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集合量词是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需要我们进行系统地研究。本文仅从集合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并区分了部分量词的意义和使用差异。
简介:“物”字在汉语里是个常用词,也是个多义词。《辞海·语词分册》“物”共列了7个义项,新版《辞源》列了8个义项,《汉语大词典》增加到14个义项,《王力古汉语字典》也收了7个义项,但都无法用来解释以下例句中“物”的具体所指。请看在唐人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一书中出现的这个用法颇有点奇怪的“物”字:①疏奏,太宗甚佳之,赐物百段。(卷四)②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思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卷五)③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卷六)④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卷九)而且,“物”的这种用法也不独见于此书,在其他中古文献中也曾有出现,如:①杨帝即位……资物五干段,以赐赤土王。(唐·魏激等撰(隋书·南蛮·赤土》)②帝大悦,赐骏等物二百段。(同上)③沙体略……卒,上为废朝三日,遣太常吊祭焉。赠物五千段。《隋书·北狄·突厥》以上各例均谈到唐太宗或中土王朝对大臣或“四夷”的赏赐,其中的“物”在这里具体是指的什么东西?方一新先生著有(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但未收“物”字;江蓝生、曹广顺先生编有专门辞书...
简介:摘要初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但要在教学中积极实施,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精心设计问题,加大练习力度,并且在训练学生中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
简介:本文通过对重音位置的上声与其前后音高组合方式的听感判断和实验分析,观察到普通话上声重音在音高上的突显方式和其他声调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通过高音点的相对提高来实现.但是在具体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其他声调可以通过提高自身高音点的相对高度来实现,而上声一般只能依靠其前后位置音节的高音点的相对突显来实现,其中上声重音后面的音节(包括轻声音节)更为重要.上声重音的后面必然要出现一个高音,而且一般只能出现一个高音,其后则可以出现高音点的断层.同时,在重音位置有多个音节时,词(组)的轻重格式会明显影响到重音及其前后的组合关系,出现音高断层的位置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整个重音位置,而是取决于重音的核心位置.另外,在重音位置上,上声还有把重音突显的职责转移到其他非上声的音节上的趋势.
简介:虽然以往的分析都支持“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应该进行左向划分,然而已有的分析有的没有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必须进行左向划分,有的所援引的理论不合适,以致无法将分析推广到所有类型的“NP1的NP2的NP3”的名词组合上.文章认为,应该从关系名词和非关系名词的词汇句法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关系名词的组合必须进行左向划分,而非关系名词组合还有可能进行右向划分的现象.文章讨论了关系名词的内部句法投射,并提出使用a^n(a是一个名词,n≥3)作为关系名词的一种新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基于加工难度的理论无法解释非关系名词多项式组合既可以左向划分又可以右向划分这一语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