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宋词是继唐诗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在艺术上具有不同于唐诗的一些特色,即以修辞而论,它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以来的赋、比、兴和其他几种修辞方式,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那么,词在修辞上有何发展呢?第一,把个别的修辞方式提高到和全章以至全篇相联系的东西,组织成为一个丰富多采的有机的形象。第二,对某几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往往是交错、综合地运用,形成一个整体,把修辞的复杂的、多样的功能发挥得更为充分。辛稼是苏轼以后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在运用修辞技巧上颇有特色:如在比兴手法方面,有四种比体——以物比人,以男女比君臣,以仙比俗,以古比

  • 标签: 修辞技巧 技巧特点 漫谈稼轩
  • 简介:《临济录》中有“擎不■/滟”一语,中、日学者对“■/滟”进行了诠释.本文结合对“擎”的综合考量以及“不■/滟”所出之语境和相关的佛学背景,认为“擎不■/滟”均指“擎钵不动”,亦即执持钵,不使钵晃动.

  • 标签: 擎油
  • 简介:摘要本文以拈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拈辞格产生过程中的思维特征,认为拈是基于联想的心理机制而产生的,并且其产生的思维过程具有主观性和随机性、顺序性和承接性。

  • 标签: 拈连 思维特征 艺术语言 辞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石城(龙岗)客家话中“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汉语方言中“等”的语法化路径为“等给予”〉“等让、使”〉“等被动标记”;同时表致使义的“等”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

  • 标签: 传教士宁波话文献 “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