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基于构式的动态观,可以将"连"看作表强调义构式的标记,动词拷贝型"连"字句"连V|都/也VP"因此而被重新分析为"连|V都/也VP"。该构式的前项动词与后项动词在认知上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分别与总括扫描与次第扫描相关。该构式由典型"连"字句和一般主谓句借助转喻"截搭"而成,表强调义的"V都/也VP"与其具有承继关系,是更为典型的构式。

  • 标签: “连”字句 动词拷贝 构式 承继 截搭
  • 简介: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成果颇丰。目前,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主要有4个:讨论拷贝结构的定性问题;分类讨论不同拷贝结构的具体特征;从“拷贝”的格式特征出发,关注拷贝结构的话题性研究;从拷贝形成的认知心理出发,探讨有关拷贝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但就当前研究成果来看,拷贝结构研究范围划定仍不够明确,不同结构的研究成果不够均衡,结构与结构之间关系的互通性发掘较少,已有究成研果有时无法形成统一认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拷贝结构研究中引入“话题”视角,将拷贝结构看作一个连续统,考察其共时与历时交错的痕迹,探寻修辞与语法之间互补与共生的可能。

  • 标签: 拷贝结构 研究现状 问题 展望 话题性
  • 简介:<正>《类篇》是与《集韵》相辅而行的一部古代字书。它由宋代王洙、胡宿,张次立、范镇等人奉赖相继修纂,最后由司马光整理缮写上呈,书即题司马光撰。此书成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体例略依《说文解字》。全书十五篇,分部首列字,解释以音义为主,收字及释义皆较前代字书为备,是我国古代继《说文》、《玉篇》的又一部重要字书。关于《类篇》的分部及收字,《四库全书总目》曰:“凡分部五百四十四,……凡文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仅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五字。”增订本《辞海·语言文字分册》则云:“分部五百四十四,……收字三万一千余,重文二万一千余。”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影印宋钞本《类篇》,其《跋》云:“用《说文解字》例,其分

  • 标签: 部首 字数 重文 五字 代字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铁平致宋金兰信读到大作《说“酷”》(编者按:见本刊2001年第4期),发现一个问题:第一段误将cool释为“冷”,接下去的推论自然也错了。正确的解释应为:cool义为“凉爽”,大热天凉爽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感觉,所以在美俚中引申出“好的”“适意的”(见《牛津现代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上面并无“很棒、很好”之义。释为“很棒、很好”,不知所据为何)。从“冷”不可能引申为“好”。

  • 标签: 英汉 双解词典 引申 解释 推论 感觉
  • 简介:量词是名词的范畴化装置。"桩"具有"稳固"、"不易动"的内涵意义,此内涵意义与名词"义"、"事"的特征是吻合的。基于这一相似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可以把二者划入同一范畴,并把"桩"用作对"义"、"事"等名词进行范畴化的装置。近代汉语中,能与"桩"配的名词非常之多,从"桩"的内涵意义出发,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内涵意义 形成 组配
  • 简介:作文语言从来都不是作文语言自己的事,作文语言的背后是思维。因此,作文教学一个大的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脱离'欺骗作文语言'的控制。其中要处理本真与宿构、提升与修正、共生与控制这三关系。

  • 标签: 作文 思维能力 培养
  • 简介:“奥是一个很无聊的东西”,这话说得何其好啊!这是上周(9月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凝聚力”栏目中主管教育的市领导回答一位听众关于小学办奥数班问题时说的一句话。其实,批评“奥”的声音已经很多了,但是这句话仍然令人耳目一新。一是用这样的字眼——“无聊”——十分准确精辟生动;二是有人仍然依依不舍于“奥”的停办,

  • 标签: 小学生 教育 数学家 凝聚力 北京人 广播电台
  • 简介:自吕叔湘(1963)起,三音节语音段落的语法性质与韵律模式的关联研究成为韵律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1+2、2+1与述宾、定中结构关联的现象,先后有8种代表性的解释,他们可以分为3类:韵律语法的视角,句法、语义与认知视角,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视角。这3类解释方案各有长处,又都不是完美的。但总的看来,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的解释涵盖范围更广,但需进一步明确韵律、句法、语义等各个因素的权重以及互动机制,需要找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条件和范围。

