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依据强调整体性还是个体性可以将总括副词分为两类,强调整体性的“全”类副词与程度副词存在语义适应性,故而经历了“范围→程度”的演变,强调个体性的“皆”类副词没有。“毕”虽然兼有强调整体性与强调个体性两种用法,但以强调个体性的用法为主,故亦未产生程度义。表限定的范围副词都不具有凸显整体性这一语义特征,自然也不能产生程度义。范围到程度的演变,从结果来看属于隐喻,故而存在整齐的语义对应性:总括——高程度;从过程来看则属于转喻。

  • 标签: 范围 程度 整体性 语义演变
  • 简介:“好说”在近代汉语中是个高频会话程式语,可以用作请求、恭维、致谢、致歉话语的回应语。它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请求回应语。本文考察了“好说”从非词各种会话程式语的语用化。发现:请求回应语“好说”来源于“好说话”义短语“好说”。在其形成过程中,“好说”经历了如下语义演变:“好说话”〉“好沟通”〉“好商量”〉“没问题,好的”。其它回应语“好说”来源于“说得好”义短语“好说”。“说得好”义“好说”在元代因常用于反讽语境而获得“说得倒好,胡说”义,继而在明代经历了如下语义演变:“说得倒好,胡说”〉“说哪里的话”〉“哪里”。恭维回应语、致谢回应语和致歉回应语“好说”是“哪里”义“好说”恭维、致谢、致歉语境扩散并固化的结果。

  • 标签: “好说”会话程式语 语用化
  • 简介:西方符号学理论在20世纪经历了蓬勃发展之后,在21世纪初又涌现出众多崭新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式。这些理论,虽然表面上纷繁复杂,但在深层上有着共同的逻辑基础,并作为一个整体反映着当今西方符号学发展的大趋势。具体来说,当代西方符号学发展的新思潮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从单一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走向与自然科学领域相结合的发展趋向;(2)从哲学思辨方式走向以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信息论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发展趋向;(3)从符号静态性研究走向符号动态性研究的发展趋势;(4)从符号文化性的泛化研究走向符号文化性的内在研究发展趋势;(5)从理论思辨走向实际应用的研究趋势。

  • 标签: 当代西方符号学 发展趋势 探究
  • 简介:摘要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苍天呼吁》是一部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一所教堂为背景,以格莱姆斯一家的错综复杂的故事为依托,来揭示黑人同胞所遭受的悲惨经历。它一反黑人文学的抗议小说传统,从平稳温和的创作角度来书写黑人的伤痛。本文旨在运用福柯的身体观和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小说中黑人自我遭到破坏的原因,启示我们如何完善自我。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词虚化是汉语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体现了汉语词汇、语法的重要规律。基于汉语中实词虚化的重要背景,本文着重分析“了”由最初的实词义虚词义的过渡过程。

  • 标签: 实词虚化 本义 引申义
  • 简介:"头敌"是一个近代汉语词语,检索现有资料,最早出现在元曲中,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第二折:"见那厮手慌脚乱紧收拾,被我先藏在香罗袖儿里。是好哥哥和我做头敌,咱两个官司商议。休提!休提!哥哥撇下的手帕是阿谁的?”

  • 标签: 前锋 汉语词语 关汉卿
  • 简介:从文献用例、引申原理和同步引申规律及同位关系等方面观察,“承”“听闻”义;“听闻”义由“承受”义引中;“听闻”为“承”的基义,“谦敬”、“已然”为其陪义;意义与句法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部分学者对“承”的意义的误释。

  • 标签: 听闻 引申 基义 陪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歌唱发声播音发声转换时往往出现声音位置靠后、音色暗淡苍老、声音尖窄、漂浮不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以语音学为指导,使语音更具准确性之外,还应该通过特定练习,了解歌唱发声与播音发声的异同,将歌唱发声区转换到播音语言自然声区,并将歌唱音色转换到播音语言的自然音色。

  • 标签: 歌唱发声 播音发声 发声转换 发声控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从符号叙述学角度看,仪式作为历史的指示符号,具有记忆保存,当下展演,作用未来三种机制,兼具记录类叙述、演示类叙述、意动类叙述三种叙述类型的特点。同时,仪式作为一种指示符号,既指涉着过去的对象,又向未来的解释项敞开,总之仪式牵连着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一个线性的时间向度。

  • 标签: 仪式 指示符号 叙述 线性时向
  • 简介:1998年修订本(以下简称)问世后,有的读者认为其收录姓氏义的标准不一致,不够严谨.[1]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参考了目前通行的两部语文辞书--(1998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和(1998年,语文出版社),对收录的姓氏作了穷尽式的研究,统计出中包含汉族姓氏义的字头195个,计姓氏193个.[2]对这195个字的释义体例,我们大致归纳出三种类型.

