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印度古代医学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胎相观,即“生命吠陀”的主流是“十月成胎”,而佛教医学多坚持“七日一变”,但这两种理论之间又有联系。印度的“十月成胎”说,在中土的遗存主要体现於宋明传本《耆婆五脏论》之中。《耆婆五脏论》译成汉文以後,被附益了中医五脏理论。其妊娠学说内容赖《妇女大全良方》以及明代诸医书保存至今。印度的“七日一变”说,则被《简易方》、《普济方》、《医方类聚》、《证治准绳》等所引述。这些反映出印度的“十月成胎”与“七日一变”对中医着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洗冤集录》、《本际经》、《三元延寿参赞书》、《父母恩重难报经》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之中留下了痕迹,这说明中土民间对此也有所接受。但是从本质上讲,印度的这两种胎相观的影响并不深入,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医的主流胎相理论。此外,“十月成胎”与“七日一变”对藏医学均有影响,特别是在“七日一变”说的基础上,《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和《四部医本》等典籍结合藏医学知识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简介: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学术研究的深入,世界各国汉学研究状况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有关出版物逐年增多,水准也不断提高;汉学,对中国学者来说,不仅不再陌生,而且成为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