威性,获奖者分别来自世界上各种语言的国家或民族。在这些获奖作家作品中,来自于英语国家的获奖者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史上亦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1984—2013”这30年间英语国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中国大陆研究的状况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和评价,旨在把握其在中国大陆的研究特点、热点和盲点,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英语国家 统计分析 研究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小组以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赏读课的有效教学为目标,经过两次课堂教学的实践演绎、课后充分探讨以及富有挑战性的跟进式改进教学,提出了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赏读课中的'三个追寻',即追寻基于文体特征的语篇分析、追寻基于生本立场的阅读体验、追寻基于综合视野的文本赏读。

  • 标签: 高中英语 文学赏读课 行动研究 实践策略 “三个追寻”
  • 简介:魏静静: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学的支柱,而文学又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您怎么看待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徐浩:我不是专门做文学研究的,但从一个一般读者的角度来看,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既是形式的精华,又是内容的精华。好的语言,比如华丽的辞藻,不一定承载了好的内容;好的内容,比如深刻的思想,也未必都用了好的语言来表达、表现。但经典文学作品通常是好的语言和好的内容的契合。魏静静:也就是说,我们看待经典

  • 标签: 中小学英语教学 徐浩经典 意义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