  • 标签: 《新华字典》 姓氏 语文辞书 规范字 《现代汉语词典》 不一致
  • 简介:本文以词缀和助词的界定为切入点,从词缀和助词修饰的对象、有无意义、在词句中的作用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对比了两说的异同,认为上古汉语中的“”字不是传统所说的词缀,而是一个起补足音节、谐调韵律、整齐句式的音节助词。

  • 标签: 词缀 音节助词 “有”
  • 简介:摘要我认为教学设计的书写形式可以且有必要进行优化。经过研究和实践,目前流行的思维导正是教学设计非常好的辅助工具。思维导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具有图形性、发散性、联想性等特征。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文字精简,以关键字的形式直达主题。并辅助以颜色、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思维导就像一棵目录树,教学设计中各环节就像树上的枝干,每个枝干又包括一些子枝干,同时利用颜色、链接等分配好各部分的关系,了这张,教师对于课堂整体把握、时间分配、过渡衔接等也就非常清楚了。

  • 标签: 思维导图 教学设计 辅助 思索
  • 简介:《于氏捷韵》是清代乾隆时期出于河北承德的一部汉语等韵,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官话语音系统,具有“存雅求正”的性质。

  • 标签: 《于氏捷韵》 清代韵图 官话
  • 简介:<正>一引言《切韵指掌》相传为北宋学者兼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所作,长期以来被尊为等韵的权舆。自明代起,就有学者怀疑此说,而清末邹特夫氏更提出确凿证据,指称此图为南宋产物,假托司马温公之名而已。既然传统的司马光作《切韵指掌》之说不可信,那么,此书究竟成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呢?关于作者与时代问题,赵(1934)董(1948)两位已有专文论及。根据他们的研究,我们现在都相信以下两点:(1)《切韵指掌》不是最早的韵。它不但晚于《韵镜》和《七音略》,而且晚于

  • 标签: 指掌图 切韵 韵图 人声 方言 中原音韵
  • 简介:摘要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这句话点明了读书的重要。长时间不读书,就会缺乏文学气质,言谈举止都很缺乏修养。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不能够不读书的。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观点精准地道出了读书的种种好处。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用来探讨读书能够使教师的专业素养(理念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得以提升,也是很合适的。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个性风采的形成与读书实在是很大关系!

  • 标签: 读书 专业 素养 个性
  • 简介: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的形成较多地受到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视角、主观认识和情感的影响。为了探寻人类对条件结果关系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现实世界的条件与语言形式中的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全面地认识条件句系统,论文以现代汉语中表示条件关系的标记条件句为研究对象,从形式入手分析了条件句的形式和语义、功能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制约规律。从语言主观性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理论,探求条件句语义的生成和表达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条件句系统做了层级和细类的划分。

  • 标签: 现代汉语 条件句 认知语言学 主观视角 认知过程 主观认识
  • 简介:摘要强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贯穿于口语交际和书面语当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不得不注意的一个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应用布拉格学派的标记理论分析带有标记词的强调句,并探讨其在对韩国学生的教学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而对韩国学生习得有标记强调句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 标签: 标记理论 有标记强调句 韩国学生
  • 简介:文章以“还”、“”为例,分别考察“持续义”和“追溯义”的时间范畴条件范畴的语义演变。在语义演变过程中,两者既具有时间范畴条件范畴演变的跨语言反复出现的共性特征;同时由于“输入端”语义和功能的差异,也导致了在演变过程中各自的差异,并最终导致“输出端”即条件连词功能的不同。这个语义演变主要是通过重新分析和扩展这两个机制而实现的,其动因是基于“不过量原则”(即R原则)推理。

  • 标签: 时间范畴 条件连词 语义演变