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在愈演愈烈的满族“汉化”趋势下,满族文化的式微正在无可避免地发生.对于新时期满族文学而言,民族性的彰显与维系愈加艰难.作为一种主动性选择,新时期的满族作家开始了“汉化”突围,通过宣告“我是满族”、具象展示满族文化传统、“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的适时整合”来标记、展示文学作品的民族属性.部分满族作家为了克服“展示”所带来的泛化效应,努力深入满族文化的肌理当中,通过反思民族命运、省视民族性格、自我批判与砥砺等方式将民族性表达引向深入.此外,他们还自觉秉承满族文学传统,表现满族传统的道德、艺术旨趣,借此维系自己的族性书写.
简介:清代,以敖拉·昌兴为代表的达斡尔族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促进了达斡尔书面语的形成。通过敖拉·昌兴《巡边诗》和达斡尔族英雄史诗《altangalburt》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达斡尔书面语比口语更加严谨、规范。达斡尔书面语形成是迭斡尔文化受满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反映着清代达斡尔族文化发展轨迹。
简介:道光七年(1827年),清王朝已远离盛世,身处中衰之际。不相称的是,该年户部银库收入竟至2380余万两,达清前中期从未有过之高,成为衰败中的一抹亮色。这项以捐纳和盐商报效为代表的高额"临时性财政进项"彻底击溃了清朝的收支平衡态势,也打破了官民正常的生存态势。伴随着"临时性财政进项"对清王朝的补苴,社会亦百弊丛生。于清王朝而言,表面得之,实则失之,终究预示着其在衰败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蒙汉语复合词理据性对比
成吉思汗“佯从”王罕的策略特点
小说的题材与叙述策略的体现
浅谈保护民族文化的策略问题
论现代蒙古族文学的象征性
蒙汉语词义理据性对比与翻译
新时期满族文学的民族性维系
蒙古语新闻记者的敏锐性
诗歌“蓝色的布袍”的民族性评述
提高教学成绩的策略分析尝试
现代性、城市化与蒙古语诗歌
"over"和""二字多义性的原型理论对比研究
八思巴字藏体研究的重要性
论科尔沁乡土小说语言的多元性特征
蒙、汉语拟声词的理据性及其翻译技巧
蒙古族家庭教育现状及促进策略
论传统文化知识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蒙古语"改革文学"中对于人的现代性的想象
敖拉·昌兴诗歌与达斡尔书面语文化适应性
高收入背后:清道光七年“临时性财政进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