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写作学研究的重心从所谓“文本”转向“人本”之后,写作过、写作行为、写作活动等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几个“关键词”。由于个人的理解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人们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往往不尽一致,甚至显得比较随意。下面谈谈我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

  • 标签: 写作学 写作过程 书面语言 写作活动
  • 简介: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当前普遍存在与专业课之间融合度不高的情况,提出了应紧贴岗位实际工作开展教学改革的建议,并为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学业测评等方面提供了改革策略。

  • 标签: 应用文写作 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
  • 简介:文章是谁写的,谁就是文章写作的思维主体,谁就要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般文章写作是显而易见的,但公文的撰写者不是公文的思维主体,公文写作的思维主体是代表公文意志的集体和公文撰写者个体相结合的复合思维主体。这个复合思维主体的思维活动,受控于公文所代表的机关或单位领导的意图和指挥意志,公文撰写者个体的思维受到公文所代表的机关或单位的集体意志控制。公文撰写者是公文写作主体的分子,公文撰写者个体思维活动在公文写作过虽然被控制,但并没消亡而仍然活跃着,同时公文撰写者又是公文成品的直接“生产“或“加工”者。因而公文写作的复合思维主体在公文写作过的思维活动存在着受控和能动的矛盾冲突。正确理解并认识它对保证生产和制作出高品质的公文,有相当大的作用。

  • 标签: 公文写作 思维活动 主体意识 领导意图 集体意志
  • 简介:文史课程教学中运用“实务导向法”,让学生接触实务、处理实务,改变以往只读书,不动手,眼高手低,学习获得感不强的状况,培养学生从事实务工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

  • 标签: 实务导向法 课程教学 学习金字塔
  • 简介: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委托课题组作了基本框架与内涵的设计,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这一总体框架可以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与追求。同时,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时,要坚持深层次、多元化、真效能等教学意识与实践;要把握优秀作品标准,科学使用教科书。

  • 标签: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 简介:文章通过个案的口头历时语料对两类情态的纵向阶段性习得过程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学习者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普遍认知因素对情态偏误进行了偏误分析,体现了5种偏误类型(误代、误加、遗漏、错序、杂糅)在纵向上的数量变化,展示了学习者在情态结构和情态表义方面的历时动态发展。

  • 标签: 情态 习得过程 历时个案 偏误分析
  • 简介:本文针对传统习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缺失的现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年段特征,以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为导向,探究通过四条实施策略——教师代拟多元读者、学生发掘多元读者、学生彼此互动评改、巧用多种互动平台——唤醒、培养、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合理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并以此来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诚信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探析相关策略的同时,简述了其理论和实践依据,并指明它对深化习作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实践意义。

  • 标签: 中年级 “读者意识” 习作教学策略
  • 简介:本文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视角,从输入、输出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构建对外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新模式。课堂上输出先于输入,学习者完成以语段为单位的输出后,教师提供输入,在选择性学习中让学生充分注意到输出与输入的差距。完整的教学至少包括两次个体输出,课堂为控制性语段写作,课后为完整篇章写作。课堂小组讨论涉及内容、结构、语言形式三方面。即时评价从多渠道对学生课堂输出给予反馈。延时评价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范例点评作文,必要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新的写作任务。本文设计了教学实验,对比实验证明:“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新型写作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 标签: 产出导向法 写作 输入 输出 评价反馈 教学实验
  • 简介:文章认为,“着”由动词“附著”义而虚化为动词“放在、放到”义;由动词“放在”义而虚化为存在动词“在”义,由动词“放到”义而虚化为结果动词“到”义;由“在”义存在动词而虚化为持续态助词,由“到”义结果动词而虚化为实现、完成态助词。“着”是在位于“主+动+着”、“主+动+着+宾”两种语法结构中谓语之后补语位置上,从中古前期至中古晚期完成语法化过程的。

