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把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分为四类:“古来”类、“从来”类、“后来”类、“想来”类。这四类“X来”内部结构不同,历史来源也不同。具体来说,“古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表时间的方位短语“自/从X以来”,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自/从X以来”缩略为“X来”;“从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具有名词功能的短语“所X来”,“X”和“来”本不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由于经常相邻出现,逐渐跨层词汇化为双音词;“后来”类直接从动词性偏正短语“X来”词汇化而来,不像前两类“X来”经过了形式上的缩减过程;“想来”类来源于动趋式“X来”的泛化,“来”逐渐由趋向动词(作补语)虚化为类词缀。
简介:文章通过讨论分析“来”从趋向动词到焦点标记词的语法化历程,确认其内因是动词结构“VP1+(NP1)+来+VP2+(NP2)”提供的句法格式以及“来”在该结构中表空间位移义的语义消退;在与“是”语法化为焦点标记的过程比较后,认为句子焦点的位置和焦点结构的变化是促成焦点标记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模因论是近十年来语用研究领域一个新兴的热点。学者们介绍、评论和运用模因论的文章及专著相继面世,然而甚少有文章就模因论对国内的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文章回顾模因论在中国近十年的翻译研究,归纳我国学者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简介:摘要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学节奏慢下来,再慢下来,要充分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两位数加减法后,三(1)班有女生26人,男生29人;三(2)班有女生27人,28人。教师给学生留下较长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这一组信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学会较容易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如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三(2)班一共有多少人?两个班共有多少个女生?多少个男生?
简介:摘要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是一位浪漫诗人,他的一生与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他的诗歌是由女性成就的。本文试通过拜读普希金的诗中典型女性形象来解读普希金本身的人物性格特征,并对普希金创作的其他优秀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参照,从女性的视角浅析普希金的浪漫、主义追求和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