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目前较通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在汉语词类的划分上,一般都分为两大类、若干小类。虽然在实词、虚词的划分标准及各类的归属上,意见不尽相同,但将所谓量词列入实词类却是较为一致的。其实汉语的量词并不具有实词的本质特点,将其列入实词类是不妥的。要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谈谈什么是汉语实词的本质特点。汉语实词的主要特点,可根据现行的一些汉语书对实词作的解释,或对实词的特点所作的说明来看,这里摘录几条:①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叫做实词。(《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②从功能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语法讲义》朱德熙)③……以上几类,意义都比较实在,都能作句子成分,还可以概括成一个更大的类别,叫实词(《新编现代汉语》张静主编)④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⑤汉语里,大部分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这种叫实词(《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根据上述观点,可以说,实词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有较实在的意义,一是能充当句子成

  • 标签: 句子成分 量词 《现代汉语》 虚词 词类 数的概念
  • 简介:“星”是斯瓦迪士(M.swadesh)《百词表》中的核心,是语言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文章运用历史语言学理论和成果对汉语及其亲属语言的“星”进行全面研究,对“星”的语音、词义演变进行了全面梳理。

  • 标签: 历史比较 音义
  • 简介:近年在中文媒体、出版物中频繁出现字母,群众口语中也经常使用字母。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字母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对其持肯定态度;也有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字母的大量使用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本文对过去十多年来字母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普遍认为应在承认字母存在的前提下,规范字母的使用。

  • 标签: 现代汉语 字母词 规范化 综述
  • 简介:文章从句法学和音系学的界面研究入手,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的组合结构,认为汉语合成复合的组合结构应该分析为[[N1+V]+N2],而非[[N1+[V+N2]]。文章更进一步认为[[N1+V]+N2]的结构倾向于构词,[[N1+[V+N2]]的结构倾向于造语,这也能够从现代汉语教学方法中得到印证。

  • 标签: 合成复合词 组合结构 重音模式
  • 简介:文章尝试从语言范畴的连续性及言谈交际的角度出发,研究现代汉语中离合离析现象的动因。我们认为汉语词与短语结构方式的共通性是产生离析现象的基础,动宾结构的言谈表达功能是其内在动因,言谈交际的促动是其外在动因。

  • 标签: 离合词 离析 言谈交际 信息度 事件化
  • 简介:<正>《汉语拼音词汇》(文字改革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以下简称《词汇》)为语文教学、汉语拼音化研究以及其他许多方面提供了十分有用的资料。有人用以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同音及拼音化工字()法问题。比较为人们注意的材料有二,一为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第三版309页注(以下简称“周注”),一为望月八十吉《日语、汉语的同音》的统计。两种统计所用方法不同,所得结果也不一样。

  • 标签: 同音词 汉语拼音化 双音词 词汇 统计 单音词
  • 简介:同形是一种客观存在,汉语词汇史研究要关注同形问题。相同的字形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代表不同的,词汇史研究应该打破字形的束缚,还语言以本来面目。

  • 标签: 汉语史 词汇史 同形词 文字
  • 简介:汉语”的韵律语法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是一个跨层级韵律单位,它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韵律,也可能是一个黏附,但最大只能是一个韵律短语;“”不等于韵律,它可以大于或小于韵律(即可以容纳三个以上的音节,也可能只有一个音节);但如超过三个音节,则必须保证音步运作时,其中的任何一个音节都不会落单。据此,我们从韵律语法的角度对“”作了界定.即“有描写内容,且韵律上可以独立的成分”或“无描写内容,且韵律上无法独立的成分(独立语段的情况除外)”。

  • 标签: 音步 停顿 黏附组 韵律短语
  • 简介:文章考察先秦、两汉、魏晋时期以竹简等为载体的出土文献与以纸为载体的传世文献,比较其中复音的数量,发现在相同时期两类文献中复音的比例大致持平,进而说明不同的书写载体没有影响文字如实记录语言中的复音,东汉时期复音的大量增加与纸的普遍使用无关。

  • 标签: 纸的大量使用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古汉语复音词
  • 简介:本文选定“五四”初期的封闭式语料作穷尽性分析,分8类讨论137个并列式双音未能进入现代汉语通用词汇的原因,从音、形、义等多角度探讨汉语双音构成的优化原则。

