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在“后退、往后”中可表过去。王灿龙(2016)认为,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两个隐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中“前、后”在表示时间时的复杂现象。本文在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矛盾实际上并不存在。“前”表将来和“后”表过去,来源于人们将想象的“虚拟空间”和时间混为一谈。“虚拟空间”是相对“现实空间”而言,后者处于我们感知范围之内,前者超出我们的感知范围。“前景、前途”表示将来、“后退、往后”表示过去时,本质上是表示“虚拟空间”上的“前方”和“后方”。
简介:本文对"不"、"没(有)"的否定意义和用法重新进行梳理阐释."不"的否定用法可概括为两种:认定性否定和叙述性否定.认定性否定具有泛时性,不受时间制约;而叙述性否定不具有泛时性,"不"的使用严格受到时间的制约,与"没"形成互补分布."不"的叙述性否定用法有两种:1.否定绝对未然句;2.否定相对后时句."没"的否定用法也可分为两种:绝对时用法和相对时用法.在相对时间句中,"没有"可以用来否定已然前时句和未然前时句."不"和"没"都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绝对时和相对时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不"和"没"的时间特征及其否定意义,也有助于解释某些相关的语法现象.
简介:汉语和英语中的代词或名词(名词短语)都具有弱势的[+处所]和/或[+时间]特征。但是,两种语言中弱势特征的激活方式不同:汉语既可通过句法结构来激活,亦可依靠句法环境来激活;而英语则只能凭借句法环境来激活。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代词/名词+时间处所词”结构,均为句法结构激活弱势特征的实例,如“我这儿“‘你那儿”“老王这儿”“我朋友那儿”等等。此类结构中的代词或名词(名词短语)均具有弱势特征[+处所]和/或[+时间]。该特征因跟“这儿/那儿”等时间处所词相邻并列而被激活,从而在句法结构中呈现出来。就语法属性而言,“代词/名词+时间处所词”应归入同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