  • 标签: 动词 语法化 时态助词 持续 实现
  • 简介:通过考察100万字的中介语语料库中“N+V+得+A”句,发现韩国、印尼、越南、日本四国学习者习得这一句式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初级二阶段是萌芽期,这一时期该句式的功能较单一;中级一阶段是繁盛期,表达功能开始多样化,但该阶段也是学习者偏误率较高的时期;中级二到高级二阶段是高原期。四国学习者在习得“N+V+得+A”句时的表现各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明显。了解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各个时期的特点,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为对外汉语教材和大纲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习得 萌芽期 繁盛期 高原期
  • 简介:以前人的论述为基础,文章对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说明和论证,认为,旁指代词,“它”由名词“它”演变而至。演变上起远古,下迄周代前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名词“它”表示原始性问询内容阶段、表示原始性问候内容阶段、表示旁指性对象阶段、演变至旁指代词阶段。

  • 标签: 指代词 名词 远古 文章 过程 阶段
  • 简介: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介词“对”三个义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介词“对”产生于“表对答”的动词“对”,引进“对待对象”的用法来源于引进“动作对象”的用法。文章还考察了介词“对于”和“对……来说”,认为“对于”的产生在清末,是因介词“于”“强化”而产生的,在当代汉语中已明显淡化,而“对……来说”产生最晚,因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将继续存在。

  • 标签: 语法化 对于 对(于)……来说/说来
  • 简介:(一)为什么谈工作总结如何转化为工作论文总结是对工作实践进行系统性回顾,论文是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工作论文有不少是从工作总结转化而来的,有的转化得成功,有的转化得不是很好。

  • 标签: 论文 研究成果 系统性
  • 简介:1.1连语,或作謰语,亦作联语,即连缕不绝之语。朱星先生说:“连语意即二字相连,不可分释。”今人多谓连语即联绵字,或作连绵字。联绵者,亦言绵绵不可分也。魏建功先生《古音系研究》始改称连绵词,“以明其都具有文法上的独立成意的词类作用。”考诸历史。前人所谓“连语”、“联绵字”,其实无别。如宋·张有《复古编·联绵字》、元·曹本《续复古编·联绵》及明·方以智《通雅·謰语》、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连语》等篇,其所胪列,往往重复。

  • 标签: 语素构成 续复古编 读书杂志 王念 联语 朱星
  • 简介:连词“与其”本是一个跨层结构,后来才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连词。“与其”的词汇化可分为两个过程,即“与+(其+VP)”结构由“动宾结构”发展为“介宾结构”的过程和连词“与其”从介宾结构“与+(其+VP)”中产生的过程。“与”的虚化、“其”指代功能的弱化是“与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而韵律构词的规则是“与其”词汇化的直接动因。

  • 标签: 词汇化 虚化 指代功能 韵律
  • 简介:“以便”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其语义有两种:一种是表示使下文说的目的容易实现,可替换为“以便于”;另一种是单纯表示目的,不能替换为“以便于”。同时文章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便”与“以便于”、“以”用法的区别以及“以便”的语法化过程

  • 标签: 目的 连词 以便
  • 简介: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每一次的高考命题都可谓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情况来看,无论是"命题思想"还是"任务要求",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 标签: 承前启后 命题思想 教学导向 作文题 全国卷 深发展
  • 简介:“毕”“尽”等“完结”义动词发展出了“全部”“全都”或“整”“全”“所有”这两种周遍意义。出现在“S+~+VP”格式中,表达“全部”“全都”义。出现在“(s)+~+NP+VP”格式中,表达“整”“全”“所有”义,到底为何种语义取决于核心名词性成分NP自身是否内含“范围”义。“毕”“尽”等“完结”义动词发展出“全部”“全都”义,与隐喻有关;发展出“整”“全”“所有”义,与转喻有关。“整”“全”义属于“一体性周遍”,对应的意象图式为“浑然图式”;“全部”“全都”“所有”义属于“叠加性周遍”,对应的意象图式为“套件图式”。

  • 标签: 完结 周遍 范围 离散 一体性周遍 叠加性周遍
  • 简介:读者一看便知,《天官培训班》是讥讽社会上商业化的培训班的,只不过借《西游记》的套子一用。问题是用这个套子不是想钻就可以钻的,有些不可不知的规矩。

  • 标签: 故事新编 读者 培训班 规矩 商业化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