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物”字在汉语里是个常用词,也是个多义词。《辞海·语词分册》“物”共列了7个义项,新版《辞源》列了8个义项,《汉语大词典》增加到14个义项,《王力古汉语字典》也收了7个义项,但都无法用来解释以下例句中“物”的具体所指。请看在唐人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一书中出现的这个用法颇有点奇怪的“物”字:①疏奏,太宗甚佳之,赐物百段。(卷四)②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思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卷五)③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卷六)④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卷九)而且,“物”的这种用法也不独见于此书,在其他中古文献中也曾有出现,如:①杨帝即位……资物五干段,以赐赤土王。(唐·魏激等撰(隋书·南蛮·赤土》)②帝大悦,赐骏等物二百段。(同上)③沙体略……卒,上为废朝三日,遣太常吊祭焉。赠物五千段。《隋书·北狄·突厥》以上各例均谈到唐太宗或中土王朝对大臣或“四夷”的赏赐,其中的“物”在这里具体是指的什么东西?方一新先生著有(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但未收“物”字;江蓝生、曹广顺先生编有专门辞书...
简介:《周易》的表意方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符号思想的源头,其符号系统大致由卦画、卦辞和《易传》三个部分组成。卦画作为符号进行表意,其指向的正是卦辞对对象的说明,《易传》又对符号的意义作出了相关阐释,这三个组成之间在文本的内部即完成了一个符号的意义解读过程。在皮尔斯著名的表意三分式中,符号的意义解读可以划分出再现体、对象与解释项三个成分。《周易》符号系统中的卦画、卦辞和《易传》符合表意的三分的模式,与皮尔斯的三分式中的各个成分与功能分别类同,而在中国传统的言-象-意关系中,《周易》符号系统中的三个成分又与之对应。本文由此最终得出言象意与《周易》三项连同皮尔斯表意三分式之间的相通关系。
简介:<正>一、唐钺先生健在今年二月十一日(阴历壬戌年腊月二十九日)我去拜望叶圣陶先生,提前祝贺春节。叶老身体健旺,精神很好;叶至善兄也在家。叶老谈起"中国修辞学会"的事情,说复旦大学编关于陈望道光生的纪念论文集(即《〈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张志公同忐让我写篇序。这篇序是应该写的,可是我对修辞学没有多少话要说,考虑再三也没有写,实在对不起。至善兄插话说,按交情是应该写的,父亲考虑了很久,结果没有写。叶老接着问我说:"唐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