  • 标签: 述宾结构 定中结构 单双音节 韵律 综述
  • 简介:文章系统分析了平遥方言精字白读音腭化的原因,认为平遥方言果摄精一等字腭化是元音前化的结果,宕摄精一等字腭化是合口介音u在某种条件下前化为Y的结果。

  • 标签: 平遥方言 精组字 白读 腭化
  •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名”、“名+”、“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名。”是“名++容器量词”、“名++集合量词”类推的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的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的数量结构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的计数结构“+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的产物。两种不同的语序“+量+名”和“名++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的。因此,“名++量”和“+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

  • 标签: “名 +数+名2” “数+量+名” 语序
  • 简介:本文基于语料库分析动宾配中名词宾语的定语受限问题。在动宾配中宾语名词前的定语受限,不是由单个搭配成分的特点造成的,而是动宾配限制的一种表现。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阐释。

  • 标签: 语料库 动宾组配 定语
  • 简介:陕北晋语中古知庄章三声母今读[ts]、[ts]声母。中西部黄甫府谷等大多数方言点以读[ts]声母为主,东部宋家川吴堡等少数方言点以读[ts]声母为主。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庄章今读情况,文章认为陕北晋语庄、知二与章、知三分立代表比较早的语音层次,这样的语音格局应该在唐五代西北方音里就已经初步形成。

  • 标签: 陕北晋语 知庄章 组声母 组声母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与"合偶词"和"嵌偶词"(冯胜利,1997/2009)相关的几组用例,提出"韵律制约句法"的原则及相关规则的运用受限问题。文章认为,在"合偶""嵌偶"这样的韵律适配要求之外,现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配问题还受语体协和、风格映射、结构限制、语义要求、共时语言的历史层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研究单双音节配需要加入这些方面的考量,进行多维分析,使有关理论更具解释力,从而使韵律与语体语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可在内省搜证的基础上引入语料普查和推演甄别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韵律语法的研究范式,使观察、描写与解释都更为充分。

  • 标签: 合偶词 嵌偶词 韵律限制 句法组配
  • 简介:望其项背:不是远远地落在后面无法赶上的意思。这个成语与“望尘莫及”意思差别很大,是指已经能望见前面人的颈项与背脊了,表示有能力赶得上或比得上。

  • 标签: 成语 应用文 写作指导 文章修改
  • 简介:<正>忻州市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北面。忻州方言属于山西方言的晋北区,但又受晋中方言特别是太原方言的影响。忻州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它的特点。本文着重讨论忻州方言里四字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

  • 标签: 构成方式 忻州方言 俗语 修辞特色 字组 形容词
  • 简介:汉语里带zh,ch,sh和z,c,s这两声母的词很多,如果不能辨別就很难学好普通话。因此,好些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必须突破这一关,要做到能正确地辨别这两音。除了能够正确地辨别这两音而外,还要记住哪些字属zh,ch,sh,哪些字属z,c,s。用zh,ch,sh和z,c,s作声母的字在《常用字表》里共有862个(一字音也计算在内)。其中zh(翘

  • 标签: z c s zh ch sh 常用字表 计算在内 平舌音 部分字
  • 简介:文章以《仪礼》《诗经·国风》《国语》《左传》为语料,分别探讨了春秋早期、春秋中期和春秋末期第一人称代词的称情况,并得出结论:春秋早期和中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春秋末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和“吾”。春秋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都可兼表单复数语义,称含义的理解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殷商和西周汉语加大。春秋末期汉语中首次出现了借助名词辅助说明复数语义的“吾侪”这一形式。这种新的复数表达形式是中古以后复数词缀产生的前提,在汉语称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标签: 春秋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称数
  • 简介:中古精及知见系声母在江淮官话的安徽枞阳话中大量读成舌尖前塞音,其语音条件是后接[u]或[y]。从方言比较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并不是“古音遗留”,而是一种以高圆唇音为语音条件的后起音变。

  • 标签: 古音遗留 高圆唇音 后起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