  • 标签: 并列式 双音词 构词 优化
  • 简介:以往对复合构词理据的研究多为构词法和具体名源的讨论,少见其构词理据一般性质的探讨。我们认为,语素组合是否成立,词义如何识解,是具有全民规约性的,即人们遵循一种相同相似的理据处理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理据离规/模糊的欠通行或理据被“修正”、可聚合词语的使用与发展遵循理据规约、新造词/生造词的构词遵循理据规约。复合的构词理据之所以具有规约性,主要受到概念逻辑关系、认知规律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复合词 构词理据 规约性
  • 简介:本文以《中国谚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收录的谚语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含有基本颜色"红"、"黄"的谚语,对基本颜色在谚语中的数量特点、文化内涵以及表意特点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颜色词 谚语 数量 内涵
  • 简介:本文从词频统计角度出发,通过对汉语历代文献的分代研究,分析推断汉语基本颜色的演变过程,并试图构建汉语基本颜色的演变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此进化过程与K&M的进化理论相验证,讨论了汉语基本颜色的发展阶段、颜色范畴与语言、文化、思维及民族的可能联系。

  • 标签: 基本颜色词 历时研究 进化阶段 颜色范畴
  • 简介:一尽管对汉语外来的划界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但音译加汉语义素方式构成的词语为外来却为各家公认的,因为它具有部分借音形式,是外来的形式标记。我们注意到,刘正琰、高名凯等(1984)编撰的《汉语外来词典》严格将收词范围限定在完全的音译(loanwords)译音加表意成分的与半译音半译意的混合(hybirdwords)以及直接借自日语的汉字词。

  • 标签: 《汉语外来词词典》 羡余现象 形式标记 收词范围 音译词 学术界
  • 简介:汉语形容的语法性质历来有很大争议。本文从类型学视角,根据充当定语和谓语有无标记的标准,确定属性义是饰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并对世界上72种语言的属性义进行考察,归纳出属性义的语法性质的五种类型。其中,汉语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属性义有三类:a谓词性的,b饰词性的,C兼有饰词性和谓词性。针对汉语属性义的语法性质,最好的划类方案是把a、c划为形容,把b划为区别。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实体和属性二分的角度提出语义类与词类的原型对应。程度性和恒常性的强弱是恒常属性编码为谓词还是饰词的主要相关因素,不同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恒常属性的处理上。

  • 标签: 形容词 类型学 实体 属性
  • 简介:外源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或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密切接触或非密切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词语的借用是语言接触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受惠语而言,大量外源涌人,一定程度上会给本族词语的结构和语义方面带来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来自英语、日语的外源汉语词义的影响。

  • 标签: 语言接触 外源词 汉语词义 汉语文化
  • 简介:日语中的接尾“中”来源于汉语上古时期的“中”字,之后在日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后置接尾用法。与此同时,汉语中的“中”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进行”义,但其并没有像日语“vp中”那样,已经语法化。近代以来,日语对汉语影响很深,“VP中”这一结构以一种看似新颖的方式传入中国。“VP中”结构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并且与汉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用法契合,因此得到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

  • 标签: 日语 接尾词 后置词 “VP中”
  • 简介:性质形容内部在语义蕴含关系、与程度的搭配限制以及能否充当补语等方面存在差异,表明其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次范畴。文章依据形容所引导的量级结构的不同,把形容分为相对形容和绝对形容,不同形容比较标准的确定方式不同:(1)相对形容所引导的量级结构没有上下限,比较标准由语境提供;(2)绝对形容所引导的量级结构具有上限或/和下限,比较标准由上限或下限提供。对形容做出这两种分类,能对形容内部在语义上的异质特征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更合理的说明,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和理论需求。

  • 标签: 形容词 等级性 量级结构 程度语义学
  • 简介:汉语主谓式复合有着极强的成规律性,但其滋生成的能力却极低。文章尝试借助非宾格动词假设并结合例,从动词语义与句法、词法之间的关系讨论主谓式复合的成机制与构成类型。主谓式复合受到动词的“非宾格性”的影响,其名素的语义角色为客体,且具无生命、无自主意愿控制、被动存在等语义特征,动素仅为非宾格动词中的一小部分。

  • 标签: 主谓式构词 论元结构 非宾格动词假设 语义特征
  • 简介:本文认为先秦汉语句尾语气在匈中处于不同的结构层面,语气同现时,相互间并没有直接结构关系。文章进而对语气同现的层次地位加以分析,归纳出四种结构类型。最后尝试对语气同现的位序给予解释。

  • 标签: 先秦 语气词 结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